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丹羚
美國藝術(shù)家布萊克擅長制作木偶娃娃,并對作品有極高的要求,但凡有一點兒瑕疵的都會選擇丟棄。
一天,布萊克剛完成一批作品,但突然有事就匆匆出了門?;貋砗?,發(fā)現(xiàn)一個娃娃的臉上掉了幾塊漆,局部“膚色”不規(guī)則變淺。詢問后才得知,是保姆工作時不小心“蹭傷”了。她雖沒有責(zé)備保姆,但心里默默懊惱,這個娃娃算是毀了。
這時,一位醫(yī)生朋友帶著女兒上門拜訪。小女孩進門后,視線就從未離開過這個掉色的娃娃。布萊克有所察覺,便問道:“寶貝,是不是這個有瑕疵的娃娃讓你感到不愉快呢?”誰知小女孩答道:“不是的,我的同學(xué)愛麗絲因為臉上長了斑點,傷心得不愿意再來學(xué)校了。這個娃娃生了跟她一樣的病吧?真希望她能和愛麗絲成為好朋友,讓她開心起來,陪她重新回來上學(xué)?!辈既R克心頭一震,意識到如果這個瑕疵作品能夠幫助患了皮膚病的人,那么它就不用被送進垃圾場了。
于是她讓女孩把這個“患皮膚病”的娃娃帶回去送給同學(xué),又請醫(yī)生朋友幫忙,在皮膚科的病房放了幾個,并在它們懷中置了塊牌子,寫著“我們都一樣,請和我一起微笑吧!”
沒想到不出一個月布萊克就收到了患者的來信,信中寫道“感謝病房里的木偶娃娃,它讓我覺得皮膚病無法奪走一個人自信的美”。
現(xiàn)在布萊克會刻意在木偶上制造出一些“瑕疵”,希望她的作品能讓越來越多的皮膚病患者感受平等,重拾信心。
其實只要放對位置,不完美的東西也可以物盡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