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高速發(fā)展,現(xiàn)有公司制度越來越不能滿足實務發(fā)展的需求,如何保護股東權益尤其是保護小股東的權益成為立法者長期困擾的問題之一。本文主要介紹股東代表訴訟制度,該制度中適格的當事人以及勝訴利益的歸屬等問題,從而分析如何更好的運用股東代表訴訟來保護公司及股東的合法權益。
關鍵詞:股東代表訴訟;適格原告;適格被告;勝訴利益
一、股東代表訴訟制度的概念
股東代表訴訟,又稱派生訴訟、股東代位訴訟,是指在公司的合法權益受到不法侵害而公司卻怠于起訴時,公司股東以自己為原告起訴,所獲勝訴利益歸于公司的一種訴訟制度。我國《公司法》第149條規(guī)定,董、監(jiān)、高在執(zhí)行職務時因違反法律法規(guī)、公司章程,而給公司帶來損失,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豆痉ā返?51條規(guī)定,董、監(jiān)、高有本法第149條規(guī)定的情形的,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股份有限公司股東連續(xù)180日以上單獨或者合計持有公司1%以上股份的股東,可以書面交叉請求監(jiān)事會或董事會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自收到請求之日起30內未提起訴訟,或情況緊急、不立即提起訴訟將會使公司利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的,前款規(guī)定的股東有權為了公司的利益以自己的名義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他人侵犯公司合法權益,給公司造成損失的,上述股東可以依照前述規(guī)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這就是我國公司法對股東代表訴訟制度的規(guī)定。
二、股東代表訴訟制度的正當當事人
(1)適格的原告。公司的股東為股東代表訴訟的原告,但并非公司股東在任何條件下都可以提起股東代表訴訟。對于該制度的限制,不同國家有不同的要求,但宗旨都是為了防止股東進行惡意訴訟、爛訴。如上所述,對于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代表訴訟,其適格的原告必須連續(xù)180日以上單獨或合計持有公司1%以上的股東。首先,將原告范圍限定為公司符合起訴條件的股東;其次,債權人和第三人等不具有此種訴訟的原告資格。股權和債權在法律上有本質的區(qū)別,股東享有的權利,債權人并不一定會享有,我國目前的公司法制度還不夠完善,不能將原告的范圍界定過于廣泛。最后,公司的中小股東在提起代表訴訟之時,需要滿足雙重持股時間和持股數(shù)量的要求。
(2)適格的被告。我國公司法規(guī)定的股東代表訴訟中的被告為在執(zhí)行職務時違法法律法規(guī)而給公司帶來損失的董事、監(jiān)事、高級管理人。公司以外的人侵害公司合法權益時也會成為該訴訟中的被告。但是,公司不能作為被告,其要想?yún)⑴c該訴訟,只能作為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參加。
(3)公司和其他股東的法律地位。我國《公司法解釋二(征求意見稿)》第29條第2款規(guī)定:“人民法院審理股東代表訴訟案件,應當將公司列為第三人。”該司法解釋排除了公司作為原被告的可能,但并未明確公司應當為有獨立請求權第三人還是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原告起訴后,股東代表訴訟的結果與其他股東的利益密切相關,其他股東也必須接受判決的既判力效果,依照股東代表訴訟的制度內涵和民事訴訟法原理,《公司法解釋二(征求意見稿)》第29條第2款中明確規(guī)定:公司其他股東以與原告股東相同的事實和理由申請參加訴訟,符合公司法規(guī)定起訴條件的,應當準許;其增加訴訟請求的,可以合并審理。該規(guī)定解決了其他股東在股東代表訴訟中的地位問題,且設定的參加訴訟或合并審理的方式具有可行性。
三、股東代表訴訟制度的完善進路設想
一項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最主要的是保證該制度能夠順利、有效地實施,而如何確保雙重股東代表訴訟制度能夠正常運行,是我們在最初進行制度設計時需要考慮的難點問題。為了使股東雙重派生訴訟制度能夠真正運轉起來,必須強化訴訟激勵機制,同時,為了不使該制度被濫用,以達成某些股東的不法目的,還必須建立訴訟約束機制。不合理、適當?shù)馁M用,公司不予補償。從屬公司補償原告的訴訟費用應當是一個合理的限額,而不應當無限制地足額予以補償。原告股東勝訴后,公司補償股東的訴訟費用,應當以公司獲得利益的數(shù)額為限,不宜要求公司超出所得利益的范圍對股東的訴訟費用予以補償。
