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莉
在婁底市第二完全小學,活躍著一位身體殘疾但胸懷大愛,默默耕耘在三尺講臺的模范教師———劉立群。她執(zhí)著堅守講臺36載,詮釋著自己的人生目標與價值,贏得了師生、家長的尊敬與愛戴。
舍身救人,用堅韌譜寫生命贊歌
1982年,高中畢業(yè)的劉立群來到婁星區(qū)萬寶鎮(zhèn)群益學校任教。她開朗大方、能歌善舞,工作兢兢業(yè)業(yè),深得學生、家長的喜愛。但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1991年5月10日清晨,劉立群如往常一樣從家中前往學校上課,上學路上的孩子們也跟平常一樣,三個一群、五個一伙,有說有笑,渾然不知一場意外正在逼近。孩子們正要穿過學校附近的鐵路時,迎面飛駛而來一列火車。“嗚———嗚……”一聲聲刺耳的火車鳴叫將孩子們嚇得驚慌失措,有兩個孩子更是被嚇蒙了,只顧著站在鐵軌上哇哇大哭。在這緊急關頭,劉立群毫不猶豫地沖了過去,連拉帶推地將孩子推離鐵軌。最后,孩子們安全了,可劉立群卻沒能避開火車,倒在血泊中,她的左腳掌被火車碾斷,落下了終身殘疾。她在醫(yī)院醒來時,第一句話就是問身邊的同事:“孩子們怎么樣了?”
屋漏偏逢連夜雨,從醫(yī)院出來不久,原本與劉立群相處很好的男友看到終身殘疾的她,終究經受不住世俗的眼光,棄她而去。面對突如其來的人生災禍和感情變故,劉立群把所有的淚水和委屈都裝進肚子。她告訴自己:“絕不能成為父母的負擔,絕不能成為社會的累贅,絕不能離開還沒有站夠的三尺講臺?!?/p>
愛崗敬業(yè),以執(zhí)著詮釋事業(yè)追求
勇救學生而致殘住院的劉立群,本可以在醫(yī)院多修養(yǎng)一段時間,但她一心只想早日重返講臺。于是,她不顧醫(yī)生的反對,在剛剛能拄雙拐行動的時候,就毅然走進了校長辦公室。她對校長說:“校長,我的腳雖然殘疾,但我的手還能拿粉筆寫字,我的嘴還能傳道授業(yè),請讓我再站上講臺吧!我一定保質保量地完成教學任務?!笨吹绞种綦p拐仍對教育事業(yè)如此執(zhí)著的劉立群,校長含著眼淚連連點頭。
回到教學崗位后,劉立群先是依靠雙拐支撐著身體去工作。為了方便書寫,她慢慢學會使用單拐。再后來,為了提高教學效率,她暗下決心:一定要丟掉拐杖。于是,她買來一只小鞋,在鞋子里面塞入棉花,套在左腳上。小鞋外面再套一只大鞋,以方便自己練習獨立行走。不管是炎炎夏日,還是寒冬臘月,她都堅持練習行走,直至最終丟掉拐杖。
“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必須先要有一桶水。”劉立群常常這樣激勵自己。為了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劉立群廢寢忘食,在超額完成學校規(guī)定的教學任務外,還堅持參加自學考試并獲得了專科學歷。
1996年9月,劉立群被調入婁底市第二完全小學工作。在這里,她發(fā)現(xiàn)城區(qū)學校學生的課外活動內容豐富多彩,形式靈活多樣。為了適應新的工作崗位,一方面,她孜孜不倦地學習跳舞、唱歌、朗誦等技能,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與實踐能力;另一方面,她在課堂教學中更加嚴格地要求自己,每天精神飽滿地進入教室,每堂課的備課都一絲不茍,對課堂效果精益求精。同時,劉立群大膽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改革教學模式。身邊的同事一致推選她做年級組長,引領整個年級的教師團隊深化課改。通過10多年的不懈探索,劉立群推出了“樂教、樂學、樂園”的“三樂課堂”,并在學校各年級進行實踐與推廣,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她的團隊也多次被評為“課改優(yōu)秀小組”。
愛生如子,以行動書寫大愛真情
在劉立群辦公桌的案板下面壓著這樣一句話:“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睆慕桃詠?,劉立群始終如一地踐行著這一理念。
自己坎坷的人生經歷讓劉立群明白,教書育人不僅僅是傳道、授業(yè)、解惑,更需要關注每一個孩子的身心成長。在城區(qū)學校大班額化解之前,班上有將近80個學生。為了全面了解學生情況,劉立群長期堅持家訪,和家長面對面交流,平均每學期家訪70人次以上。有幾次,當她家訪完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時,左腳傷口已裂開一個大口子,血流不止。即使這樣,她仍會忍痛堅持,繼續(xù)家訪。為了讓學生均衡發(fā)展,劉立群常常利用午休、放學時間對一些潛能生進行個別義務輔導。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她經常帶著學生唱歌跳舞,并組織各種班隊活動。
家庭條件困難的學生是劉立群心中永遠的牽掛。雖然她的工資不高,丈夫工廠效益不好,孩子經常生病,買房還欠下10多萬元的債務,但她總是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關心學生。在她所教的學生中,有一位名叫鄒慧珍的女孩,患有嚴重的先天性心臟病,家里經濟條件十分困難,每天早上,患有嚴重支氣管炎的母親騎自行車送鄒慧珍到校時,母女倆常常都是上氣不接下氣??吹竭@個情況后,劉立群堅持六年如一日,早上按時到校門口幫鄒慧珍拿書包,送她進教室,還在生活和學習上無微不至地關心她,為她購買學習用品和衣服。2005年暑假,鄒慧珍做心臟手術,劉立群將自己一個月300多元的工資全部捐給了她。
老師的真情猶如一把萬能鎖,能開啟學生的心靈大門。劉立群現(xiàn)在所執(zhí)教的五年級三班,有一位名叫梁翠蘭的同學,她在三歲時不慎被機器鋸掉了整個右手。身體的殘疾導致梁翠蘭十分自卑,性格孤僻的她學習成績也總是靠后。為了重拾梁翠蘭對學習和生活的信心,劉立群堅持每周給她講勵志故事,還經常給她送有意義的禮物,給予了她母親般無私的關愛。在劉立群的關心下,梁翠蘭漸漸開朗起來,成績穩(wěn)步上升,進入了班級前十名。
36年執(zhí)教春秋,劉立群始終以飽滿的熱情、高昂的斗志投身教育,始終以高尚的師德、剛毅的品質、無私的愛心影響著學生,奏響了一曲感人至深的園丁之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