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寒爵:“反共抗俄”語境下的魯迅雜文遺風

        2018-03-05 18:04:51徐紀陽劉建華
        華文文學 2018年1期

        徐紀陽+劉建華

        摘要:1949年敗退臺灣之后,國民黨當局全面禁絕二三十年代大陸左翼文學,雜文作為左翼文學譜系中的重要文體,其發(fā)展受到限制,但此時仍有部分人認識到雜文獨特的價值并希望能在臺灣發(fā)展這一文體。寒爵就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他的雜文和關(guān)于雜文的論述透露了他的魯迅閱讀經(jīng)驗;其雜文敢于批評社會、抨擊特權(quán),潑辣、犀利之言辭頗兼得魯迅雜文之形;在一定的限度內(nèi),寒爵有意識地偏離“反共”的話語形態(tài),作一種針砭時弊的批評,卻因時代語境與個人思想之限制而不得魯迅雜文之神韻。寒爵身為國民黨文人,不斷以幽微的方式向魯迅致敬,其政治立場和文學偏好依違于“左”“右”之間,成為臺灣“戒嚴”期魯迅接受的一種非常獨特的中間形態(tài),是魯迅臺灣傳播脈絡(luò)中不得不提的存在。

        關(guān)鍵詞:寒爵;雜文;魯迅;臺灣文學

        中圖分類號:I0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677(2018)1-0061-07

        提起當代臺灣文壇的雜文寫作,大陸學界一般關(guān)注的大概不外乎柏楊、龍應(yīng)臺二人,認為二者的雜文是魯迅雜文傳統(tǒng)在臺灣的延續(xù),前者繼承了魯迅雜文歷史文化批判的傳統(tǒng),而后者則在社會現(xiàn)實批判的路子里。但這樣的了解并不全面。事實上,1949年以來臺灣有相當數(shù)量的作家在從事嚴格意義上的雜文寫作。除上述為人熟知的柏楊、龍應(yīng)臺之外,至少還可以舉出應(yīng)未遲、陳梅隱、寒爵、鳳兮、錢歌川、劉心皇等人,他們的雜文湮滅在臺灣文壇其它文體繁盛的創(chuàng)作之中而不為學界所關(guān)注。

        其中寒爵是較早在臺灣文壇推行雜文的人之一,并身體力行在1950-1960年代寫作了大量的雜文。寒爵本名韓道誠,1917年出生,河北鹽山人,受五四新文學影響,大陸時期在報紙副刊發(fā)表文章走上文壇。1949年到臺灣,先后任職于《公論報》、臺灣省編譯館、文化大學、東吳大學等機構(gòu)。從事歷史研究,并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尤其擅于寫雜文。其雜文潑辣雋永,著有《百發(fā)不中集》《戴盆集》《望天集》《荒腔走調(diào)集》《閑文集》《食蠅集》《人鬼之間》《信言不美集》《寒爵自選集》等雜文集。其雜文曾得到柏楊的稱贊,認為寒爵是臺灣文壇唯一可壓倒自己的一支巨筆。寒爵的雜文敢于批評社會、抨擊特權(quán),其潑辣、犀利之言辭頗兼得魯迅雜文之形,但由于時代語境與個人思想之限制而不得魯迅雜文之神韻。但無論如何,在魯迅臺灣傳播的脈絡(luò)中,寒爵都是不得不提的存在。

        雜文是中國新文學收獲的重要文體。在百年新文學發(fā)展史上,魯迅對雜文的貢獻巨大。從新文學早期《新青年》上的“隨感錄”,到后來的“魯迅風”,中國新文學中的雜文一直與魯迅的名字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可以說,魯迅參與了中國新文學雜文文體的初創(chuàng),并將之發(fā)展到了藝術(shù)的高峰,帶動了一大批作者從事這一文體的創(chuàng)作。魯迅之后,雜文主要在左翼作家群體中得到承認和推廣,涌現(xiàn)出一大批雜文家,如聶紺弩、徐懋庸、唐弢等。但這一文體一直未得到自由主義文人的認可。1949年中國政治格局的劇變,一大批自由主義文人跟隨國民黨來到臺灣,帶來了中國新文學中的自由人文主義傳統(tǒng),同時國民黨當局嚴厲查禁1930年代文學,使得中國新文學的左翼傳統(tǒng)被完全截斷。另一方面,雖然早在日據(jù)時期就有臺灣知識分子認識到魯迅戰(zhàn)斗性雜文的價值①,但國民黨當局出于穩(wěn)固其在臺政權(quán)的需要,一味強調(diào)其所謂“反共復國”大業(yè),對于臺灣本土的文化訴求并不回應(yīng),致使臺灣本土的魯迅傳統(tǒng)被迫中斷。這樣一來,一方面,左翼文學脈絡(luò)中的雜文由于與魯迅的名字聯(lián)系在一起,被當局認為具有承載左翼意識形態(tài)的功能,在臺灣文壇幾乎成為一種人人避之不及的文體;另一方面,雜文本身所具有的社會批判性,也不能為專注于穩(wěn)固在臺統(tǒng)治以期實現(xiàn)所謂“反共復國大業(yè)”的國民黨當局所容忍,以高度的集權(quán)收緊對文化的控制,雜文強烈的現(xiàn)實批判指向,使得在政治權(quán)力較為集中的歷史時期,其發(fā)展及發(fā)揮的作用,必定受到程度的限制,因而其勢不彰。這些因素都限制了雜文在臺灣的發(fā)展。

