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7日,由浙江省《錢江晚報》主辦的某作文大賽正式落幕?!跺X江晚報》教育微信公眾號在第二天推送了一篇名叫《孟婆湯》的參賽作品。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篇文章的點擊量迅速沖破10萬,引發(fā)了網(wǎng)友們的熱議。
據(jù)悉,這篇作文是高中組一等獎作品,出自東陽中學(xué)高二(16)班的申屠佳穎之手,寫的是申屠佳穎和因車禍而導(dǎo)致腦損傷的母親之間的故事。2017年10月7日,由于遭遇車禍,申屠佳穎的母親進了重癥監(jiān)護室,后被送到杭州的醫(yī)院搶救。如今她雖然已經(jīng)醒來,卻因為腦部缺氧的影響,不記得親人,甚至連自己是誰都答不上來。對于申屠佳穎來說,母親就像喝了孟婆湯一般。于是,作文比賽的現(xiàn)場,便仿佛成了這個高中女生回憶母女關(guān)系、傾訴思念的地方,最終她寫下了這篇感動無數(shù)網(wǎng)友的《孟婆湯》。
選擇一種力所能及的方式去愛母親
作家張潔曾寫過一篇文章,叫《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文中記錄著人到中年的她,陪伴年邁的母親,度過母親人生當中最后一段時光的細枝末節(jié)。言語可謂瑣碎,日子可謂平常,卻打動了無數(shù)人心。母親走的那一年,她54歲。卻在這最后一年多的相處時光里,才逐漸開始懂得了如何直面她與母親的兩個世界之間,隔著的那一堵薄墻。而那曾經(jīng)強勢、給她庇護也讓她想逃離的避風港般的母親,在這些日子的相處當中,隨著其日漸體弱,開始對女兒生出依賴與忍讓。兩代人之間,成長與陪伴過程當中產(chǎn)生的那些誤會、隔閡,尚未來得及消解,卻在猝不及防中,迎來了不得不面對的衰老與分離。
世事往往如此,我們與自己所追逐的目標常常擦肩而過,互不相識。我們渴求家人的扶持、理解,卻常常忘了,自己對家人而言,其實也是家人。因此,常常轉(zhuǎn)而向家人之外,尋求依靠與懷抱,又因為求而不得,越發(fā)對家人心生不滿。高二的女兒如此,54歲的女兒也如此,身處紛擾之外的你我,概莫能外。
在《孟婆湯》的結(jié)尾,女兒寫道:“你是我的母親,你叫陳學(xué)慧,你最愛的是綠蘿和富貴竹?!倍覀儺斨械暮芏嗳?,或許從未關(guān)心過母親最愛的是什么。甚至可能從未意識到,那個成日里圍著鍋臺轉(zhuǎn),老了之后不但更加絮叨,還常常丟三落四、行動遲緩的母親,也會有自己最愛的植物?!拔沂悄愕呐畠?,我叫申屠佳穎,我最愛的,是你?!被蛟S這樣深情的表白,很多人永遠無法對母親說出口,那么,不妨從我們力所能及的方式中,選擇一種,以實際行動,去告訴母親,你最愛的,是她。
感人的東西總是相通的
孟婆湯,本來是用來書寫遺忘的。在中國民間傳說里,喝了孟婆湯,就可以忘記所有煩惱、愛恨情仇。申屠佳穎寫的《孟婆湯》,卻分明飽含著滾燙的記憶和懷戀。除去人生變故帶來的疼痛,文章中,申屠佳穎也寫到了過去與母親相處時的沖突。如果不是意外發(fā)生,這樣的瑣碎故事每天都在重復(fù)發(fā)生:長輩眼中孩子的叛逆任性,孩子眼中父母的嘮叨啰唆,周而復(fù)始……然而,直到遇到猝不及防的變故,我們才知道一些東西并不是來日方長,所以后悔莫及、痛哭流涕。
這篇《孟婆湯》里的故事,不僅有小女孩的成長心思,也有長大后對父母的理解以及陪伴。母親住院后,申屠佳穎選擇用朗讀的方式和母親交流,為她一遍遍念《目送》。筆尖掠過,或許也觸及了每一個人心頭的那份惦念。忽然想起初中語文課本中朱自清的《背影》,記得其中有一段是描寫父親穿過鐵道柵欄去買橘子。當時語文老師聲情并茂地朗讀,卻并沒有引起臺下的我們多少共鳴。這一刻,再回想當時的情景便會發(fā)現(xiàn),那個曾經(jīng)打動了語文老師以及眾多讀者的“背影”,是因為每個人都將其替換成了自己的父親——那個轉(zhuǎn)身離去、一身青布棉袍、滿頭白發(fā)、日夜操勞的自己的父親。
感人的東西總是相通的。《背影》和申屠佳穎的《孟婆湯》之所以打動人,是他們用自己的筆、自己的遭遇和深邃的情感,描繪了普羅大眾都可能會遇到的一種“難舍”,并且發(fā)人深?。∵@種“難舍”,我們可以謂之為“良心”。正是這些“良心”,打動了我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