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城市人大代表景雪變?yōu)槊褶k實事紀實"/>
■ 王長遠 賈發(fā)學
景雪變,運城市第四屆人大常委會委員,她認真履行職責,深入一線,對運城市的教育、司法、食品監(jiān)督、扶貧工作、戲曲保護傳承發(fā)展等方面進行調研,并提出了建議和意見,引起各級領導的重視。她深入基層,扎根人民,努力為群眾服務,最近,她為人民辦的三件實事,在河東大地廣為流傳。景雪變在傳播中華文化和推動文藝創(chuàng)新的征程上,忠誠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工作座談會講話精神,一路艱苦奮斗、開拓創(chuàng)新、成果卓著,先后榮獲國內和國際諸多大獎。《人民日報》曾以《唱戲,在山的最深處》為題,報道了她堅持扎根基層服務人民的典型事跡。
景雪變是一位深受黃河三角洲群眾喜愛和敬仰的蒲劇表演藝術家,是一群小演員簇擁的“校長媽媽”。她是國家一級演員,文化部“文華表演獎”、中國戲劇二度“梅花獎”、第13屆世界民族電影節(jié)“最佳女演員獎”獲得者。她是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全國勞動模范,山西省十大文化領軍人物,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先進個人。她又是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評審驗收委員會委員?,F(xiàn)任職務:山西省運城市文化藝術學校副校長、市蒲劇青年實驗演出團團長;運城學院特聘教授、學科帶頭人;運城市第四屆人大常委會委員。曾當選山西省第九屆人大代表,山西省第七屆、第九屆黨代表,運城市第二屆、三屆政協(xié)常委。
景雪變在舞臺藝術實踐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chuàng)作導向,全力打造符合時代要求和老百姓歡迎的精品劇目。從2004年夏開始,景雪變編創(chuàng)蒲劇現(xiàn)代戲《山村母親》。該劇先后榮獲第十屆中國戲劇節(jié)“三項大獎”,“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資助劇目”,文化部“全國現(xiàn)代戲優(yōu)秀劇目”,文化部“第二屆全國優(yōu)秀保留劇目大獎”,國家藝術基金傳播交流推廣資助項目。該劇五次進京,走進國家大劇院、北京大學并進行全國巡演。2015年,中國文聯(lián)、中國劇協(xié)將《山村母親》列為優(yōu)秀梅花獎演員數(shù)字戲曲電影工程項目,拍攝投放。2016年4月,景雪變肩負傳播中華文化、講好中國故事的使命,參加第13屆世界民族電影節(jié),戲曲電影片《山村母親》在美國大放異彩,該影片在洛杉磯榮獲第13屆世界民族電影節(jié)“最佳影片獎”和“文化交流杰出奉獻獎”,景雪變榮獲“最佳女演員獎”;中國首屆戲曲電影展“十佳優(yōu)秀戲曲片獎”;第31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戲曲片提名獎。洛杉磯《美中時報》評論稱:“因為主演景雪變獲得第13屆世界民族電影節(jié)的影后而聲名鵲起,讓全世界知道了中國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劇種——蒲劇?!?/p>
景雪變把隊伍建設擺在突出的位置。運城市蒲劇青年團建團伊始,景雪變按照“二為”方向確立了建團理念:“帶新人,走正路,出精品,興戲劇。”在演出中又提出“堅持四個一樣”的團訓,即“領導群眾觀看一個樣,城市農村演出一個樣,錢多錢少陣容一個樣,觀眾多少質量一個樣”。他們以鐵的紀律和不斷完善的規(guī)章制度做保障,努力建設一支優(yōu)秀的文藝工作者隊伍。景雪變告誡大家:“我們下鄉(xiāng)演出,不僅要給群眾送去好劇目,還要送去好作風好形象?!贝迕袷①澰搱F是“一支沒有領章帽徽的軍隊”。文化部專家撰文評價:“蒲劇青年團從一開始就是靠黨的工作鳴鑼開道!”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山西日報等媒體對景雪變和該團的事跡進行了連續(xù)報道。
景雪變堅持立足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人才培養(yǎng)戰(zhàn)略。蒲劇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地方劇種,是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針對地方戲劇人才短缺的嚴峻現(xiàn)實,景雪變著眼蒲劇未來人才戰(zhàn)略,于2004年在學校首倡成立“蒲劇小梅花定向班”。她分管教學工作,在教學上努力探索建立有利于戲劇人才脫穎而出的新機制,提出戲劇教學“要走教研與實驗、創(chuàng)作與演出、課堂與舞臺、基地與成才相結合的路子”。她在《戲劇人才培養(yǎng)教育》論文中提出,地方戲劇教學要注重打“陣地戰(zhàn)”,即“培養(yǎng)一批,就要收獲一批;收獲一批,就要成就一批;成就一批,就要扎根一群,真正形成戲劇事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人才資源”。她的這一學術觀點,在多次全國性研討會上引起反響。十多年來,他們培養(yǎng)了41朵全國戲曲“小梅花獎”演員,并蟬聯(lián)兩屆全國第一,這在全國地方戲劇院團中是絕無僅有的。為了扭轉戲劇演員文化水平低的狀況,她與運城學院共同努力,經國家教育部批準在該院設立戲劇本科專業(yè)。景雪變被聘為學院特聘教授,擔任學科帶頭人。景雪變對多年形成的實踐經驗,進行了總結與梳理,并上升到理論層面,在此基礎上她出版著作《我心永在舞臺——景雪變戲劇藝術與教育思考》。
她堅定文化自信創(chuàng)建實訓基地。建團之初,面臨著一無團址、二無排練場地、三無基礎設施的極端困難條件,景雪變不負組織的期望,從一張白紙起步,先在運城市區(qū)西郊城鄉(xiāng)結合部租下一個農家小院,作為團部工作地。經過長達7年的租住和艱辛努力,景雪變通過多方借款籌資3000多萬元,于2009年建起了劇團新址和小梅花培訓基地。文化部領導、專家在運城調研時看到實訓基地驚嘆道:“景雪變以一弱女之肩建起如此氣魄的劇院,這在全國地方院團尚屬罕見!”