        1950年代,大陸來臺知識分子一度成為臺灣文壇的主力,這批自由人文主義者在大陸時期就不認同雜文這一文體,其中部分人還與魯迅就相關(guān)問題有過激烈交鋒。這一時期,一部分成名于大陸文壇的文人對雜文評價不高。如梁實秋認為,寫雜文“宅心必須忠厚,非徒逞一時之快,哀矜勿喜,談言微中,庶幾有益于世道人心。”②這可以說是自由人文主義者的價值觀與審美觀的表述。如果熟悉梁實秋、魯迅當年主要的交鋒點,這段話其實隱含了對魯迅雜文觀念的批評。上述的觀點影響了1950年代的雜文寫作,使得這一時期的雜文雖強調(diào)戰(zhàn)斗性,但卻在實際的效果上綿軟無力,已難看出魯迅雜文力的美學。

        但少數(shù)鐘愛雜文的作家對雜文的理解,仍在魯迅的傳統(tǒng)里。應(yīng)未遲的《匕首集》1955年由聯(lián)合報社出版,這本雜文集鮮明地表現(xiàn)了作者上承魯迅視雜文為匕首、投槍的文學觀。在為這本雜文集所寫的序言中,梁實秋認為雜文要“有益于世道人心”,其意義在于能夠代表“普遍的人性”③。不過,作者本人卻未必同意梁實秋的觀點。這可以從應(yīng)未遲為陳梅隱雜文集《暮鼓晨鐘》所寫的書評中得到答案。在這篇文章中,應(yīng)未遲表示不贊同陳梅隱雜文中“諄諄道來,娓娓不倦”的“反復勸說”,認為雜文應(yīng)避免“迂回曲折”而強力進擊,“為光明謳歌,向丑惡挑戰(zhàn)”,應(yīng)“有毫不妥協(xié)的戰(zhàn)斗性”,去“醫(yī)療和糾正”社會的病態(tài)。④并且希望,“一向漠視和忽略雜文的文化運動主持者,對雜文的效用,重新加以估價?!?930年代,魯迅即已聲明作雜文之不易,并對雜文遭人批評為“容易下筆”、“容易出名”而導致一些“作家毀掉了自己以投機取巧的手腕來替代一個文藝作者的嚴肅的工作”發(fā)起反擊。⑤魯迅認為,雜文之不受歡迎在于它的對現(xiàn)實黑暗的“極尖銳的一擊”。應(yīng)未遲也指出,在1950年代的臺灣寫作雜文之不合時宜,原因在于社會上正流行著一種“亟待醫(yī)療和糾正的”“社會病態(tài)”。⑥對于雜文的出路,應(yīng)未遲雖稱當年那位“老‘刀筆吏所留下來的其它刁鉆話幾于無一足取”,但卻以“路,是人走出來的”這樣直接來源于魯迅的話鼓勵臺灣文壇“走出一條使雜文受到重視的路子來”。⑦對魯迅不稱其名,而代之以當時臺灣對魯迅的蔑稱(刀筆吏),這毋寧是一種自我保護。事實上應(yīng)未遲不僅在雜文觀念上深受魯迅影響,在具體的雜文寫作中,也不時閃現(xiàn)著魯迅的影子。應(yīng)未遲在其《匕首集》《重見故鄉(xiāng)》《輕塵集》等雜文中,經(jīng)常援引魯迅的文字,阿Q、假洋鬼子的形象不時出現(xiàn)筆端,甚至魯迅“救救孩子”的呼告也被直接引來作為雜文題目。對這本雜文集,當時有人評價它“是一本不同凡響的雜文創(chuàng)作”,并期待臺灣的雜文“由這本集子的出版逐漸呈現(xiàn)蓬勃之氣”。⑧endprint

