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煜蕊 鐘錦玉
(西華大學土木建筑與環(huán)境學院,四川 成都 610031)
中外園林史是風景園林專業(yè)中重要的一門理論課程,在面對風景園林專業(yè)課園林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鏈接學生和造園歷史時,單純的灌輸課本上的知識點在課堂上往往收效甚微。學生接受信息后記憶園林名稱年代國家之后,容易在短時間內(nèi)應試取得成效,然而真正的學以致用的目的并沒有達到,也打消了大部分同學的學習積極性。新的形勢下,不同的認知和學生情況都有所變化,正如同現(xiàn)今商業(yè)業(yè)態(tài)的轉換從“賣商品”到“賣體驗”一樣,學生對于知識尤其是史論知識的接收也應該從過去“被動接受知識”到“參與體驗中提高學習能力”。教學時需要教師由點及面,由表入里的引導,逐漸促使學生“反客為主”,從而達到園林史的學習目的。
體驗教學的建立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1994年),并且與室外教育和源于杜威的進步教育運動享有共同的哲學基礎。KurtHahn進一步強調(diào)了個人體驗的重要性,而且導致了戶外鍛煉活動和相似教育機構的發(fā)展[1]。杜威放棄實驗室的研究方法,而把真實的學校生活作為研究對象。他反對傳統(tǒng)教學以教師為中心、課堂為中心、教材為中心,而主張教學應以學生為中心、活動為中心、經(jīng)驗為中心。他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兒童的生長就是積極地學習社會、適應社會的觀點,堅持學生在現(xiàn)實社會生活中發(fā)展的思想,從而為教學研究與實驗的整體主義模式奠定了教育學基礎[2]。
在園林史的課堂教學組織上,體驗式教學的運用體現(xiàn)在:充分了解當今大學生接受信息的特點后,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如谷歌街景資料)虛擬實際的案例環(huán)境,利用視頻資料再現(xiàn)當年的時代背景、立體展現(xiàn)教學內(nèi)容,通過學生自己尋找資料并講述的過程中,變被動為主動,掌握并重新建構信息。這樣的教學觀和教學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調(diào)動起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積極性,形成更扎實的理論功底從而銜接之后的課程。
園林史這門課程的特殊性在于,不僅是作為專業(yè)基礎課內(nèi)容包含園林的變遷史,還是一門綜合性較強,涵蓋歷史、建筑學、美學、植物學、地理學、園藝學等相關知識。宋代著名文學家李格非在《洛陽名園記》里寫道:“且天下之治亂,侯于洛陽之盛衰而知,洛陽之盛衰,侯于園圃之廢興而得。園林是人們現(xiàn)實生活中的文化藝術,任課老師引導學生學習園林史,就必然要聯(lián)系人類社會發(fā)展史,研究社會政治、經(jīng)濟、文化藝術與園林的關系[3]。
以西方園林史為例,從《西方造園變遷史》中提到的舊約時期開始到天然公園時期,園林史的發(fā)展是在時間上對之前課程的一種縱向梳理。然而任何一個時期園林都是難以用語言文字抽象的描述,需要更加立體豐滿的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進行理解。在上課之前,讓學生通過影視繪畫作品的渠道,這樣一種背景性啟發(fā)性的過程,能夠幫助學生提前預習和建立起對課程的感性認識。
1.1.1相關視頻
可以通過恰當?shù)挠耙曎Y料介紹,讓學生提前理解。例如在古羅馬的造園這一課上課之前,讓學生提前課后觀影《城市廣場》了解到古羅馬中后期的時代背景。也為下一章節(jié)中世紀時期的造園埋下伏筆。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特定的歷史背景,從而由點及面的鏈接到課堂知識上去。
1.1.2相關書籍
因此在進行整個園林史課程學習之前,給學生介紹一些書籍是很有必要的,如蔣勛的《寫給大家的西方美術史》。不少學生反映這些有針對性的課前閱讀能夠彌補之前初高中學習中所缺乏的一些人文背景知識,加強對歷史認知的宏觀聯(lián)系,同時更能提高對這門課程的興趣。
1.1.3其他形式
當今時代獲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樣,學生對信息和時間的處理也更加碎片化。自媒體時代的到來讓更多的訊息可以快速的傳播,作為任課老師針對這門課程推薦的閱讀內(nèi)容也更容易被學生取得。例如:知名微信公眾號“顧爺”,內(nèi)容涉及美術史知識等文章,風格簡潔幽默。雖然作為廣告營銷,學生在課外閱讀時不但不會反感,反而快速的被吸引。
如果說先前好奇心切入的階段屬于由點及面的過程,那么求索心吸取知識就是由表及里的過程。
1.2.1解讀任務書內(nèi)容
同樣以西方園林史為例,課堂上與學生的互動簡答停留在一些問答題上面,對于學生的學習效果并不高。如何轉知為智,在了解西方園林史的同時用思辨的思維去解讀每一個時期的園林風格,是需要花大量時間了解相關時代背景的。任課教師可在重要章節(jié)上課前布置好需要完成的任務書,學生要完成任課老師布置的任務書時,首先需要針對某一時期的造園自行收集資料,消化知識,把書本上的語言轉化成自己的語言。學習英中式園林時學生需要了解“英中式園林產(chǎn)生的背景”,學習日本的枯山水園林應該了解“日本武士道精神、茶道的起源與發(fā)展”,讓學生有針對性地開展準備工作,挖掘背后的故事。
