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茶馬古道西域線世界屋脊走廊上的遠征命脈
        ——詞與物的證據(jù)

        2018-02-26 06:50:44陳保亞孔江平李永宏胡阿旭汪高武
        科學(xué)中國人 2018年24期
        關(guān)鍵詞:考察隊昆侖山茶馬

        文 陳保亞 孔江平 張 剛 李永宏 胡阿旭 汪高武 劉 文 何 方

        昔日牦牛幫走過上百道彎的定日天梯之路:茶馬古道西域線翻越喜馬拉雅山。

        題記

        茶馬古道伸向青藏高原以后,以其頑強的生命力繼續(xù)翻越世界屋脊并向西域延伸,世界上最高的遠征之路茶馬古道西域線開始出現(xiàn)。

        為弄清茶馬古道西域線如何向西域延伸,2018年8月至9月,在西北民族大學(xué)的支持下,由北京大學(xué)、西北民族大學(xué)、科學(xué)中國人雜志社和北京師范大學(xué)等單位的8人組成的茶馬古道與絲綢之路綜合考察隊,取道蘭州、西寧、都蘭、格爾木、那曲、拉薩、日喀則、阿里、賽圖拉、葉城、于闐、若羌、茫崖、小柴旦、德令哈、蘭州,跋涉在世界最高古道上,翻越15個5000米以上的山口,行程1萬公里,考察了世界屋脊上茶馬古道西域線的走向及其自然生態(tài)和語言文化生態(tài),用腳步丈量了這條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遠征古道。

        世界屋脊上的巨大山脈喜馬拉雅山、岡底斯山、喀喇昆侖山和昆侖山呈東南—西北方向平行向延伸,形成世界屋脊帶,在屋脊帶山谷中形成了世界屋脊走廊。世界屋脊帶走廊先在喜馬拉雅山和岡底斯山之間的馬泉河谷地由東南向西北延伸,形成馬泉河走廊。馬泉河走廊到瑪旁雍措湖后形成三大分支走廊:象泉河走廊、獅泉河走廊和昆侖山走廊。象泉河走廊穿越喜馬拉雅山沿象泉河延伸,在賈朗達爾(Jalangdhar)和南亞著名的大干道(Grand Trunk Road)連接后去西亞。獅泉河走廊在喀喇昆侖山和喜馬拉雅山之間的獅泉河谷地向西北延伸,在吉爾吉特(Gilgit)和絲綢之路南線連接后去西亞。昆侖山走廊在喀喇昆侖山和昆侖山之間向北延伸,在葉城和絲綢之路連接后去西亞。

        世界屋脊走廊因為高海拔而限制了文明傳播的規(guī)模。茶馬古道西域線作為遠征的命脈,徹底改變了世界屋脊走廊上的文明傳播格局。

        唐蕃古道西線:鹽湖上的生命紐帶

        考察隊選擇了從唐蕃古道西線進藏。

        唐蕃古道從西寧入藏,青藏線翻過日月山以后,分兩支去往拉薩。一條從共和往西南方向行走,經(jīng)過玉樹、昌都去拉薩,為唐蕃古道東線;另一條往西取道青海湖南線,經(jīng)過柴達木南線,在格爾木連接甘藏線南去拉薩,為唐蕃古道西線。唐蕃古道西線上有諸多高原鹽湖和連接這些鹽湖的古鹽道,這些古鹽道的連接為茶葉翻越羌塘高原提供了條件。

        考察隊從蘭州出發(fā),逆湟水古道到達西寧、湟源。湟水兩岸構(gòu)成的河谷帶農(nóng)業(yè)發(fā)達、人口密集,使茶馬古道容易沿湟水河谷帶伸向青藏高原。1956年在西寧城內(nèi)挖掘出76枚波斯薩珊王朝銀幣(夏鼐,1958),薩珊王朝是波斯在公元3世紀至7世紀的統(tǒng)治王朝,這說明西寧很早就已經(jīng)通西域。

