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兵,劉靜,曾凡軍,柳志遠
(湖北省榮軍醫(yī)院骨外科,湖北 武漢 430000)
股骨粗隆間發(fā)生骨折為臨床中常見性疾病,主要發(fā)生人群為老年人[1]。通常對其治療以手術方式為主[2]。本院以股骨近端的防旋式髓內(nèi)釘簡稱PFNA(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與股骨近端的髓內(nèi)釘簡稱PFN(Proximal Femoral Nail)比較治療股骨粗隆間發(fā)生骨折的老年患者,具體手術時間、關節(jié)功能的評分情況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擇本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接收的105例股骨粗隆間發(fā)生骨折的老年患者資料,分對照組(52例)和研究組(53例),對照組男31例,女21例;年齡60~77歲,平均(65.32±4.10)歲;AO分型:A1型22例,A2型18例,A3型12例;研究組男34例,女19例;年齡62~78歲,平均(66.24±4.34)歲;AO分型:A1型24例,A2型19例,A3型10例。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取PFN治療,麻醉后在大轉子正上方行5 cm長切口,暴露大轉子與股骨粗隆,導針置入,行股骨遠端擴髓,將PFN主釘推入。打入股骨的頸螺釘及髖螺釘導針,實行髖螺釘、遠端鎖釘及股骨的頸螺釘擰入,術畢行傷口縫合。研究組取PFNA治療,麻醉后,患者為平臥姿勢,在大轉子正上方行2 cm的切口,在髓腔內(nèi)經(jīng)粗隆頂端將2.8 mm的導針置入,沿導針將主釘插入,確保其位置在股骨中央的1/3處。使用導針輔助,在股骨境內(nèi)放置螺旋式刀片,將刀片旋轉擰緊后上鎖,加壓與骨折端,最后將主釘尾帽與鎖定螺釘擰入遠端的鉆孔,兩組皆經(jīng)C形臂輔助觀察確認無誤后實施切口常規(guī)性縫合。
1.3 觀察指標 分析兩組的時間、血液指標及對關節(jié)功能的影響。觀察記錄患者的時間相關指標:手術、愈合及負重時間等。觀察兩組在術后24 h的血液指標變化情況,主要有Myo(超肌紅蛋白)、h-CRP(C反應蛋白)、CK(肌酸磷酸酶)。以Harris的髖關節(jié)評分系統(tǒng)實行關節(jié)功能的評分,評分越高,則關節(jié)功能活動性則越強[3]。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研究數(shù)據(jù)均用SPSS 22.0軟件統(tǒng)計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例數(shù)(n)表示,計數(shù)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的出血量及時間指標情況 研究組手術時間及負重時間皆比對照組優(yōu),其中研究組骨折愈合時間(8.11±2.53)周比對照組快(P<0.05),見表1。
表1 兩組的出血量及時間指標情況±s)Table 1 Blood volume and time index of the two groups±s)
表1 兩組的出血量及時間指標情況±s)Table 1 Blood volume and time index of the two groups±s)
P值<0.05<0.05<0.05項目手術時間(min)骨折愈合的時間(周)負重時間(個月)對照組(n=52)59.78±4.66 16.37±4.46 2.01±0.21研究組(n=53)26.41±2.47 8.11±2.53 4.32±0.55 t值45.967 6 11.700 6 28.326 4
2.2 兩組血液指標比較情況 研究組24 h后h-CRP、CK及Myo水平皆低于對照組,其中研究組Myo在24 h后水平(106.67±60.17)ng/ml比對照組低,差異具有統(tǒng)計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血液指標比較情況(±s)Table 2 Comparison of blood markers in the two groups±s)
表2 兩組血液指標比較情況(±s)Table 2 Comparison of blood markers in the two groups±s)
P值<0.05<0.05<0.05項目Myo(ng/ml)h-CRP(mg/dL)CK(U/L)對照組(n=52)246.37±106.39 151.33±59.71 469.86±194.13研究組(n=53)106.67±60.17 93.31±35.26 291.10±120.18 t值8.302 0 6.076 5 5.685 0
2.3 兩組髖關節(jié)的Harris評分情況 研究組髖關節(jié)的Harris評分在術后1個月、6個月及12個月皆高于對照組,其中研究組髖關節(jié)的術后12個月Harris評分(92.46±7.99)分比對照組高(P<0.05),見表3。
表3 兩組髖關節(jié)的Harris評分情況(±s,分)Table 3 Harris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of hip joints±s,scores)
表3 兩組髖關節(jié)的Harris評分情況(±s,分)Table 3 Harris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of hip joints±s,scores)
術后第12個月70.43±5.41 92.46±7.99 16.512 0<0.05組別對照組研究組t值P值例數(shù)52 53術后第1個月34.16±1.63 59.63±2.14 68.511 8<0.05術后第6個月60.17±3.10 85.30±4.44 33.567 5<0.05
