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成
摘 要:在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時,習慣做法總是將夫妻共同債務一并審理,并在準予離婚的判決書或調解書中確定夫妻共同債務的承擔。此種做法不僅符合法律規(guī)定,在審判實踐中也得到了大多數(shù)法官的認可。在市場經(jīng)濟環(huán)境下,越來越多的個人、家庭投身到經(jīng)濟活動中去,夫妻雙方負債經(jīng)營、投資理財、購買大額消費品的情形日漸普遍。
關鍵詞:經(jīng)濟活動;訴訟離婚;夫妻共同債務
一、關于夫妻共同債務認定的學術觀點
我國婚姻法規(guī)定在離婚時,因為夫妻共同生活所負的債務,應當由夫妻共同償還。該規(guī)定將夫妻共同債務限定為“夫妻共同生活所負的債務”,是和夫妻一方個人債務相對應的一個概念。在如何認定夫妻共同債務問題上,學界有兩種主要的觀點,一是合意論,一是目的論。合意論觀點認為,在夫妻關系存續(xù)期間,共同債務的認定需要具備有共同舉債的合意這一要件。如果夫妻雙方合意共同舉債,那么不論該債務是為了共同生活用途還是為了共同經(jīng)營用途,也不論收益是否由夫妻雙方實際享有,因該共同合意產(chǎn)生的債務均應視為夫妻共同債務由夫妻共同財產(chǎn)承擔;目的論則主要考量夫妻雙方是否實際享有了收益。如果實際享有收益,即使事先沒有形成舉債的合意,夫妻各方應該對該項特定債務承擔責任。通過對債務的具體用途或目的進行考察來判斷是否成立夫妻共同債務,該種觀點意識到夫妻關系存續(xù)期間共同生活或共同經(jīng)營的復雜性和無要式性。在具體個案中,夫妻共同債務主要包含生活性負債和經(jīng)營性負債,生活性負債是指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夫妻雙方或一方因共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債務;經(jīng)營性債務,是指夫妻雙方為共同生產(chǎn)經(jīng)營活動而負的債務。依照最高人民法院發(fā)布的《關于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財產(chǎn)分割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的相關規(guī)定,夫妻為履行撫養(yǎng)、贍養(yǎng)義務等所負的債務,應該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在離婚時由夫妻共同財產(chǎn)清償。另外也列舉了不能被認定為共同債務的幾種主要情形,由夫妻一方個人承擔。第一種就是在婚姻家庭治理結構中采取約定財產(chǎn)制的情形,按照夫妻達成的財產(chǎn)處置協(xié)議來對外承擔債務。但借該特別約定惡意逃避債務的情形除外,第二種就是在夫妻關系存續(xù)期間一方未經(jīng)對方同意贈與或資助沒有法定撫養(yǎng)贍養(yǎng)義務的人的,夫妻另一方不承擔該項特定債務。第三種種情況是夫妻一方執(zhí)意獨自負債經(jīng)營且收益未用于夫妻共同生活的,由該夫或妻單獨承擔。從上述特別不認為屬夫妻共同生活的情形考察來看,我國婚姻法在夫妻共同債務認定問題上以負債目的和負債用途為主同時參考夫妻合意考察的原則,即原則上以目的論認定夫妻共同債務。
二、夫妻共同債務認定標準的選擇
(1)目前我國夫妻共同債務的認定原則上側重于考察夫妻共同債務的原因及目的。同時夫妻是否有共同舉債的合意以及夫妻是否共享了該債務所帶來的利益是該類訴訟的一個認定關鍵。在離婚訴訟中,應該依照法律規(guī)定嚴格進行認定。必須在離婚訴訟及追償訴訟中,堅持目的論的認定標準對債務進行定性。主要要求舉債方承擔舉證責任,證明債務的存在以及負債用途。
