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櫻
在中醫(yī)的治療方式中,針灸作為一種“外科”治療手段,不需要通過血液以及胃腸道代謝藥物,避免了“是藥三分毒”的副作用,是很多人推崇的療法。不過,專家提醒,針灸雖然沒副作用,但是也不能濫用。
針灸療法在我國歷史悠久。據文獻記載,新石器時代首先出現了針刺療法,主要被用來破開癰腫、排膿放血,或用以刺激身體的某些部位以消除病痛。針灸使用的器械從砭石、石針、骨針、竹針、銅針、金針,一直發(fā)展到現在的鋼針。
很多人都有被縫衣針扎到的經歷,幾乎是針針見血。影視作品中,一套針具由師傅傳給徒弟,在不同人身上施針,這種方式難道不會傳染一些血液疾病嗎?
臺州市中心醫(yī)院針灸推拿科副主任中醫(yī)師金崇敏介紹,目前業(yè)內使用的針具基本都是一次性的不銹鋼針,杜絕了血液疾病的傳播。在一次性針具普及前,可多次使用的針具,每次用后都要經過嚴格的消毒?;颊咴谥委熐?,可以問問針具是否一次慈寧宮的,如果不能確定,最好去正規(guī)醫(yī)療機構進行治療。
哪些人適合針灸
針灸可以刺激穴位、經絡,調動人體內在的抗病能力,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但不是所有人都適合,更不能濫用。
金崇敏說,一個健康的人,在中醫(yī)看來就是體內陰陽平衡,不需要接受任何治療。如果出現陰陽失衡,說明身體出現了某些健康問題,病癥適應的話,就可以通過針灸來緩解。
“還有一種情況,這個人原先身體健康,但是近段時間工作壓力大,生活規(guī)律混亂,雖然他自己沒有明顯感覺到不舒服,但體內的陰陽在慢慢失衡,這種情況也適合通過針灸進行預防性調理?!彼ㄗh,是否需要針灸,最好由醫(yī)生來判斷,沒有問題的,沒必要把針灸當作常規(guī)保腱手段。
很多中老年病人都會問:“醫(yī)生,我這里不舒服,那里也不舒服,能不能多扎一點?”
金崇敏說,沒必要。
“雖然針灸的費用是按針數計算的,但不是說扎得越多治療效果就越好。一個專業(yè)的醫(yī)師應該根據病人的身體情況進行專業(yè)的判斷,而不是病人想多扎就給他多扎,畢竟這是種創(chuàng)傷性治療。而且,長時間、不間斷地針灸刺激或持續(xù)多日的針灸治療,并不能保證針灸效果疊加?!?/p>
有的病人扎針后痛感很輕,有的人則酸脹痛明顯。哪種病人有優(yōu)勢呢?“針灸醫(yī)生喜歡針感強的病人,因為這些病人的經絡敏感,治療效果比別人好,別人可能要五六次才有效果,他兩三次就能見效?!?/p>
針灸是種老少咸宜的治療方式,最好是在病人配合、清醒的情況下進行。因為扎針時,醫(yī)生除了自身經驗,還要觀察病人的反應,以找到最契合病人的點來行針。
針灸部位防感染
針灸是創(chuàng)傷性治療,扎針后,留下的針眼可能還冒著血,要怎么處理呢?
金崇敏說,針灸后要注意皮膚清潔,不需要專門進行皮膚消毒,只要不接觸臟水、油污等不干凈的東西即可,以避免針眼感染。同時,不可立即洗澡、洗頭、接觸冷水、外出吹風或吹空調,否則病人容易感冒或針眼局部感染。另外,患者扎針后要進行充分的休息。
(摘自《臺州晚報》2017年10月30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