我國對現(xiàn)代公司制度還在探索中,在司法實踐中,股東代表訴訟制度發(fā)育尚不成熟。針對我國對該方面的立法規(guī)定的不足,筆者從股東訴訟類型、激勵機制、行為約束方式三個問題進行探討,希望能為該制度的完善盡綿薄之力。
(1)引人雙重代表訴訟制度。當公司權益受到不當損害時,此公司與作為其股東的公司都怠于對不法侵害提前訴訟時,除該公司適格的股東可以提起代為訴訟,享有該公司股權的其他公司的適格股東也可以對不法行為提起訴訟,此就為所謂的雙重代表訴訟制度。從單一公司向母子公司集團轉變是現(xiàn)代公司治理模式發(fā)展的趨勢。公司成長的標準之一就是企業(yè)集團。雙重代表訴訟制度是該模式下的必然產(chǎn)物。我國現(xiàn)行《公司法》以單一公司模式為基礎設計,對于規(guī)范母子公司權利義務關系的法律制度仍然缺位。為應對《公司法》當下面臨的窘境,引人雙重代表訴訟制度成為必然趨勢。首先,雙重代表訴訟制度能夠為其股東及母公司尋求救濟得到很好的保障。其次,對于抑制子公司內控缺陷,此制度有很好的威懾,鞭策公司良性發(fā)展的作用。另一方面,雙重代表訴訟制度也可能對公司獨立性產(chǎn)生巨大沖擊,導致濫訴現(xiàn)象,影響子公司的經(jīng)營。但是其也體現(xiàn)出了尊重公司獨立性的審慎態(tài)度,避免由于過度訴訟而導致母子公司正常經(jīng)營活動受到干涉。為了更好地規(guī)制母子公司間的關系,筆者認為現(xiàn)行公司法中參照股東代表訴訟相關內容引人實踐意義重大的雙重代表訴訟制度是十分有必要的。我們可以把該制度與司法實踐需求相吻合使其適應我國母子公司的模式。但同時也應注意其可能帶來的消極后果,不能盲目引入,對相關規(guī)范設計,應當做一些限制性規(guī)定,盡可能減少其對公司獨立性的影響,避免股東過多干涉公司的運行。
(2)確認股東利益分享權利?!丁垂痉ā邓痉ń忉專ㄋ模访鞔_規(guī)定了公司須承擔勝訴股東因參加此訴訟所支付的合理費用,但筆者認為,以考慮給予積極維護公司權益的股東適當?shù)莫剟?。在股東代表訴訟中,股東受上層壓制的情況時有發(fā)生,若股東認為起訴行為承擔較大風險并且費力不討好時,可能對董監(jiān)高人員損害公司的非法行為不予制止。在不損害其他股東權益的范圍內賦予勝訴股東一定的利益分享權,比如規(guī)定根據(jù)貢獻大小和勝訴金額的浮動比例進行分配。此舉措毫無疑問可充分發(fā)揮激勵作用,更好地保護為公司利益挺身而出的股東,促使股東更積極地行使自身監(jiān)督權利,有助于推動公司治理,減少公司及股東權益受侵害的可能。同時,《〈公司法〉司法解釋(四)》僅提到了勝訴時的費用承擔,并未提及當產(chǎn)生敗訴結果時的費用承擔問題,這意味著原告股東需承擔敗訴情況發(fā)生時的訴訟費用。筆者認為,敗訴所產(chǎn)生的系列費用,不能全由起訴股東承擔,若全由其承擔,容易增加股東訴訟風險,股東會對訴訟產(chǎn)生畏懼心理,這樣很不利于提高股東維護公司利益的積極性。我們應考慮原告股東的主觀方面是善意還是惡意的,并根據(jù)敗訴是否帶來損害等情形決定是否由公司負擔部分費用并是否給予善意股東補償。
(3)構建股東賠償責任機制。在股東代表訴訟中設立激勵機制是非常必要的,但構建合理有效的賠償責任機制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項重要任務。不可否認,股東代表訴訟制度在賦予股東訴權的同時,極易使公司陷人無休止的訴訟當中。一些惡意股東為發(fā)泄對公司的不滿或為爭奪公司控制權而濫訴,利用代表訴訟制度對公司正常經(jīng)營運轉施加不當影響,嚴重損害公司和股東的合法權益。因此,為了避免股東濫用訴權加,降低公司經(jīng)營效率,給公司及其他股東利益帶來損害,對股東設立約束機制是非常有必要的,這也是大多國家的立法選擇。股東賠償責任機制的構建需要設定在一定的條件設定。首先,在啟動機制方面,必須發(fā)生在股東代表訴訟敗訴并且敗訴導致了公司受損;其次,要考慮原告股東主觀上是善意還是惡意的行使訴權。總之,構建合理的股東賠償責任機制,應將原告股東濫用訴訟損害公司利益的成本進行合理增加,通過制度的設計與安排,明確其在敗訴時必須承擔的后果,才可有效威懾與抑制惡意股東的濫訴行為,減少不必要的訴訟,將更多的精力用于公司治理。
作者簡介:
衛(wèi)曉云(1992.11~ ),女,漢族,江蘇泰州人,民商法學碩士,湖南工業(yè)大學法學院民商法學專業(yè),研究方向:民商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