水井打成后,景雪變(右一)帶領扶貧工作隊與市人大代表和全體村民共同慶祝
省委提出,山西的扶貧攻堅工作,要進入“全國第一方陣”。在扶貧攻堅征程上,景雪變擔任藝校扶貧工作隊長,在演出、教學緊張繁忙之間,率領扶貧工作隊到運城偏遠的山區(qū)垣曲縣北窯莊村扶貧。她和扶貧隊員深入農戶與群眾座談,在抓實黨建工作、建好兩委活動陣地的基礎上,把解決吃水的難題作為扶貧攻堅的工作重點和抓手。北窯莊以前耗資20多萬元,打過兩眼深井,都成了“黑窟窿”,村民“談水色變”。景雪變目睹村民滿院擺放攢水的壇壇罐罐和盼水苦情,在打井資金籌措無果的情況下,她果斷決定自己拿出15萬元幫助村民打井。工作隊和村民克服特殊地質條件影響,鏖戰(zhàn)了兩個月酷暑。6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到山西視察,提出解決深度貧困要有深度舉措。該村黨支部和村委一班人和工作隊員們在電視上看到習總書記親自到田間井臺調研,這振奮人心的一幕,極大地鼓舞了大伙的把井打成的信心。井打到7月11日8時10分,井深22米處,“嘩”地一下,一股清泉噴涌而出,鉆頭繼續(xù)往下鉆,半個小時,鉆到23米處,又一股清泉冒了出來。垣曲打井史上出現(xiàn)了奇觀:一井兩泉眼。此井穴恰位于兩溪交匯處:雙泉水,旺得了不得。經有關部門檢驗,水質清冽甘甜,達到礦泉水的標準。
7月11日晚9時,潛水泵入井底,水噴了出來。村民們鳴鞭放炮,徹夜不眠。村黨支部書記張保團高興地喊出:“老天有眼!”
是啊,老天確實有眼!老天捧出雙倍的熱情來酬謝這位不計個人得失、一心為村民辦好事、真情扶貧攻堅的焦裕祿式的好干部。困擾北窯莊村民17年之久的吃水難問題終于在扶貧工作隊手中得到徹底解決。
全村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一片歡騰,一片喜氣洋洋。院子里用來儲水用的壇壇罐罐不見了,給老人安置的蹲式便池又重新安上了,人們勞累一天可站在淋浴龍頭下痛痛快快洗個澡、沖個涼,快干枯的莊稼也能喝個夠,喝個飽……
7月28日,景雪變帶領市文化藝術學校、市蒲劇青年實驗團的演職人員,到垣曲古城鎮(zhèn)北窯莊演出,與村民共慶“盼水夢想”的實現(xiàn)。那天一大早,村民們像過盛大節(jié)日似的,清水灑街道,張貼彩色標語,拉起歡迎的紅綢橫幅,敲起震天的鑼鼓。這場面,宏大喜慶,像歡迎戰(zhàn)場上凱旋的勇士,像迎接當年的老“八路”親人。景雪變與演員們一進村,村民熱情地迎了上來,一股熱浪頓時讓景雪變又一次熱淚滾滾。慰問演出有器樂合奏、獨唱和本團優(yōu)秀青年演員的精彩表演。最后景雪變?yōu)橛^眾表演了《山村母親》《莊戶人家》的精彩唱段,臺下掌聲不斷,叫好聲一片,村民姚小梅說:“人家景隊長不愧是‘二度梅花’的獲得者,唱得真好??!”旁邊的雷麥囤說:“人家景隊長扶貧凈干實事哩,干得比唱得更好!”眾人點頭說:“對,對,對!”
吃水不忘打井人,北窯莊新建的蓄水池,一副醒目的對聯(lián)鑲嵌其上:“感謝近平好時代,普開百姓幸福泉。”橫批:“共產黨好”。在燦爛的朝霞映照下,熠熠生輝,格外醒目。這副樸實的聯(lián)語,道出了北窯村全體村民的心聲,彈出了時代最強音,吹出山西人民迎接習近平新時代的笛聲。是習總書記派來的工作隊,是共產黨培養(yǎng)出的好干部,才使村民的盼水夢、脫貧夢成為現(xiàn)實。
大伙湊在一起七嘴八舌編了一段順口溜:
扶貧隊長景雪變,自掏腰包15萬。
打井為民解困難,百姓交口齊稱贊。
清清甜水潤水田,男女老少笑開言。
近平時代好黨員,無私奉獻真模范。
北窯村全體村民聯(lián)合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了一封感謝信,并按上了100多個紅手印,寄送到中南海。一位八旬老大娘從自家院摘下一筐葡萄,洗得干干凈凈,送到景雪變手中;一位打井村民,把井底一枚卵石,做為禮物送給景雪變珍藏。一筐葡萄、一枚卵石,禮雖輕,卻代表北窯莊村人民群眾的一片深情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