        可見,在當時的“反共”語境下,雜文雖因政治環(huán)境的影響而受到某種程度的打壓,仍有部分人認識到雜文獨特的文體價值并希望能在臺灣發(fā)展這一文體。寒爵就是其中重要人物之一,從他的雜文和關(guān)于雜文的一些論述中,可發(fā)現(xiàn)他閱讀魯迅的痕跡。

        1954年4月,蘇雪林在為鐘梅音的《冷泉心影》所寫的序中倡導文學要寫風花雪月,并攻擊那些反對“絮語家常的文字”者乃是“中左派的毒太深”。⑨在蘇雪林看來,雜文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中左翼文學一脈的重要文體。寒爵讀后頗不以為然,于是在其主編的《反攻》雜志6月號撰文對蘇雪林提倡“玩山樂水、吟風弄月”的傾向提出批評,認為這有悖于當前“戰(zhàn)斗文藝”的需求。表面看來,寒爵雖主張以雜文快速反映現(xiàn)實、鞭笞時弊的功能襄助“反共復國”之使命,但聯(lián)系其后來的諸多論述來看,其意在于雜文之“戰(zhàn)斗性”(普遍意義上的批判性)而不在于雜文是否與國民黨提倡之“戰(zhàn)斗文藝”相符。通過寒爵這一曲折的表述也正可窺見雜文這一文體在臺灣的尷尬處境:雜文要獲得其存在的合法性,只能以化身為“反共”的工具來為自身作掩護。

        在著名的“文壇往事辨?zhèn)伟浮敝?,寒爵曾就魯迅的相關(guān)問題與蘇雪林激烈論爭,直接暴露了他閱讀魯迅的事實。由于“戒嚴”時代閱讀魯迅等左翼書籍牽涉到重大的思想問題,事情發(fā)展到極端,以至于最后雙方互扣紅帽子,互相指責對方受魯迅及左翼文藝思想影響。寒爵極力撇清關(guān)系,并從國民黨當局所提倡的戰(zhàn)斗文藝的角度對蘇雪林所主張的風花雪月提出批評:

        現(xiàn)在我們文壇上有一道主流,它的泉源雖然脈絡(luò)不一,但是,由于它聲勢相通,而歸趨于同一方向。玩山弄水,吟風弄月的雅人名士,和寫著“月兒,月兒,你下來”,“貓兒,貓兒,你別叫”的文藝作家,都是這個主義的骨干?!@些被目為“貞潔”的作品,正是一些“歲月過得相當清閑,而生活也相當舒適”的人們,在自己“生活的小圈子里,一味放開甜蜜的歌喉,歌唱她個人的幸福?!鼻彘e,舒適,甜蜜,幸福,確實使人艷羨……[中略——引者注]不過我覺得一個文藝工作者如果僅囿于小市民意識的小宇宙內(nèi),而不能領(lǐng)導時代反映時代,縱然可以在他的小園庭中建起了象牙之塔,縱然可以左一朵花右一朵花的自綴其桂冠,但是這種自我欣賞,自我陶醉的表現(xiàn),即使受不到“中左派的毒太深”者的“別有用心的攻擊”,然而由于它的塔基既建筑于沙堆之上,桂冠上的花朵又經(jīng)不起風吹日曬,他的榮光,也會旋即黯淡的;更何況時代所起的揚棄作用,向不留情呢?、?/p>

        如果忽略其背后的政治立場,這樣的文學觀念,在話語的形式上和魯迅殊無二致,或者說直接模仿魯迅的相關(guān)論述而來,也未嘗不可。魯迅在二三十年代與人論爭時,多次提及類似的話。魯迅反對那些所謂“為藝術(shù)而藝術(shù)”的文學家,認為文學不能在純粹“藝術(shù)”與“個人”的領(lǐng)域里獨善其身:“有一派講文藝的,主張離開人生,講些月呀花呀鳥呀的話……或者專講‘夢,專講些將來的社會,不要講得太近。這種文學家,他們都躲在象牙之塔里面;但是‘象牙之塔畢竟不能住得很長久的呀!”{11}“我以為這不過是一種社會現(xiàn)象,是時代的人生記錄,人類如果進步,則無論他寫的是外表,是內(nèi)心,總要陳舊,以至滅亡的?!眥12}魯迅打破自由人文主義者對“為藝術(shù)而藝術(shù)”的迷信,將文學的價值和意義定位在與社會歷史的廣泛的聯(lián)系里,認為文學之趣味必須與社會責任、歷史使命相結(jié)合。在《雜文的寫作問題》一文中,寒爵又明確指出雜文的文體形式、雜文的社會功能、雜文的表達方式等方面的特征,這與魯迅的雜文理論中將雜文分為“文明批評”與“社會批評”的兩翼相一致。強調(diào)雜文的戰(zhàn)斗性與批判性,正是魯迅與其論敵的根本分歧之所在。寒爵也認為雜文不能是“吟風弄月逃避現(xiàn)實”的“消閑的擺設(shè)”,而應(yīng)是“與社會上的黑暗現(xiàn)象搏斗”的“匕首文學”{13}。寒爵當然清楚在“戒嚴”時代的臺灣,雜文是不合時宜的,但仍認為雜文可刻畫出一個時代的輪廓{14}、是追求社會真相的最好的文藝方式:“雜文雖被若干人目為非文學‘正統(tǒng),且有人認為目前雜文的興起,是自由中國的‘厄運,但如果稍具良知的話,就不能否認雜文寫作者追求真理的熱誠,并不低于任何文藝工作者?!眥15}在寒爵看來,戰(zhàn)斗的價值,是高于書齋里的自娛自樂的。