(2)債務訴訟中確定夫妻債務的性質適用“推定”標準。債務訴訟中之所以適用“推定”標準是因為債權人是夫妻雙方以外的第三人,故需要保護善意第三人的利益。對于夫妻來說,兩人之間存在婚姻關系,這種特殊關系就將兩人“捆綁”在了一起,“夫妻”的特殊身份關系對外形成了一種代理權,即對夫妻任何一方所為的行為,他人基于“夫妻”特殊的身份關系就有理由相信該行為是夫妻雙方共同的意思表示。債務訴訟中適用“推定論”標準,即免除了債權人的舉證責任,若夫妻中提出抗辯的一方?jīng)]有證據(jù)證明前述“推定論”標準中的兩種例外情形之一的,則認定該債務為夫妻共同債務。此種認定標準側重保護善意第三人的利益,但是雖然債權人的利益得到了保障,對婚姻關系中的無辜一方卻實屬不利,這種標準在一定程度上會縱容惡意夫妻一方擅自舉債的行為,這就會損害夫妻另一方的合法權益。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債權人處于優(yōu)勢地位,其可以自由決定交易與否,而且完全能夠審慎選擇實力強、信譽好的交易對象;相對來說生活在夫妻關系存續(xù)期間的配偶一方則不同,因其已經(jīng)被束縛在婚姻之中,無法完全自由選擇。因此,從平衡各方當事人利益的角度出發(fā),在保護善意第三人交易安全的同時,法律制度的設計也應該考慮對婚姻中無辜方的利益予以關注和保護。
三、對完善認定標準的建議
(一)明確兩種標準的適用
對前面案例出現(xiàn)的多種不同的處理意見反映了在實踐中司法裁量的不一,《婚姻法》第四十一條、第十七條、第十八條確立的“目的論”標準和《解釋二》第二十四條確定的“推定論”標準在立法上都有著明確規(guī)定,但是卻沒有界定各自的適用范圍。這就導致了實踐中法律適用的混亂。根據(jù)以上論證,應當明確,在離婚訴訟和追償訴訟中應該采用“目的論”的標準,夫妻中的一方不得以“推定論”的標準進行抗辯;在債務訴訟中應采用“推定論”標準,夫妻中的一方不得以“目的論”的標準進行抗辯。
(二)嚴格夫妻舉債簽字制度
在民間借貸案件中,債權人往往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通常不需要對借款的用途等盡到謹慎注意義務就可以要求夫妻另一方承擔連帶責任,這樣就可能使夫妻非舉債一方處于為配偶負連帶償還責任且完全不知情的風險之中,也就不符合對債權人的合法債權和對夫妻一方的財產(chǎn)權予以同等保護的立法原意。筆者認為,面對這種困境可以規(guī)范借款流程。增加夫妻雙方現(xiàn)場簽字確認環(huán)節(jié),借鑒小貸公司做法,對合同的形式要件嚴格要求,做到即使沒有夫妻非舉債一方的簽名,也要主動采取事后補簽的方式進行追認并提供還款保證或還款擔保。
(三)建構夫妻約定財產(chǎn)制的登記公示制度
夫妻約定財產(chǎn)制的內容是在夫妻雙方之間形成特定的財產(chǎn)使用和歸屬安排,原則上只具有對內效力,一般也無需公示?;诮?jīng)濟生活的迅猛發(fā)展,為了明確夫妻債權債務關系,有必要建立約定財產(chǎn)制登記公示制度,以保護善意第三人的債權。減少夫妻財產(chǎn)約定情況下的夫妻債務訟累??山梃b其他財產(chǎn)登記公示制度,探索建立特定情形夫妻約定財產(chǎn)制登記公示制度,夫妻雙方在達成意向后還需要在登記機關辦理登記公示手續(xù),以提醒善意相對人的注意,預防夫妻關系存續(xù)期間債權債務混亂。這樣在源頭可減少該類糾紛的發(fā)生。
參考文獻:
[1]江海.論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所負債務的認定[J].中國檢察官, 2013(24):17-21.
[2]李洪祥.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所負債務清償規(guī)則之解構[J].政法論叢,2015(2):77-84.
[3]賈思源,蔣慧.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所負債務清償規(guī)則的解析[J].山西大同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1(4):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