        從湟水古道進入唐蕃古道西線,必須翻越日月山。日月山是茶馬古道上重要的分界線。日月山以東的湟水河谷主要是農(nóng)區(qū),湟水河谷上的重鎮(zhèn)西寧海拔2200多米,西寧西邊的日月山海拔3500多米,古道上的高海拔反應(yīng)在翻越日月山時開始出現(xiàn)。翻過日月山登上青藏高原后進入牧區(qū),生態(tài)煥然一新,成群的牛羊在一望無際的草原上緩慢移動。日月山因此成為最重要的商貿(mào)互市點,也是牧區(qū)和農(nóng)區(qū)的分界線,高原的馬、皮毛、藥材和農(nóng)區(qū)的茶、絲綢等商品在日月山山口互市。道宣《釋迦方志》提到在隋朝西寧西南(即日月山一帶)“是互市地也”。隨著茶馬古道的興起,日月山也是最早的茶馬互市地之一。北宋朝廷為了換取西北的戰(zhàn)馬,調(diào)集大量四川茶葉到西北互市,茶葉經(jīng)過湟水古道翻越日月山再進入青藏高原。

        翻過日月山,走過青海湖南線,考察隊進入柴達木南線。柴達木南線是從茶卡鹽湖出發(fā),經(jīng)過都蘭、諾木洪、格爾木到茫崖的古道,往西在若羌連接塔里木南線。柴達木南線是青藏高原鹽湖集中分布的線路,青藏高原最大的兩個鹽湖,即茶卡鹽湖和察爾汗鹽湖,就分布在柴達木南線上,所以這一帶的古鹽道很發(fā)達,早期多用牦牛和駱駝馱運鹽。柴達木南線古鹽道為茶馬古道的形成提供了條件。柴達木南線南靠昆侖山脈東段的布爾汗布達山,北臨柴達木盆地和柴達木河。柴達木河基本干涸,留下了很多帶鹽的河床和戈壁灘,公路在察爾汗鹽湖蓋上穿過,公路兩邊常有駱駝出沒。

        因為古鹽道的存在,聚落得以存在和擴展。格爾木東100多公里處發(fā)現(xiàn)了青銅時期晚期的諾木洪文化遺址,時間距今約3000年。最有特點的是遺址中的毛織品相當豐富。南北朝時期和南宋時期,由于河西走廊受阻,柴達木南線是出西域的重要線路,柴達木南線上豐富的考古遺存是古道歷史的見證??脊艑W(xué)家目前在都蘭一帶發(fā)現(xiàn)了不少墓葬,有北朝至晚唐的各種絲織品,多數(shù)來自中原,也有中亞、西亞織品,還有古藏文木簡牘以及大量來自中原的器物,其中有一枚拜占庭狄奧多西斯二世(公元408年—450年)時期的金幣(許新國、趙豐,1991)。大量的考古遺存證明都蘭是南北朝時期柴達木南線上的重鎮(zhèn),是連接中原和西域的關(guān)鍵地帶。類似的墓葬和遺存有的延伸到與四川阿壩相連的瑪多縣,因此從阿壩縣順黃河逆行到瑪多縣,再去都蘭連接柴達木南線,也是出西域道的一條主要線路。

        沿著柴達木南線考察隊來到古道樞紐之地格爾木。南北朝時期出西域的柴達木南線要經(jīng)過諾木洪和格爾木一帶。唐代吐蕃為了控制絲綢之路,開辟了從拉薩經(jīng)過格爾木往絲綢之路的驛道,從格爾木往北經(jīng)過小柴旦、大柴旦,再翻越當金山口可到敦煌連接絲綢之路,從格爾木往西北方向在茫崖翻越阿爾金山可去若羌連接絲綢之路。格爾木位于格爾木河沖積平原上,東邊100多公里處的諾木洪遺址的存在證明早期格爾木周邊有較好的生態(tài)條件。

        挑戰(zhàn)唐蕃古道5243米高度極限:唐古拉山口全體隊員合影。

        考察隊從格爾木向南翻越昆侖山,進入世界高地的另一個臺階:羌塘高原。羌塘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格爾木海拔2800米左右,往南翻越海拔4767米的昆侖山口,行程不到200公里,海拔突然又增加近2000米,這是對人類體能的極大挑戰(zhàn)。考察隊員在翻越昆侖山時出現(xiàn)嚴重的高原反應(yīng),昆侖山是考驗體能的界山。由于晝夜極大的溫差,公路到處是因為凍裂而形成的沉陷、坍塌和大窟窿,車輛劇烈顛簸,行車速度非常緩慢。為考察長江源頭,考察隊在海拔4600米的沱沱河住下。由于駕車的疲憊和強烈的高原反應(yīng),考察隊員都經(jīng)歷了劇烈的頭疼,整夜未能入睡。第二天又在爛泥公路上開始翻越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口(考察隊衛(wèi)星定位5243米),高原反應(yīng)更為強烈。大家在極度缺氧的狀態(tài)下,堅持對唐古拉山口的地形做了考察。晚上住海拔4500米的那曲,第二天翻越海拔5190米的念青唐古拉山口,進入海拔3600多米的拉薩。

