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關注
文明是一種進步,是思想的明智、行為的端正、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修養(yǎng)的提高、品質(zhì)的提升;是人性的解放、自由、完善和超越;是告別昨日的無知和粗俗,是人性的覺醒。
如今,生活節(jié)奏快,壓力大,許多人的心中充斥著功利主義、個人主義、焦慮急躁等不良情緒,不但于己于家會產(chǎn)生負面的影響,有的甚至會危及社會。而文明恰是一盞燈,照亮黑暗的角落;文明更是一場雨,滋潤干涸的心靈。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分子,我們要完善個人道德修養(yǎng),大力推進社會公共文明,從現(xiàn)在做起,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小事做起!
一家之言
良知興亡,吾輩有何責?
◎呂 翀
看到這個題目,你是否曾經(jīng)或此刻認真地考慮過它呢?我們對于這個似乎無形的“良知”的興亡,又到底有著怎樣的責任呢?
《孟子·盡心》有言:“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泵献诱J為良知其實潛在于人的本能中,像惻隱之心這類品質(zhì),并不需要后天習得。明代哲學大家王陽明對此有解說:“良知者,孟子所謂‘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者也。是非之心,不待慮而知,不待學而能,是故謂良知?!绷贾侨伺c生俱來的內(nèi)心“是非律”,是人所固有的“根本慧”,是一切道德倫理的基石。金錢、利益固然重要,但是良知更為重要。王陽明在《傳習錄》中說:“若鄙人所謂致知格物者,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也。吾心之良知,即所謂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則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绷贾侨说摹白晕伊⒎ā?,是心靈深處的裁判。“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說的就是為人處世不能愧對天地,要對得起良心。
如今,我們在這個多元、開放的時代中成長,各種信息、各種選擇都需要我們?nèi)プ魅∩?,而如何選擇就要靠我們的良知。當左手是善,右手是惡時,我們是否問過自己的良知,究竟該如何選擇?當我們身處社會的“染缸”時,是“理所當然”地被染,還是想著改變這個“染缸”,不斷地向其注入清水,將污水稀釋、變清?
如今,科技的快車在飛奔,生活變得越來越“網(wǎng)絡化”“智能化”,我們面臨的機遇也越來越多,但也不乏危險。網(wǎng)絡時代,人們內(nèi)心深處無形的“良知”更需要被喚醒。我們正在成長,社會也正在成長,如果我們懷著良知成長,社會也會懷著良知成長。我們心中的良知興,正能量則成倍放大;我們心中的良知亡,負能量就會成為社會的主導力量。我們僅僅自己心存良知是不夠的,我們還要喚醒更多人的良知。
這是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更是良知所賦予我們的責任!
【山西省運城市康杰中學,指導老師:曹曉麗】
出手不凡
給鞏漢林老師的一封信
◎張欣怡
尊敬的鞏漢林老師:
您好!
我是一名普通的高中學生,最近我看到了您在兩會上的提案——堅持文化自信,傳播中華文化。您在兩會上堅決抵制抄襲的言論,讓我心生敬佩。身為一名藝術家,您對我國的文化事業(yè)懷有強烈的責任感,并能指出其中存在的問題,指明其發(fā)展的方向,使我備受鼓舞。
眾所周知,抄襲現(xiàn)象在文學作品、影視作品中越來越泛濫。在IP劇越來越流行的今天,一個大IP被拍成電視劇,作者就能獲得巨大的收益。但如果這些是抄襲而來的,那么巨大的收益就會成為抄襲者侵犯原著作人知識產(chǎn)權的憑證。
對于抄襲事件,被抄襲者早已習以為常。抄襲,每個作者都會遇到,過去有,現(xiàn)在有,將來還會有。讀者很單純,市場更實在,讀者愛看的賣得就好,不愛看的賣得就不好。抄襲這種事,在當今社會很“有市場”,有市場就會產(chǎn)生利益。在利益的驅(qū)使下,人心往往是非常脆弱的。當利益一步步摧毀良知,人們就會逐漸失去原則,放棄底線,抄襲現(xiàn)象屢見不鮮也就可想而知了。