        這樣的文學觀念在1950年代的臺灣的生長,是一種獨異的存在。整體來看,寒爵的相關(guān)論述中,其話語內(nèi)外的立場,是反共的,但其文章卻與所謂“反共文學”截然有別;批評社會現(xiàn)象,卻又不專注于制度性的變革,因而也不在自由主義的軌道上;與“官方”有所齟齬,但與左翼的距離也是顯而易見的。

        事實上,不僅在雜文觀念上寒爵與魯迅有很多相似之處,而且在雜文的形式與內(nèi)容上對魯迅雜文也頗多模仿。在寒爵的雜文集中常有《隨感錄》《雜感》這樣的題目,其形式與魯迅從五四文學革命之初《新青年》開辟“隨感錄”時期就開始的短評性質(zhì)的“雜感”完全一致。在《隨感錄》這篇文章中,寒爵嚴厲地指責中國的“社會是一個吃人的‘妖精”的說法源于魯迅對于中國“吃人”的禮教的批判。此外,該文中還有如下的文字:

        把自己的幸福建筑在別人的苦痛之上的,是聰明人;用自己的苦痛來為聰明人建筑幸福的是奴才;只知在苦痛中追求真理而忘記了自己幸福的人,是傻子。{16}

        而在另一處,他還提到:“沒有傻子,聰明人一生也沒有路走。”{17}“聰明人”、“奴才”和“傻子”正與魯迅《野草》中的形象一致,倘若不是直接來自魯迅,那么他們也有共同的來源——廚川白村。寒爵曾閱讀過廚川白村的《出了象牙之塔》,其所用的正是魯迅當年的譯本。由此也可看出他對魯迅的追隨。另一方面,他的自我解剖也同魯迅一樣動人:“為了生存,誰沒有自己的謊言呢?坦承地講,我有我的謊言,雖然良知時時摑著心靈在泣血?!眥18}很容易讓人想起魯迅的雜文《我要騙人》。

        在另一篇《隨感錄》中,寒爵這樣說:

        一位朋友說,孔子聰明到一心一意要做圣人,應(yīng)是一位“大奸”。這,當然是笑談。不過歷史上卻有若干一心一意要做“圣人”的人,自以為“圣言”“圣行”,可以垂世,結(jié)果卻在時代的鐵輪下倒了下去。孔子的圣,是后人尊奉的,他活著的時候,確實一肚子不合時宜,何曾自以為圣?endprint

        這樣的觀點,與魯迅頗為接近。

        寒爵說,“人之‘立言是一件很難的事。不‘致良知的話,是廢話,固為有良知者所深惡;然真正‘致良知的話,卻又往往被人目為‘亂講話,反不若違心之論,易得實惠。”{19}烏鴉“啞啞兮招唾罵于里閭”,“事將乖而獻忠,人反謂爾多兇”,“由禽而反諸人,可知烏鴉類型的思想,是‘愚蠢的。寧肯告之反災(zāi)于身,不肯因不告而稔禍于人,結(jié)果卻往往因告兇而逢怒而殺身。”{20}而喜鵲與鸚鵡雖“專報喜訊”、“邀寵獻頌”,卻往往“全是謊言”。{21}誠如我們所知的那樣,魯迅的筆下經(jīng)常出現(xiàn)惡鳥、鴟梟及烏鴉的意象。魯迅自己也常作“梟鳴”,揭穿“黑夜的裝飾”、“涂在臉上的雪花膏”,以及“以主子自居”卻“口是心非的‘戰(zhàn)友”,對那些“歡迎喜鵲,憎厭梟鳴,只知撿來一點吉祥之兆來陶醉自己”{22}的人曾給予辛辣嘲諷和毀滅性打擊。這正如魯迅所說,“我的言論有時是梟鳴,報告著大不吉利事,我的言中,是大家會有不幸的?!眥23}

