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orbidden City(故宮),你可以找到許多獅子statues(雕像)。它們是由bronze(青銅)和stone(石頭)制成的。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獅子呢?
因為啊,在很久以前的中國,人們認為獅子是lucky animal(幸運的動物)。它們能保護人民,帶來好運,所以在故宮里放獅子雕像,就是讓它們守護故宮。
一般人家放的獅子是石頭做的,而像故宮這樣的皇家大院,就會放由昂貴的青銅和鎏金制成的獅子雕像。為什么要放獅子雕像,而不是老虎雕像呢?簡單說,是因為獅子威嚴、忠誠,能保家宅平安。在故宮里,總共有6對獅子,分別位于太和門、乾清門、寧壽門、養(yǎng)性門、養(yǎng)心門和長春宮門前,其中最大的是太和門前這兩只青銅鑄造的獅子雕像。(如上圖)
看,夠霸氣吧!Emperors(皇帝)在the Outer Court(外朝)舉行ceremoniy(儀式),所以那里的兩只獅子看起來很威嚴。而在the Inner Court(內廷)里的其他5對獅子,它們的耳朵是floppy(耷拉的),看起來很relaxed(放松)(如左圖),這是因為內廷是皇帝休息的地方。
絲綢之路帶來的禮物
中國并不是獅子的故鄉(xiāng),這一物種是在the Han Dynasty(漢朝)通過絲綢之路來到中國的。在當時,它們是非常rare(罕見的)物種,因為大多數(shù)中國人都沒有見過真正的獅子。
在中國文化中,“獅子”屬于舶來品。這一舶來之物進入中國本土后,在被民眾崇信的漫長歷史中,既完成了自身形象的中國化改造,也實現(xiàn)了其為民俗標志物融入中國文化的過程。
舞獅民俗
中國文化中的“獅子”,對中國民俗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除了作為守護神,獅子還對包括民間建筑、民間造型藝術、民間表演藝術、民間娛樂、民間文學等有著重要的影響,如獅子形象作為民間雕刻藝術的重要題材長盛不衰。在“獅子”的民俗影響中,“l(fā)ion dance(舞獅)”這一獨特民間藝術形式又頗具代表性。
每逢傳統(tǒng)喜慶節(jié)日,民間各地經(jīng)常有舞獅表演,相沿至今。現(xiàn)代舞獅,由于地域不同,表演式樣也各有不同,藝術創(chuàng)造與表演形式帶有明顯的地方色彩。在我國,就有江西“手搖獅、“板凳獅”、廣東“醒獅”、北京“單獅”、福建“抽獅”、河北“雙獅”、四川“高臺獅”、湖南“武打獅”等幾十種獨具特色的舞獅形式。現(xiàn)代舞獅已成為深受人們喜愛的民間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