1.2.2選擇角度
從題目中選擇感興趣的著眼點,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
1)文化背景。對某種風格造園的形成成因進行闡述。
2)某種形式在某種風格的運用。具體到理水、色彩運用、軸線等細節(jié)。比如:某處造園的軸線分析,不同兩處園林的理水分析,基于線與形分析的某處園林解讀。
3)不同時期或地域的造園表現(xiàn)形式對比。
4)風景園林思潮及案例解讀。比如后現(xiàn)代主義思潮及其案例雪鐵龍公園,解構主義思潮及案例拉·維萊特公園,生態(tài)設計思潮及其案例德國杜伊斯堡北風景公園。
5)某種風格在當今項目的運用。
在課程安排上,為了檢驗學生在前面兩個部分做的工作,可以安排學生在分好小組之后選擇代表對相關研究內(nèi)容進行匯報。匯報文件可以用思維導圖的模式講演講者的思維進行目錄式的展開,繼而把這樣一個研究課題放在整個班級內(nèi)進行正面解讀和共享。既讓學生對報告內(nèi)容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又鍛煉了表達溝通能力。相較于被動的接受知識而言,類似這樣的案例解讀讓學生更加理解和掌握書本知識,同時能夠舉一反三用于今后的設計之中。
FLA—UNESCO風景園林教育憲章要求學生掌握:
1)文化形態(tài)史和對風景園林是一種社會藝術的理解;
2)文化和自然系統(tǒng);
3)植物材料及其應用;
4)工程材料、方法、技術、建設規(guī)范和工程管理;
5)風景園林規(guī)劃設計的理論與方法;
6)各種尺度的風景園林規(guī)劃設計、管理和調(diào)查、研究、實踐;
7)信息技術和計算機應用;
8)公共政策與法規(guī);
9)溝通與交流能力;
10)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與價值觀[4]。
園林史這門課程的學習需要先掌握扎實的理論基礎,再指導學生靈活運用提高造園技法。任何一個經(jīng)典案例或大師作品都需要結合時代和文化形態(tài)背景去分析,因此該課程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對文化形態(tài)的梳理以及社會藝術的了解。再者,離不開對于自然系統(tǒng)的分析,比如在歸納某種園林的成因時候首先關注當?shù)亟邓?,植被,氣候等情況,從而也了解了當?shù)刂参锊牧虾椭参镒冞w過程??偟膩碚f,在完成園林史的學習過程中,任課教師應該注重以下兩個目標的達成,即掌握歷史根源的寓意,解讀相似項目的詩意。
要了解園林展現(xiàn)的形式,要研究園林文化背后蘊含的內(nèi)容。中世紀西班牙園林為例,學生要學習西班牙摩爾園林就必須把園林放在整個歷史大框架中去理解。學生在整理學習內(nèi)容的時候,可以利用“思維導圖”的模式,將要表達的內(nèi)容進行邏輯整理,通過關鍵詞的梳理建立起自己的認知系統(tǒng)(見圖1)。
同樣以西班牙風格園林為例,學生在掌握西班牙風格整體特征之后,可以篩選國內(nèi)外優(yōu)秀類似案例進行鑒賞并在課堂上分享。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搜集資料并抄繪總圖,本地項目可進行現(xiàn)場踏勘調(diào)研等,可以更好的銜接課程特別是之后的設計課程。
考核評價機制是為了更好的把控史論學習的效果,平時成績中,課程筆記的增設是為了督促學生建立起自己對于園林史認識的網(wǎng)絡構架,也是將知識內(nèi)化的過程。課堂陳述則是為了讓學生不僅要像容器一樣將內(nèi)容“煮”熟,更要倒得出來。成績的評價體系設置也是基于知識的輸入和輸出過程進行全程考察,不只是試卷上記憶的園林史知識,還包含自己的論點觀點以及應用部分。特別是針對風景園林專業(yè)的學生,培養(yǎng)學生溝通交流的能力。最后在期末試卷中,這部分學生課堂匯報的內(nèi)容也將作為開放性論述題供學生作答。真正將知轉化為智,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見圖2,表1。
表1 園林史評價體系
評價層面權重評價形式評價內(nèi)容及要求單項分值總分值平時成績40期末成績60加分項10課程筆記(輸入)課堂陳述(輸出)期末試卷公開發(fā)表論文(可選)邏輯架構3文字表達3圖面表達4選題5形式表達排版;美感等10內(nèi)容表達邏輯;深度等10語言表達5基本概念10風格特點20開放論述30四類論文及以上10100
園林史是整個風景園林專業(yè)中重要的一門理論課程,傳統(tǒng)的“聽、寫”的學習方式已然不能達到培養(yǎng)目標的要求。聽課寫作業(yè)式的學習園林史學習是被動的,只有將學生變成研究知識的主體,帶著問題去學習才能讓風景園林學生能夠學以致用。
[1] Smith T.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hallenge education[M].RolandC,HavensM Hoty,1992.
[2] 全 德.論二戰(zhàn)前國外的教學研究[J].湛江師范學院學報,2004(8):67-68.
[3] 吳詩華.園林盛衰與國家興亡的歷史觀[J].中國園林,1989(3):97-98.
[4] 高 翅,譯.國際風景園林師聯(lián)合會: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風景園林教育憲章[J].中國園林,200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