        在讀了日本的高橋敷的《丑陋的日本人》之后,寒爵寫下雜感《這應(yīng)該不是家丑》,直陳中國人的劣根性,認為“精神勝利是中國人心理狀態(tài)的特征之一。”{24}他不指名地引用魯迅的經(jīng)典概括,指出“中國人勇于私斗,怯于公戰(zhàn)”{25}的精神病態(tài)。而一個“真正的人”則“應(yīng)該有熱,有力;不妨有棱、有刺”。{26}寒爵非常熟悉魯迅關(guān)于“奴才”與“主子”的概括,指出中國的奴才見了主子“只會承奉顏色”,但是“在對屬下、對小民‘曉諭的時候”,“卻并不是沒有‘氣派的”。{27}他對臺灣社會出現(xiàn)的“崇美媚日”現(xiàn)象多有批評,以“洋狗較土狗更為威風”的比喻指出“西崽”們逐臭、卑順之性格特征:“在洋人面前卑順,在‘國人面前逞兇”。{28}

        魯迅的“路”的意象也一再出現(xiàn)在寒爵的筆下,寒爵1986年出版的雜文集《知白守黑集·自序》,非常明顯地顯示了寒爵所受到的魯迅影響。寒爵說自己雖然受到老子思想的影響,但又“仍堅守著知識分子的良知良能,盡一點應(yīng)盡的責任”,{29}所以“也不免因激情難忍,喊叫呼號幾聲,因而往往不為人所諒解?!痹陬H為感慨地總結(jié)自己的人生道路時說:“路是人走的,也是人走出來的;有路就有人,有人的地方也就有路?!眥30}這雖與魯迅關(guān)于“吶喊”的意義和從荊棘中踏出“路”來的表述有所出入,但在表達的意義上相當一致。甚至寒爵的座右銘也直接來自于魯迅希望與絕望的辯證:“望著前面的人,看著自己的路,不把虛妄當作希望,希望便不會變成虛妄?!眥31}他說:

        希望是人類精神生活的一大支柱,有了它就可以使生趣加濃,意志向上??v然有人說它和失望一樣的虛妄,但是人卻不能不撲向這虛妄的影子。它在人的思潮中如洶涌澎湃的浪濤,不斷地撲跌,不斷地繼起;也像層疊競高的峻巒,既登此峰又望彼峰。正是:肉體不滅,希望永在。{32}

        在談到電影界、揭示人們對于影星凌波的迷戀心理時,寒爵指出那是很微妙的:“男人把她看作女人,女人把她看作男人?!眥33}這正來自當年魯迅對梅蘭芳現(xiàn)象的評價?!稛粝侣P》一文中,其質(zhì)疑寫作意義的心境,也與魯迅極為相似。不僅如此,魯迅的“西崽”、“高等華人”、“假洋鬼子”等用語,也屢屢出現(xiàn)在寒爵的雜文中,{34}其《上假洋鬼子書》一文正是一篇戲仿《阿Q正傳》的短篇作品。{35}如此,我們便不難理解寒爵為何將自己的雜文集命名為《荒腔走調(diào)集》,其雜文亦有《燈下漫筆》與魯迅文章同名,以及《門外談禪》與魯迅《門外文談》的相似。

        與魯迅的社會批評一樣,寒爵的社會批評對時事政治、幫閑文人、社會眾生相多有暴露和抨擊,是一種廣泛的社會批評。同樣,在寒爵的雜文中也表現(xiàn)出明確的文明批評的意識。寒爵喜讀古書,對于中國文化多有批評,這是魯迅早期的思路。在寒爵的雜文中,這樣與魯迅默默對話的地方頗多。

        1950年代以后,國民黨對“五四”欲拒還迎,一度回避“五四”相關(guān)議題的討論。雖有自由主義知識分子褒揚五四精神,但國民黨對此并不回應(yīng),“官方”思想文化領(lǐng)域充斥保守氣息并加強對言論的管控。在當時的臺灣,談?wù)撁裰鳌⒆杂墒呛艽蟮募芍M。對此,寒爵很清楚地看到“‘五四,這個在當年曾是中國新文化與思想的啟蒙運動,在今天已隨著‘復古浪潮的澎湃,顯得黯淡無光了!”{36}1956年“五四”紀念日,寒爵發(fā)表《“五四”精神安在?》一文,重申“五四”運動的啟蒙主義性質(zhì)和民主、科學的兩大內(nèi)容。他針對當時國民黨當局對“五四”的“官方”定性指出:“我們時常聽到一些悻悻之聲,把五四運動指斥為‘亂源,指斥為中國赤化的禍根,甚至有人把大陸淪陷的一切責任,都一股腦兒推到五四身上?!眥37}這樣的立場,和國民黨內(nèi)部分人對“五四”激進主義運動的指責是既有區(qū)別又有同謀關(guān)系。我們可將此理解為,寒爵借此向國民黨進言:可通過與中共爭奪“五四”解釋權(quán)的方式,重新在中國近現(xiàn)代史的脈絡(luò)中獲得其正統(tǒng)性,以此鞏固其在臺灣的統(tǒng)治。由此可見,寒爵之接受“五四”仍局限于國民黨的保守立場之中。

