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德州市德城區(qū)黃河涯鎮(zhèn)王村店小學 李 麗
課程改革要求構建鮮活的具有生命力的課堂,摒棄熱熱鬧鬧的做秀式的課堂。閱讀教學中的對話,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一種精神上的相遇,心靈上的碰撞。這就需要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注重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生生之間的對話、師生與文本之間的對話。那么,如何在語文課堂中實現(xiàn)有效的“對話”,充分彰現(xiàn)學生的生命靈性,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呢?
真正的對話是在民主與平等的基礎上進行的。對話教育認為,師生的關系應該是互為主體的平等關系。有一位專家作了這樣的形象比喻: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往,就像拋球與接球的過程一樣。李鎮(zhèn)西博士在《共享:課堂師生關系新境界》中為我們創(chuàng)設了一種“共享式”的對話教學情境。這種教學情境的精神實質是:教師放下架子,構建民主平等、互尊互愛、互教互學的新型的師生關系,通過師生之間的對話式的相互作用來達到學生自主和自由發(fā)展。
對話,就是思考,思考中的等待是對話中最緊張、最令人充滿期望的時刻,因為等待中的課堂思維是自由的,最有活力的,因此會產生很多意想不到的精彩。有一位教師在教學課文《一夜的工作》時,教師讓學生面對周總理的工作畫像,用最精練的語言說出自己的心里話時,有一位學生站起來說了這樣九個字:“辛勞啊!無奈啊!被迫啊!”教師很驚訝,但他還是想再等一等,聽一聽學生接著會說什么。在一陣沉默之后,這位學生說出這么一段話來:“新中國剛剛建立,有多少事情在等著周總理去處理啊!他不這樣夜以繼日地工作,行嗎?這不是無奈嗎?再說,當時的中國,經歷了那么長期的戰(zhàn)爭,國家肯定是非常的窮,作為一個國家的總理,他怎么能鋪張浪費呢?這不是形勢所迫嗎?”這位同學坐下了,課堂上響起了掌聲。我們是否應該思考,如果當時教師如此訓斥學生:“哪有你這么想的?坐下!”那又將是什么樣的后果?
在學生交流閱讀感悟的過程中,教師如果以欣賞的積極的態(tài)度去面對每一位學生的表達,以極大的熱忱和耐心去感受其內涵,就能準確地判斷學生理解到什么程度;就能決定自己需要作哪些補充等等。
教師必須關注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要悉心尋覓課堂上自然流淌的情思,不能為了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而忽視文本的價值取向,要做到“尊重而不盲從”。我在教學《放棄射門》一課時,學生提出:“球員的職責就是把球踢進球門,而福勒卻放棄了射門,我認為福勒不是一名優(yōu)秀的球員?!贝藭r,我引導學生通過對課本的研究、體驗,在討論和爭辯中進行甄別和評價,達到深化認識的目的。
教學是思想與思想的碰撞,是心靈與心靈的交流。課堂教學中,只有在動中求“悟”、動中求“活”、動中求“放”,語文教學才會涌動著生命的靈性,生成一種動態(tài)的美。
課堂教學中,教師因學而教,為學而教,給學生自讀自悟的權利,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親近”文本,在平和的、無權威的交流中,生成一個個新的視角。讀《狐假虎威》這一課,學生對狐貍這一角色的感受就各不相同。有的說他狡猾,連老虎也受騙上當;有的說他聰明,能夠在危難中想辦法求生;有的說他鎮(zhèn)靜,面對葬身虎口的危險也能不慌不忙,沉著應對,才想出了辦法……
“教學的藝術不存在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睂W生發(fā)現(xiàn)并提出問題時,教師不是把結論告知學生,讓學生停留在理解課文的層面,而是激發(fā)學生把自己當作課文中的人物去感覺,去體驗,去思考,去交往,使語文教學在生生互動的過程中彰顯個性,透射出生命的活力。
教師在閱讀教學中的任務是把文本介紹給學生,以其促使學生直接面對文本,跟文本的作者直接對話,交流感情。介紹人應當留出充俗的時間讓學生與文本充分的對話、交流的過程出現(xiàn)“故障”時,介紹人就要出面幫助,并在適當?shù)臅r候,靈活的推波助瀾,讓文本與學生,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零距離的交融,以促進教學共同體的發(fā)展。
文本有限而想象無限,許多文質兼美的優(yōu)秀作品,往往會留下較多的空白,給讀者以盡可能多的想象,在研讀中,借助文本的“留白”而展開想象的超文本閱讀也為學生閱讀信息的拓展提供了廣闊的對話空間。在對話過程中,教師可以把握文本的內涵,抓住文本的重難點,尋找文本的空白處。同時,教師還應該結合自己所面對的學生群體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挖掘適合本班學生語文素養(yǎng)發(fā)展與提升的閱讀對話資源,為學生與文本即將展開的有效對話做好充分的準備。
筆者在執(zhí)教《比金錢更重要》的過程中,抓住“事隔三天,一位陌生男子打來電話?!钡娜鞎r間差,給學生提供了一個“想象無限,情境猜測”的對話空間:車主回來取車,發(fā)現(xiàn)了_______,心想:_______。又發(fā)現(xiàn)了_______,心想:_______。三天后,他又_______,于是他拿起了話筒,撥通了電話…… 這正是這篇文章的“空白”之處,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好這些“空白”,引導學生想象“補白”。讓學生在“補白”過程中,自然地走進文本,與文本對話,與文本中的主人公對話,與文本背后的作者對話。教師以“補白”作為自己的教學行為,通過學生的想象讓學生順利地進入空白的故事情境之中,想象人物的言行舉止,揣摩人物的內心世界,這樣,學生與文本的精彩對話自然應運而生了。
毋庸置疑,對話教學就像音樂世界中的眾聲合唱,保留了每一種聲音的個性,每一位學生各展其才,各取所需,各自發(fā)展,會使課堂充滿生機;使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的關系更為真誠;使學生真正感受到自主的尊嚴,精神相遇的愉悅,生命成長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