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燕
《只有一個地球》是五年級上冊北師大版的一篇課文。全文簡潔、準確、嚴謹同時又富有感情地敘述了我們可愛的地球母親是美麗的但又是渺小而脆弱的。通過作者有針對性的選材讓學生能夠深刻地認識到只有一個地球的道理,增強珍惜資源、保護地球的意識。
通過對課文內容的分析,我們采用以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興趣的教學方式來設計課堂教學。在心理學上,興趣是人對事物的一種認識傾向,伴隨著積極的情緒體驗,對個體活動,特別是對個體的認知活動有巨大的推動作用,興趣具有動力功能。通過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獲得知識會具有更好的長效性特征,并且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對于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針對五年級學生的特點以及大綱的要求,在教學中,除了要求學生具備正常的識字任務外,訓練學生的自主閱讀理解能力也成為培養(yǎng)學生綜合語文素養(yǎng)的一個難點。為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本次教學設計采用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興趣的教學方式來進行。
一、激趣式導入,激發(fā)學生的探索興趣
重新認識地球,從宇航員的視角看地球,是一個裹著一層水藍色紗衣的“水球”,是一個半徑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小球星。課堂導入時直接用孩子們感興趣的、具有沖擊力的精彩圖片直觀導入,讓孩子們看到地球美的一面,同時看到地球在宇宙中渺小的一面,以此激發(fā)學生探索地球的興趣。在課堂開始的瞬間抓住學生們的眼球。
“這就是我們的地球,人類的母親。是她精心養(yǎng)育我們,是她精心保護我們,曾經的她是如此的美麗,曾經的她是如此的和藹可親?!?/p>
根據大綱要求結合五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本課堂的教學目標設置為理解重點詞:薄薄的、群星璀璨、慷慨、枯竭……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了解美麗的資源豐富的地球。本文的重難點是讓學生能夠深刻地認識到只有一個地球的道理,增強珍惜資源、保護地球的意識。因此在課堂導入中,我們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景帶領學生從一個不同的視角認識美麗的地球母親,看到地球的美麗激發(fā)保護熱情。
二、利用生活體驗激發(fā)自主學習興趣,展開文本理解
1.結合生活實際解決問題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對地球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在進行接下來的學習時先提出問題:對于我們這個和藹可親的母親——地球,人類有許多不當行為,請同學們結合自己平常的生活體驗回答人類有哪些破壞地球的行為?(結合生活體驗激發(fā)同學們的自主學習興趣,點燃繼續(xù)學習的高漲熱情)
2.動手動腦查閱資料,自主主動學習
同學們通過日常的生活體驗回答該問題(過度開采煤礦、金礦、石油等資源,浪費水浪費電等浪費現象,污染淡水海水水資源,污染土地資源,污染大氣……)當同學們列舉出如此多的破壞行為后,請同學們齊聲朗讀課文的三四自然段。當同學們朗聲讀到這些破壞行為后會引起同學們憤怒、難過的情緒。
人類這么多破壞行為會導致怎樣的嚴重后果呢?請同學們結合課前自我查閱的資料進行分享。(耕地退化、沙塵暴、酸雨……)
在人類無休止的破壞下地球母親變得怎么樣了呢?(幻燈片展示河水受污染、森林被砍伐等壞境遭受破壞的畫面,用直接的感官刺激激發(fā)學生保護環(huán)境的責任感)
3.主動學習文中作者特殊的寫作方法,鍛煉寫作能力
地球那么脆弱容易被破壞,除了課文三四自然段還有哪些描述?(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只是一個半徑只有6300多千米的星球……像一葉扁舟。)
作者怎樣突出地球的渺小呢?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呢?(列舉數字:6300多,具體形象具象化;對比:與茫茫宇宙相對比,對照強化表現力強,將地球的渺小更形象地展現在讀者面前;比喻:像一葉扁舟,形象生動)。同學們齊聲朗讀感受特殊寫作方法的妙用。
當堂學當堂練:選擇一種寫作方法寫一小段話,主動自主練習列舉數字、對比或者比喻的寫作方法,并當堂分享,鍛煉寫作能力。
4.理解體驗,激發(fā)保護地球的責任感使命感
地球如此美麗又如此脆弱,人類無休止的破壞它,當有一天它被人類破壞得再也無法讓人類居住了,人類該怎么辦?
宇航員發(fā)出的感嘆值得我們深思: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同學們清醒地認識到了地球面臨的嚴峻問題,不過事在人為,我們應該向前看,向美好看,我們好好保護我們的地球母親,地球就會變得越來越美麗。
聯(lián)系身邊的事例跟大家分享一下你的身邊都有哪些保護地球的行為?
為了我們仍有賴以生存的家園,用大家最洪亮的聲音齊聲朗讀最后一段,呼吁大家保護環(huán)境,愛護地球。
5.自主歸納總結
作者為什么用只有一個地球為題?
課后作業(yè),補充完整:因為只有一個地球,所以……
全班成立環(huán)保小分隊,擬定一份保護地球母親的方案。
6.板書內容
可愛
渺小
易碎
唯一
節(jié)約資源 、保護環(huán)境
三、激發(fā)聽說讀寫興趣,培養(yǎng)學生語言應用能力
1.以讀促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維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在本文中閱讀第一自然段學生可以更好地感受地球的美麗,閱讀第三、四段感受地球受到的傷害,閱讀最后一段將感情進行深化,呼吁大家一起節(jié)約資源、保護環(huán)境。在閱讀中理解在閱讀中感悟。
2.學以致用
學語文就是為了用語文,一堂好的語文課不僅停留在對語文知識的理解上,更為主要的是對語文知識的運用上。例如在本文中可以學習作者的數字列舉、對比、比喻等寫作方法,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還可以通過整片文章的學習激發(fā)保護地球的責任感,從小事做起、從自身做起節(jié)約資源。
四、激發(fā)課外知識自主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語文自學能力
這節(jié)課我們所看到的、聽到的、學到的只是滄海一粟,要鼓勵學生更多地了解保護地球的事例和知識,鼓勵學生在課后閱讀相關書籍,更多與課堂內容有關聯(lián)的課外閱讀不僅有助于加深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更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更能強化學生主動閱讀的意識,這對學生在今后不論是閱讀還是涉及到語文的自學中學會自己去拓展視野都有很大的幫助,同時更能讓學生從中體會自主動手自主學習的樂趣。
綜上所述,激發(fā)學生興趣促其主動學習,可以從奇趣知識、生活中、課堂上的聽說讀寫、課外閱讀幾個大的方面著手,通過這些體驗式、主動式學習把理解課文內容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從而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語言應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