        在“閑話文化復興”系列的四篇文章中,寒爵表示贊成“中華文化復興運動”,但反對復古。對于“復古”的批評,已涉及到國民黨當局所推動的“中華文化復興運動”之保守主義傾向,認為正是這場運動造成“衛(wèi)道之士,正奮筆如戟,鼎力倡議,名言讜論,連篇累牘”的現(xiàn)象,其結(jié)果是“總不外弘揚‘五經(jīng)四書的崇高價值……似乎人人一讀經(jīng)書,萬難俱祛,而中國文化從此便可以大復大興了!”{38}實際上,國民黨當局推動的“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是極端保守的,是對“五四”的倒退,而寒爵看到了問題之所在,但其批評卻游離在本質(zhì)之外而只針對表象,不敢逾越雷池作激烈徹底的批判。

        在具體的觀點上,寒爵能辯證地看待中華文化?!啊袊幕⒎侨呛玫?,所以就不能籠統(tǒng)地‘復興下去?!眥39}“在‘復興之前,先要有客觀的批判精神,由此批判中去選擇什么已過了時,什么是合乎時代的,怎么樣才能在文化中鞏固民族意識,才能以大家以做中國人為榮?!眥40}同樣的觀點也表現(xiàn)在他為吳濁流《濁流千草集》所寫的評論中。在這篇文章中,寒爵并不絕對否定古典詩詞的寫作,而是強調(diào)古典詩詞的寫作倘若“文必魏晉,詩必漢唐”,則一定走入死路,他沿著黃遵憲、胡適等人詩歌革命的路子,提出及時創(chuàng)作古典詩,也必須要“創(chuàng)造新的風格”才行。{41}這實際上表明寒爵看到傳統(tǒng)文化的保守一面,但又強調(diào)在全盤西化的浪潮中,傳統(tǒng)文化能增強國人文化上的自信。在文化的保守與喪失文化自信力之間,他更憂慮的是后者,因此:endprint

        老實說,六十余年來自“洋務(wù)家”開始,“高等華人”就成了中國社會的主流,從販賣西洋的低級知識到販賣百老匯的低級趣味,一直壟斷著中國的社會意識。中國文化誠然需要與西洋文化交流,那貨色卻不是“西崽哲學”和“仆歐藝術(shù)”;然而“請看今日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42}

        西崽是自我殖民的產(chǎn)物{43},寒爵對西崽、洋奴的批評,能切中臺灣之弊,對于親美反共、極端西化之社會文化有所反思。在中國半殖民地的境遇中,魯迅提出西崽、假洋鬼子等概念,是魯迅對于國人自我殖民的精神狀態(tài)的一種反思,寒爵的發(fā)現(xiàn),可以說是半殖民地語境中魯迅思路在新殖民背景下臺灣的一種延續(xù)。

        寒爵雜文的社會批評與文明批評,似乎正在“五四”的路子里。但他不少談及“五四”的文字,卻急于撇清“五四”與左翼的關(guān)系。那些標榜“五四”的文字,其精神內(nèi)涵相去“五四”甚遠,仍然在國民黨反共的思路里。寒爵的雜文中表現(xiàn)出來的“五四”精神的疲態(tài),正是當時臺灣社會喪失“五四”精神的一種表現(xiàn)。由于寫作的禁忌太多,寒爵更多時候只能調(diào)整思路,回到古代去,借古諷今。寒爵喜讀野史,在趣味上與魯迅接近,其思路也未必不是從魯迅那里來的。雖然他在知識結(jié)構(gòu)的某些方面與魯迅相似,但他只能在現(xiàn)實批判與維護政權(quán)之間小心翼翼地寫作,如走鋼絲。冷戰(zhàn)下的臺灣,需要的是“戰(zhàn)斗文藝”和“反共文學”,而現(xiàn)實黑暗的批判與揭露,不僅與時代的氛圍不相吻合,而且往往顯得危險了。寒爵曾自陳他的顧慮:“在至高無上的權(quán)威之下寫作就像吃中藥似的要禁忌生冷。”{44}劉心皇認為“寒爵能在這種時代,拿捏了這種分寸,就是值得佩服的功力?!眥45}在這樣的狀態(tài)下重走魯迅雜文的路,容易陷入進退維谷之中。許多時候,寒爵將批判的矛頭指向中共。在“反共復國”的政治口號中,匕首投槍式的雜文被用來作為反共的利器,這不能不說是時代的扭曲。但是魯迅的豐富性,也就被寒爵簡單化了,左翼的思想,在他那里是沒有存留的,因而對于權(quán)力的批判也是有限的。寒爵的雜文過于板正,其機智、幽默也不如魯迅,有個人的因素在,自然也是時代氛圍的使然。因此,寒爵的雜文對社會現(xiàn)象的批評顯得無力,這可能也正是他避免了和柏楊一樣遭受牢獄之災(zāi)的重要原因。{46}

