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健
39歲的莫奈端詳著32歲的卡米耶,他如此絕望地愛著她,而病榻上的她已面無人色,原本屬于她的鮮艷被一種不可知的力量覆蓋。
生命正從她的身體中抽離,越發(fā)加快的速度,讓即將到來的生者與死者之間的壁壘變得不可逾越。
于是他同時間賽跑,為他愛的人作一幅畫——一幅落實在畫布上的死亡面具。
《臨終的卡米耶》上幾乎沒有光,灰藍(lán)的色調(diào)暗示著這是一幅室內(nèi)作品,確切地說,是在一個死屋里。偶爾閃現(xiàn)的黃色斑點,代表著作畫者對無常徒勞的抵抗。尾隨著畫中女主人公眼睛的閉合,是漫長的黑夜。
1879年9月5日,黑夜吞噬了一段歷時14年的愛情。
……
榨得出汁的愛情,往往源于不入流的生活。
莫奈先生,作為勒阿弗爾一家雜貨店老板的兒子,他的夢想與父親的期待稍有出入。
莫奈對琳瑯滿目的貨架沒有興趣,他的志向在畫架,畫架上鋪著畫布,畫布上有明媚的色彩。
19世紀(jì)60年代,一個事實上的外省青年在巴黎打拼,首先要面臨的是野心與能力的討價還價。
最大的問題是莫奈先生雇不起模特。
更大的問題是,1865年,窮漢想畫一幅必須有模特的畫:《草地上的午餐》。
只能等著天上掉一個模特下來的莫奈,在塞納河畔邂逅了卡米耶,一位住在圣路易島上的鄰家少女,青澀、溫婉、嫻靜,還有貧困。
卡米耶是洗衣工的女兒。
青年問少女:姑娘,我能為你畫一幅畫嗎?
少女順從,點頭。
幾個月的勞作下來,少女定睛一看,畫上所有女性人物的形象,都是自己擺過的各種pose。
貧寒的藝術(shù)家撩妹,這恐怕是終極殺技。而后,男女青年相愛,同居。
那一年,莫奈25歲,卡米耶18歲。
次年莫奈用四天時間畫了《綠衣女子》,模特是卡米耶。
這幅畫在沙龍展出時一炮而紅,贏得了不遜于馬奈的名聲。
后一年,莫奈和卡米耶迎來了他們的第一個孩子杰·莫奈,未婚先有子。
遺憾的是雜貨店老板瞧不起洗衣工的女兒,于是,兩個人到處謀生。
翻閱莫奈傳記,他早年的生活充斥了如下一些關(guān)鍵詞:饑餓、典當(dāng)、面包,向朋友借錢,朋友也沒錢,淚流滿面心如刀割……所謂貧賤夫妻百事哀,比這更酸楚的是,莫奈和卡米耶在1870年之前甚至沒有夫妻的名分。
悲苦之事,不說也罷。說點動聽的,如前所述,《草地上的午餐》里每一位女性形象都是卡米耶。舉一反三,此后莫奈每一幅畫里的女性形象也都是卡米耶。
一生只畫一個女人——關(guān)于畫家的愛情戲里,沒有比這更好的文案:《綠衣女子》《花園里的女子》《撐陽傘的女子》《特魯維爾沙灘上的女子》《著日本裝的女子》《捧紫羅蘭的女子》《紅圍巾》……
這些畫作里有一個女人生命綻放期的一顰一笑,當(dāng)然,也是一個女人生命之焰驟然熄滅前的閃躍。故事該收尾了,1875年,28歲的卡米耶罹患盆腔癌,身體每況愈下。不可思議的是,三年后,病人為畫家生下了第二個孩子。醫(yī)學(xué)知識告訴人們,這個孩子其實是對母親的最后一擊。孩子誕生的第二年,母親成了病榻上的卡米耶,以及臨終的卡米耶。
卡米耶幾乎是用自己的生命滋養(yǎng)了莫奈的創(chuàng)作。當(dāng)她的生命被抽離時,莫奈的絕望可想而知。
卡米耶死后,莫奈又活了47年。這47年,他擁有了財富、名聲和新的家庭。作為交換,他失去了那個一生只為她畫的女人。有時上帝讓一個人長壽,其實是為了懲罰:讓他的懷念、他的孤獨和痛苦沒有盡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