股骨粗隆間發(fā)生骨折人群主要是老年人,目前主要以手術方式對其實行治療為主,可通過減少患者的臥床時間,減少一定并發(fā)癥出現(xiàn),提升綜合療效[4]。在對其實行手術的方法中以內(nèi)固定方式為主,但選擇無具體標準,本院為探究兩種內(nèi)固定方法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對時間指標及關節(jié)功能的影響,主要以PFNA與PFN比較治療股骨粗隆間發(fā)生骨折的老年患者。
據(jù)本院研究分析,研究組取PFNA治療后手術時間及負重時間皆比對照組優(yōu),研究組骨折愈合時間是(8.11±2.53)周比對照組愈合時間更快,與陳祖星[5-7]等文獻報道類似。由此可說明,PFNA相對PFN的內(nèi)固定術對股骨粗隆間發(fā)生骨折的治療中,更能減少手術需要時間,促進骨折的快速恢復及使患者負重時間縮短等[8-9]。分析其具體原因可能是,PFNA主釘設計為空心,能夠將其經(jīng)股骨中粗隆頂端位置輕易插入,對股骨頸及骨髓腔內(nèi)的血運破壞較小,因此手術時間則會相應縮短,出血量同樣會相應減少,最終促進骨折在術后的快速恢復[10]。據(jù)結果顯示,研究組24 h后h-CRP、CK及Myo水平皆低于對照組,研究組Myo在24 h后水平是(106.67±60.17)ng/ml比對照組血液水平低,與徐瑋等[11]研究文獻相似。分析原因為,PFNA手術的安全性高,手術過程有效避免軟組織及骨膜的剝離,能夠降低創(chuàng)傷度,減少出血,PFNA手術為微創(chuàng),對骨骼肌的損傷小,從而能夠減少CK、h-CRP及Myo等標志物釋放后流入血液[12-13]。據(jù)研究的結果分析,研究組髖關節(jié)的Harris評分在術后1個月、6個月及12個月皆高于對照組,研究組髖關節(jié)的術后12個月Harris評分是(92.46±7.99)分比對照組Harris評分高,與鄭連生等[14]研究結果存在一致性。由此可見,PFNA術相對于PFN術,其對患者髖關節(jié)的Harris功能評分有顯著提高作用,但關于兩組長遠影響,待臨床進一步研究。
綜上所述,PFNA對股骨粗隆間發(fā)生骨折的老年患者治療,其愈合時間比PFN的治療所須愈合時間短,可以改善患者血液指標,提升關節(jié)功能。
[1] 秦海泉,常耀輝,閃康,等.股骨近端髓內(nèi)釘微創(chuàng)內(nèi)固定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的效果觀察[J].河南醫(yī)學研究,2017,26(7):1230-1231.
[2] 吳椰明,趙海燕.PFNA與DHS內(nèi)固定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的療效比較[J].河北醫(yī)藥,2016,38(6):896-898.
[3] 陳曉陽.PFNA內(nèi)固定治療36例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臨床分析[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6,20(28):4033-4034.
[4] 沈偉東,王金法,紀敏杰,等.PFNA-Ⅱ內(nèi)固定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的臨床療效和手術要點[J].浙江創(chuàng)傷外科,2017,22(2):314-316.
[5] 陳祖星,張昌茂,劉國銘.PFNA固定及人工關節(jié)置換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的療效和安全性對比[J].當代醫(yī)學,2016,22(31):48-49.
[6] 李浩.股骨近端防旋髓內(nèi)釘與股骨近端解剖型鎖定鋼板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的臨床研究[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6,14(19):28-30.
[7] 趙程錦,白東昱,薛亮,等.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術后髖關節(jié)功能恢復的影響因素[J].海南醫(yī)學,2016,27(21):3556-3558.
[8] 趙新勇,張玉宏,杜躍華,等.兩種內(nèi)固定方式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臨床療效觀察[J].實用骨科雜志,2016,22(1):64-66.
[9] 閆丹舟.PFNA與PFN內(nèi)固定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手術指標、血液相關指標及髖關節(jié)Harris評分的對比觀察[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16,15(21):2105-2107.
[10]魏建仝,鄭小龍,蘇秦柳曄,等.兩種內(nèi)固定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的療效比較[J].生物骨科材料與臨床研究,2016,13(4):60-64.
[11]徐瑋,孔榮,方詩元,等.雙動頭置換與Intertan內(nèi)固定治療老年不穩(wěn)定型股骨粗隆間骨折的療效比較[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5,23(8):687-691.
[12]秦小容,周宏斌,屈萬明,等.兩種內(nèi)固定術式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療效觀察[J].西部醫(yī)學,2015,27(8):1221-1223.
[13]吳利軍.3種內(nèi)固定手術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的臨床對照研究[J].重慶醫(yī)學,2017,46(12):1681-1684.
[14]鄭連生,向寶國,林浩,等.兩種內(nèi)固定方式治療老年穩(wěn)定型股骨粗隆間骨折顯性及隱性失血分析[J].醫(yī)學臨床研究,2015(8):1457-1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