        在一定的限度內(nèi),寒爵有意識地偏離“反共”的話語形態(tài),作一種針砭現(xiàn)實的批評。只是,從對立的陣營里駐足觀望魯迅,存在著諸多的限制。寒爵不能看到魯迅的濟世之思里的偉岸和情懷,以及社會實踐背后的巨大的精神熱流,而這些正是魯迅思想的迷人之所在。精神的層面,他對魯迅的理解,只在皮毛之間。比如他的《魯迅的“反動”》一文,只在國共斗爭的兩極對立當中理解魯迅,將魯迅與中國政黨文化之間復雜的關(guān)系簡單化,認為魯迅是反共的,并在這一基礎(chǔ)上“承認魯迅的偉大”{47},表明寒爵對魯迅的理解被局限在政黨斗爭的范圍內(nèi),不能從對中國文化貢獻的角度對魯迅做出深入的理解。這是1949年以后國民黨文人理解魯迅的常見思路,是后來鄭學稼、劉心皇等人所謂“魯迅是反共的”、“魯迅是我們的人”等言論的先行者。

        寒爵對魯迅的模仿,常常只在話語及意象的表面,不能探及魯迅幽深的精神世界,其文章只得魯迅之外形而不得其神韻,其實是在人文主義的脈絡(luò)里。由于戰(zhàn)斗性的缺失,在趣味上,是從魯迅的雜文退后到周作人、林語堂的小品文那里的。這也就是我們雖然能夠從寒爵的散文從讀出諸多魯迅的意象,卻無法感受到魯迅雜文的力的美學的原因。雜文的批判性鋒芒的內(nèi)斂,既是時代所限,也是個人的選擇。在那樣單一的“反共”“反魯”的政治及文化氛圍下,寒爵的文字多見自辯之詞,以區(qū)隔于魯迅及左翼。如此一來,他只能把魯迅窄化到文章語詞的表面,遮蔽掉重要的思想資源。但無論如何,那內(nèi)在的魯迅的影響,是洗刷不去的。寒爵身為國民黨文人,卻不斷以幽微的方式向魯迅致敬,其政治立場和文學偏好依違于“左”“右”之間,成為臺灣“戒嚴”期魯迅接受的一種非常獨特的中間形態(tài)。

        ① 徐紀陽:《魯迅傳統(tǒng)的對接與錯位》,《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6期。

        ②③ 梁實秋:《序》,應(yīng)未遲著《匕首集》,臺北:聯(lián)合報社1955年版。

        ④⑥⑦ 應(yīng)未遲:《匕首集》,臺北:聯(lián)合報社1955年版,第128頁;第128頁;第128頁;第128頁。

        ⑤ 魯迅:《集外集拾遺補編·做“雜文”也不易》,《魯迅全集》(第8卷),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417頁。

        ⑧ 江州司馬:《談雜文——兼論〈匕首集〉》,《聯(lián)合報·聯(lián)合副刊》,1955年7月10日,第6版。

        ⑨ 蘇雪林:《寫在母親的憶念前面》,載1954年4月24日《中央日報·中央副刊》。

        ⑩ 劉心皇:《文壇往事辨?zhèn)巍罚瑒⑿幕首杂?963年版,第110-111頁。

        {11} 魯迅:《魯迅全集》(第7卷),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114頁。

        {12} 魯迅:《魯迅全集》(第4卷),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82頁。

        {13}{15}{32}{36}{37} 寒爵:《望天集》,臺北:自由太平洋文化事業(yè)公司1965年版,第115-116頁;第115頁;第122頁;第83頁;第83頁。