最初,我以為抄襲損害的只是被抄襲者一個人的利益,但當我的生活中充斥著一部又一部抄襲的作品時,我發(fā)現(xiàn)抄襲還會危及整個文化產(chǎn)業(yè),最終對每個人的文化生活造成影響。大多數(shù)人對于抄襲的作品沒有辨別能力,而少部分抵制抄襲的人也會因為人微言輕而隨波逐流,最后只能是習以為常了。但這種“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不了解、不關注與屢見不鮮導致的習以為常,才是抄襲現(xiàn)象得以滋生、蔓延的根本原因。這是一種大眾責任觀的淡薄與價值觀的扭曲。試想,在這樣的氛圍下教育出來的孩子,會對抄襲有怎樣的認知?他們是否明白抄襲這件事是錯誤的,是不能去做的?他們是否能尊重他人的知識產(chǎn)權,尊重他人,敬畏法律?我想,如果因為我們的過失而給下一代帶來扭曲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最終將會是幾代人的悲劇,是整個社會的悲劇。
所以,對于抄襲,我們的當務之急不僅在于對市場的把控,從源頭遏制抄襲,更在于對人性的呼喚,讓大眾真正從內(nèi)心去抵制抄襲。首先,正如您所建議的,沒有切膚之痛是不行的,審查部門應禁播抄襲劇,同時也應該利用媒體輿論力量號召全民抵制抄襲?,F(xiàn)在是大眾創(chuàng)業(yè)、萬眾創(chuàng)新的時代,只有杜絕了抄襲現(xiàn)象,創(chuàng)新的花朵才能散發(fā)出芬芳馥郁的香氣。
最后,祝您身體健康。
此致
敬禮!
一名普通的高中學生
2017年3月
【山西省實驗中學高三(1502)班,指導老師:張妍】
各抒己見
也談共享單車
◎李旭東
說到“共享”,這可是2017年的熱詞之一。各種共享事物中最熱的就是共享單車了。共享單車最開始出現(xiàn)在北大的校園內(nèi),是為了解決校園出行難的問題?,F(xiàn)在,共享單車的身影已經(jīng)出現(xiàn)在全國各大城市的街道上了。
共享單車,顧名思義,是一種新型的、大家可共享的交通工具。它既方便了人們的出行,又讓人們用“騎車”代替“汽車”,不僅有利于健康,而且綠色出行,減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但在這些好處的背后也存在著一些弊端。
首先,共享單車作為一種新興的事物,必定有些不足的方面。比如,一些地方由于沒有固定的停車位,人們便亂停亂放共享單車,嚴重影響了市容市貌,也給道路交通帶來不小的壓力。其次就是個別人對共享單車進行惡意破壞,輕者故意刮掉二維碼、卸掉車鈴車筐,重者擰掉車座、剪斷車鏈條,把共享單車扔進河里、溝里,甚至在成都市錦江區(qū)發(fā)生了十多輛共享單車被燒毀的事件。因此,共享單車也常常被戲稱為國民素質(zhì)的“照妖鏡”,能照出社會百態(tài)。
在社交網(wǎng)絡上,有些網(wǎng)友直接斷言:“憑現(xiàn)在國民的素質(zhì),根本就玩不起共享單車?!鳖D時引來一片熱議。當然,將共享單車的未來寄托在國民素質(zhì)的提高上的論斷,如國民素質(zhì)得到真正的提高,那么共享單車的未來也必將是光明的,有些武斷。不過以目前的道德水平來看,“共享”是存在問題的。所以要解決共享單車面臨的尷尬,需要各方都發(fā)力。
對于共享單車公司來說,要加強共享單車的停放管理與維護,最好能夠在技術上加以升級,減少單車的損耗成本。比如OFO有專門的線下運維團隊,對共享單車進行網(wǎng)格化管理。每個指定區(qū)域都會配一個運維師傅,負責管理車輛,包括管理亂停放、查看車輛狀態(tài)是否有損壞、打氣維修、調(diào)度等,這在秩序維護上收到了一定成效。
對于相關的管理部門來說,要做好相應的監(jiān)管服務工作,依法對惡意破壞者進行處罰。很多專家就認為,我們現(xiàn)在應該對違反公序良俗的行為,從過去的要付出個人名譽的代價、受到周邊的指責,變成現(xiàn)在的受法律的約束。
“共享單車”是一個能夠?qū)嵤┑那袑嵉谋忝窕A公共設施,它代表的是一種思想,是一種美好的社會愿景,愿我們每個人都能成為“共享”的“捍衛(wèi)者”!
【湖北省隨州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