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木 候濤 陶短房 魏云峰
編者按:最近兩個身穿舊日本軍服在南京抗日遺址前拍照的“精神日本人(簡稱‘精日)”激起眾怒。這一小撮“崇拜日本到仇視中國”的群體,極力美化日本侵略歷史、為日本戰(zhàn)爭暴行“洗地”,他們的種種言論更讓人憤慨。多名專家建議應專門立法來禁止此類丑惡行徑。西方多國也曾出現(xiàn)過類似的崇拜納粹德國、試圖為納粹暴行翻案的人群(姑且稱為“精德”),但各國政府、社會團體、歷史見證人等利用法律武器,協(xié)力讓這些“精德”成為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法國:用法律遏制“精德”興風作浪
法國是納粹德國對外侵略的主要受害國之一,然而與飽受日本侵略的中國出現(xiàn)“精日”的情況類似,二戰(zhàn)后法國也冒出許多“精德”,這些人崇拜希特勒、妄圖重建“歐洲新秩序”,甚至掀起“學術(shù)論戰(zhàn)”。這些瘋狂舉動讓全球為之側(cè)目,直到1990年法國專門為此出臺法案才得以解決。
趁亂而起
1944年法國解放后,戴高樂領(lǐng)導的臨時政府懲處了一批通敵賣國者,近800名“法奸”以叛國罪被判處死刑。但隨著二戰(zhàn)后法蘭西殖民帝國的逐步解體,極端民族主義思想開始在法國國內(nèi)抬頭,尤其是上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法軍在阿爾及利亞獨立戰(zhàn)爭中節(jié)節(jié)敗退,一些參加過納粹黨衛(wèi)隊的法國老兵趁機鼓噪,他們極端崇拜納粹德國“用軍事手段解決一切問題”的做法。
在法蘭西第四共和國危機四伏的最后時刻,法國社會人心惶惶,“精德”們趁亂得到公開宣揚納粹主義的機會。這群人在報刊上發(fā)表文章,瘋狂攻擊二戰(zhàn)期間的法國抵抗運動?!熬隆蹦锼埂ぐ痛参勖锏挚惯\動戰(zhàn)士是“反合法政權(quán)的叛亂者”,還出書抨擊紐倫堡審判和否認納粹對猶太人的大屠殺。盡管巴代什因此被判入獄一年,但時任法國總統(tǒng)勒內(nèi)·科蒂卻頒發(fā)特赦令讓他免遭監(jiān)禁。
上世紀60年代末期法國政局的混亂再次給了“精德”發(fā)展壯大的機會。1972年,讓-瑪麗·勒龐聯(lián)合“秘密軍組織”成員、懷念維希政權(quán)分子和“精德”創(chuàng)建了極右翼政黨“國民陣線”。
滿口胡言
在勒龐的示范效應下,法國出現(xiàn)一大批“精德”學者,最著名的是里昂大學教授羅伯特·福里松。1978年,福里松發(fā)布名叫《安妮日記可靠嗎?》的新書,宣稱二戰(zhàn)中被納粹殺害的猶太人安妮·弗蘭克是假的。隨后他又在法國《世界報》上發(fā)表公開信,聲稱不存在納粹用毒氣室消滅猶太人的事實。雖然他因此被法庭判處3個月緩刑和罰款,但這種輕微懲罰根本沒效果,他繼續(xù)宣揚“希特勒從未因種族或宗教殺過任何人”。
和中國“精日”的做法一樣,福里松還試圖從“技術(shù)角度”證明納粹大屠殺是“戰(zhàn)勝國虛構(gòu)的”。他的經(jīng)典論點是“不存在集中營毒氣室殺人”。福里松宣稱,美國在上世紀20年代就嘗試用毒氣室執(zhí)行死刑,但效果并不好,很多死刑犯的掙扎時間很長,而且行刑后,處理沾染毒劑的尸體和毒氣室還得經(jīng)過繁復的程序,因此“根本不可能用毒氣室接連不斷地大批處死猶太人”。這套看似有理的言論還真為他贏得不少支持者。國際學術(shù)界甚至為此展開論戰(zhàn)。1979年秋季,法國社會學家塞爾吉·蒂翁、美國電力工程教授亞瑟·巴茨、澳大利亞律師約翰·圖森·班尼特等約600人簽署請愿書,要求捍衛(wèi)“學術(shù)自由”,支持福里松“自由研究納粹大屠殺歷史的權(quán)利”。