        {14}{33}{41}{42} 寒爵:《食蠅集》,臺北:反攻出版社1966年版,第193頁;第200頁;第136-138頁;第170頁。

        {16}{18} 寒爵:《荒腔走調(diào)集》,臺北:反攻出版社1964年版,第162頁;第162頁。

        {17}{35} 寒爵:《戴盆集》,臺北:反攻出版社1954年版,第173頁;第26-27頁。

        {19}{20}{21}{24}{25}{26}{27}{31}{34} 寒爵:《寒爵自選集》,臺北:黎明文化事業(yè)公司1980年版,第3頁;第4-5頁;第2-3頁;第334頁;第337頁;第52頁;第149頁;第292頁;第186、339等頁。endprint

        {22} 魯迅:《三閑集·太平歌訣》,《魯迅全集》(第4卷),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105頁。

        {23} 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序言》,《魯迅全集》(第6卷),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225頁。

        {28}{43} 寒爵:《信言不美集》,臺北:水芙蓉出版社1978年版,第207頁;第162頁。

        {29}{30}{38}{39}{40} 寒爵:《知白守黑集》,臺北:星光出版社1986年版,第1頁;第1頁;第235頁;第239頁;第242頁。

        {44} 寒爵:《再版的話》,《儒林新傳》,今日中國出版社1992年版,第27頁。

        {45} 劉心皇:《〈儒林新傳〉序》,《儒林新傳》,今日中國出版社1992年版,第10頁。

        {46} 當年,柏楊被判“匪諜罪”,國民黨當局的指控是:“專事揭發(fā)社會黑暗面及宣揚政府腐敗無能,此種過分渲染,無中生有之論調(diào),足以腐蝕人心,離間政府與人民之感情,與共匪文化統(tǒng)戰(zhàn)之伎倆如出一轍。”柏楊:《給臺灣省警備司令部軍事法庭的答辯書》,孫觀漢編《柏楊的冤獄》,臺北:敦理出版社1988年版,第134頁。

        {47} 寒爵:《人鬼之間》,臺北:平原出版社1968年版,第39頁。

        (責任編輯:黃潔玲)

        Han Jue: His Essays in a Lu Xun Style, Written in the

        Anti-Communist and Anti-Russian Context

        Xu Jiyang and Liu Jianhua

        Abstract: In 1949 when they retreated to Taiwan, the Kuomintang authorities had a total ban on the leftwing mainland Chinese literature of the 1920s and 1930s. As a result, the development of zawen(essays), an important genre in the leftwing literary lineage, was limited although a number of people realized its unique value and hoped that it could be developed in Taiwan, of whom Han Jue was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His essays and commentaries on essays reveal his reading experience in Lu Xun as they courageously criticize the society and attack the privileged, his fierce and sharp language much resembling the form of Lu Xuns style. Within the limits, Han Jue consciously detracted from the anti-Communist rhetoric by engaging in criticism of the current affairs. But because of the context of the time and the limitations to his ideology, he lacked in Lu Xuns spirit. As a Kuomintang man of letters, Han Jue kept paying respect to Lu Xun in his own subtle ways, keeping his political position and literary preferences between the left and the right, becoming a unique middle formation in the reception of Lu Xun during the Martial Law Period in Taiwan, someone that must be mentioned in the transmission of Lu Xun in Taiwan.

        Keywords: Han Jue, essays, Lu Xun, Taiwanese literatureendprint

        品色永久免费| 久久中文字幕亚洲综合| 中文字幕一二三四五六七区| 亚洲免费观看视频 | 久久精品国产69国产精品亚洲| 娇妻玩4p被三个男人伺候电影|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国产| 伊人狠狠色j香婷婷综合| 国产黄色看三级三级三级| 韩国三级黄色一区二区| 青青草 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成在人线av无码免费看| 精品国产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无码无播放器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福利在线视频| 亚洲av永久综合网站美女| 国产精品一区久久综合| 国精产品一区一区二区三区mba| 久久www免费人成精品| 性动态图av无码专区| 人妻熟妇乱系列| 日韩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综合日韩一二三区| 欧美老肥妇做爰bbww| 欧美人与物videos另类| 另类免费视频在线视频二区| 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网站| 免费人成网在线观看品观网 | 色综合久久久久综合体桃花网| 久久不见久久见中文字幕免费| 国产看黄网站又黄又爽又色| 99在线视频精品费观看视| 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福利|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久久| www婷婷av久久久影片| 曰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综合部 |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人妻斩 | 麻豆一区二区三区蜜桃免费| 最新亚洲精品国偷自产在线 | 国产精品天天在线午夜更新| 图图国产亚洲综合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