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慧娟
小浩最近一直很辛苦,每天晚上學習到十一點多,早上六點就出門上學,在車上的時間也不能休息,因為媽媽讓他多聽一些英語錄音。周末也排滿了補習班,只有晚上才有時間做學校留的作業(yè)。終于有一天,在學校跑步的時候,小浩暈倒了。校醫(yī)檢查后告訴小浩的父母,“身體沒什么問題,就是缺乏睡眠、心理過度緊張造成的?!毙『聘改競z面面相覷,兩個人相互抱怨對方給孩子壓力過大,一邊吵著一邊把小浩接回了家。
在物質(zhì)世界越來越豐富的今天,我們要把孩子培養(yǎng)成什么樣的人?一個教育專家說:要把孩子培養(yǎng)成一個幸福的人。幸福是什么?它不是枯燥學習帶來的壓力,也不是整天無所事事、隨意生活帶來的空虛,而是感受世界美好的一種內(nèi)在充實的感覺。學習是枯燥的,要把這枯燥的學習轉(zhuǎn)化成幸福的感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這種情況下,還緊拉著一根弦,不是身體狀況會出問題就是心理狀態(tài)會出差錯,這兩種情況都不是家長所愿意看到的。
小維和小浩的生活幾乎截然相反,小維的父親是生意人,家里很有錢,從小就給他灌輸“咱家有錢,好幾套房子將來都是你的,你學不學都沒有關(guān)系”。于是,小維從幼兒園一路玩到職高,上課不認真聽講,下課不好好做作業(yè)。課外和一群小混混在一起,不是攔截女同學就是泡在電影院和游戲廳,到了高二的時候,一群人在游戲廳打架,小維在混亂中拿起一把水果刀扎進了對方的腹部……看著進入少管所的孩子,小維的父親第一次痛哭流涕,他終于知道自己的教育方法錯了,他對孩子的放任已經(jīng)釀成了無法挽回的后果。
孩子剛來到世界的時候是空白的,他所接受的思想和行為源于家庭和社會。父母一味地逼著孩子好好讀書,拉緊了生活的弦,只會造成孩子生理和心理的排斥。而要是父母只給孩子提供安逸的生活,對他的精神世界卻放手不管,那么孩子也只能學會貪圖享樂,從而走上歪路,導致不可原諒的事情發(fā)生。
明智的家長不會整天讓孩子處于壓力過大的境況,也不會整天放任孩子自由玩樂。太緊和太松的教育理念都是不可取的,正確的方式是張弛有度,讓孩子在枯燥的學習和開心的玩樂中都能獲得幸福感、收獲人生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