另一方面,許多法國知識分子揭露福里松是“精德”,法國歷史學家皮埃爾·維達爾·納杰批評這份請愿書是“可恥的”,因為“個人自由不意味著有權(quán)撒謊和造假”。專業(yè)人士也批駁“毒氣室不能殺人論”,納粹集中營使用的毒氣室技術(shù)遠比早期美國毒氣室更先進,例如通過“連續(xù)強制循環(huán)通風”技術(shù),能讓毒氣迅速擴散到毒氣室的每個角落以加速囚犯死亡,減少尸體和墻上的毒劑殘留。
值得一提的是,“精德”否認納粹大屠殺的舉動連一些前集中營看守也看不下去了。奧斯維辛集中營黨衛(wèi)隊下士奧斯瓦爾德·卡杜克說,否認納粹對猶太人大屠殺的人都不是正常人;奧斯維辛集中營毒氣操作者約瑟夫·克萊爾表示,主張“沒人在奧斯維辛被毒死”的人肯定是“瘋了或走錯了方向”。
撞上槍口
在與“精德”展開論戰(zhàn)的同時,法國議員克勞德·蓋索提出一項新法案。根據(jù)1990年7月13日頒布的《蓋索法案》,凡在法國境內(nèi)質(zhì)疑紐倫堡審判結(jié)果、否認納粹大屠殺的人將受到法律制裁。就在該法案頒布后不久,福里松又在采訪時胡謅“納粹集中營不存在滅絕猶太人的毒氣室”,這回他撞到槍口上。1990年9月,“被放逐德國集中營者協(xié)會”和11名法國抵抗運動戰(zhàn)士對福里松發(fā)起刑事訴訟,法院宣判福里松犯有“否認納粹大屠殺罪”,里昂大學隨即將他開除。1991年,福里松的學術(shù)頭銜被取消,身敗名裂的他多次上訴均被駁回。《蓋索法案》和福里松案件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精德”的肆意妄為,在后續(xù)相當長的時間內(nèi),法國沒有出現(xiàn)轟動世界的為納粹翻案新書,曾宣稱“毒氣室不過是二戰(zhàn)歷史中細枝末節(jié)”的勒龐也已閉口不再為納粹翻案?!?/p>
加拿大:對頑固分子窮追猛打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納粹主義在全球多地的死灰復燃離不開一些無良媒體的推波助瀾。1977年,移居加拿大多年的德國人曾德爾創(chuàng)辦一家出版社,專門發(fā)行宣揚納粹的小冊子。他撰寫的《我們所喜愛的希特勒》等書成為“否認納粹大屠殺”的重要文件,而曾德爾為此付出的代價是“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曾德爾出生于二戰(zhàn)爆發(fā)前夕的納粹德國。1958年,曾德爾為逃避兵役而移民加拿大。1969年,他加入當時加拿大最大的主流政黨——聯(lián)邦自由黨,以“恩斯特·曾德爾”的名字參加公開政治活動,主張“反對對移民、尤其對德裔移民的歧視”“維護德裔移民子弟正當權(quán)益”等,為此一度贏得不少聲譽。但背地里,他卻是多個親納粹極右翼組織的活躍分子,使用“克里斯托弗·弗雷德里?!钡幕癜l(fā)表親納粹言論,撰寫了《我們所喜愛的希特勒》和《我為什么要匿名》等地下親納粹書稿。然而1976年著名記者博諾科斯基以大量可靠證據(jù)揭穿了曾德爾“兩面人”的身份,此后曾德爾身敗名裂,妻子也憤怒地和他離婚。
沒了牽掛的曾德爾反倒開始全心投入納粹宣傳中。在曾德爾出版社的幫助下,英國極右翼分子理查德·維羅爾撰寫的否認納粹大屠殺圖書《600萬人真的死了嗎?》得以出版。20世紀80年代初,曾德爾的出版社發(fā)展為全球范圍的納粹海報、錄音磁帶、紀念品及否認納粹大屠殺圖書的批發(fā)公司。據(jù)稱,單在美國就有2.9萬名“精德”是他的客戶。西德是他的另一個大市場,他甚至向西德議會每名議員都寄去宣傳廣告。
1983年,納粹大屠殺幸存者薩拜娜·西特倫把曾德爾告到加拿大人權(quán)法庭,他被控“發(fā)布宣傳虛假信息的出版物”。不久,安大略省政府也加入對他的刑事訴訟。在法庭上,當年的大屠殺幸存者們怒斥曾德爾篡改歷史,奧斯維辛集中營幸存者阿諾德·弗里德曼作證道:“向焚尸爐走去的集中營囚徒們再也沒有回來過。”后來法庭于1988年宣判曾德爾有罪并被判處入獄15個月。由于曾德爾積極宣傳納粹思想,加拿大政府兩次拒絕他申請國籍的請求。
20世紀90年代后期,加拿大人權(quán)委員會對曾德爾的活動展開調(diào)查,連他的前妻也站出來作證說他散布反猶仇恨。2000年1月,曾德爾趕在委員會完成聽證前逃往美國,后來又因被控違反移民法,美國將他驅(qū)逐回加拿大。沒有加拿大國籍的曾德爾想申請難民身份,以避免被趕回德國,結(jié)果引起公眾嘲笑。加拿大政府先將他單獨監(jiān)禁,2005年3月又把他趕回德國。一到德國,曾德爾就被德國警方逮捕,并被判處入獄5年,直至2010年才被釋放。曾德爾出獄當天,加拿大公共安全部就發(fā)表聲明,禁止他返回加拿大。2017年8月5日,晚景凄涼的曾德爾郁郁而終。▲
德國:嚴禁納粹標志不惜“矯枉過正”
作為當年納粹主義的發(fā)源地,德國對納粹象征的嚴格禁令更是世界聞名。在數(shù)十年時間里,德國不斷出臺各項法律,全社會對納粹的警惕甚至讓人覺得有些“矯枉過正”。
二戰(zhàn)結(jié)束后,盟軍在德國大力開展“去納粹化運動”,首要目標就是在德國全境銷毀一切納粹標志。為凸顯這一決心,盟軍炸毀紐倫堡納粹黨代會舊址上的巨大納粹“卐”字符。希特勒的總理府也被徹底清除。不過,“去納粹化運動”針對的范圍太大,加上當時大多數(shù)德國人排斥這種“無效和不公平”的運動,效果并不明顯。波茨坦當代歷史研究中心的研究報告顯示,當時就連西德政府主管“去納粹化運動”的內(nèi)政部,所屬員工一半以上都是前納粹黨員。
直到上世紀60年代末,在盟國的政治壓力下,德國開始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在歐洲部分人士鼓吹納粹主義時,德國開始制定嚴厲的法律措施。1979年,西德聯(lián)邦法院的一項判決首次嚴格界定“言論自由”原則,宣傳納粹被視為“言論自由”的“例外事項”。1985年4月,西德議會通過決議,將否定迫害猶太人的行為判定為對猶太人的侵害,并將給予法律懲處。
如今“精日”辯稱身穿舊日本軍服拍照不過是“個人愛好”,但若“精德”要在德國這么做,根本行不通。根據(jù)德國法律規(guī)定,在德國傳播或儲存納粹“卐”字標志、呼喊“希特勒萬歲”口號、行納粹舉手禮、唱納粹黨歌都將面臨牢獄之災。按照相關(guān)法律,當年第三帝國陣亡士兵墓碑上的納粹“卐”字符也被一一刮去。一些變形的納粹縮寫也被禁止。比如“88”字樣被認為代表“希特勒萬歲”,因為希特勒名字中的H為字母表中第8個字母。
德國社會對納粹象征的這種警惕甚至讓外人覺得有些“矯枉過正”。例如有人提出應取消德國國防軍使用的“鐵十字”標志,理由是“會讓人聯(lián)想到納粹”,雖然“鐵十字”早在納粹出現(xiàn)前就普遍被德意志軍隊采用。更有甚者,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德國球迷不會在觀看比賽時揮舞三色旗、在臉上涂抹國旗或高唱國歌,因為“這會讓人聯(lián)想到納粹或軍國主義”。盡管如此,德國人仍堅持認為,這樣做可以讓本國謹記歷史教訓,不再重蹈覆轍?!á傥勖锓▏挚惯\動的巴代什;②曾德爾協(xié)助出版的否認納粹大屠殺圖書《600萬人真的死了嗎?》;③身敗名裂的福里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