        羌塘高原氧氣稀薄,氣候干燥,阻攔了大量游客。這里是高原上的凈土。雪山聳立在坡地草原背后,縱橫交錯的雪水河是黃河、長江、瀾滄江、怒江的源頭,雪水河濕地上有數(shù)不清的牦牛群和羊群,在遠山坡地不時能見到藏羚羊、野馬和駱駝等動物出沒。

        馬泉河走廊:茶馬古道伸向西域的主干道

        從拉薩逆雅魯藏布江上游馬泉河西行到瑪旁雍措湖(Mtsho ma pang),形成馬泉河走廊,這里谷地開闊,水草豐盛,是世界屋脊帶上茶馬古道通往西域的主干道。走廊東端的拉薩,連接著茶馬古道川藏線、滇藏線和青藏線,西端的瑪旁雍措湖,連接著伸向西域的象泉河走廊、獅泉河走廊和昆侖山走廊。瑪旁雍措湖及其北邊的岡仁波齊山峰,被苯教、佛教、印度教和耆那教看作神山和圣湖,是他們的世界中心,也是南亞大江恒河和印度河的發(fā)源地。

        樟木古道活力見證:定日古城。

        考察隊在馬泉河走廊上難以見到人煙,但走廊谷地水源充沛,植被豐富,這里的濕地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我們看到了野馬、藏羚羊、野驢、狐貍、鶴、野鴨、水鳥等野生動物,還能看到很多城堡、寺院、聚落的遺跡和斷垣殘壁的分布,遺跡遠遠多于青藏線、川藏線和滇藏線,這些遺跡顯示這里曾經(jīng)行走著一條極具活力的古道。

        馬泉河走廊冬天大雪封山,夏天雨水頻繁,加上雪山融化的雪水,導(dǎo)致馬泉河江水上漲,經(jīng)常淹沒古道,這是考察隊在馬泉河走廊上遇到的最大威脅。考察隊多次陷入被大水淹沒的泥路中。在馬泉河的支流多雄藏布江邊,道路被江水淹沒和沖刷,我們連同車幾乎被卷入寒冷的多雄藏布江中。

        馬泉河走廊向南分岔出多條古道,這些古道翻過喜馬拉雅山后可連接不丹、錫金、尼泊爾、印度,古道上境外民族大都喝酥油茶,說的語言大部分都屬于藏語系統(tǒng),藏語djia(茶)的讀音沿途都能聽到。這些古道再連接南亞著名的大干道(Grand Trunk Road)西去中亞。大干道是亞洲最古老、最長的干道之一,東起孟加拉灣的吉大港(Chittagong),經(jīng)過印度北部的德里,到達阿富汗的喀布爾。我們?nèi)ミ^的口岸和邊境城鎮(zhèn),有很多西亞商品就是先沿著這條大干道進入印度,再北上進藏。

        由東向西,馬泉河走廊上向南分岔出的第一條重要古道是亞東河古道。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考察隊未能去亞東河古道。根據(jù)我們之前的一些調(diào)查,亞東河古道在江孜分岔,順年楚河逆行,往南翻越喜馬拉雅山后進入亞東河谷地,可取道錫金(今屬印度)和不丹,再進入印度。詞與物的證據(jù)都顯示這條古道歷史悠久。不丹的國語為不丹語,是藏語的一支,另外20多種少數(shù)民族語言,除了尼泊爾語屬于印度雅利安語,其他都屬于藏語支系,可見不丹與西藏的密切聯(lián)系。不丹人喝的茶和青藏高原上的藏族相似,仍然是酥油茶,打酥油茶的方式也相同。錫金有2萬左右的夏爾巴人,他們所說的夏爾巴語也是藏語的一支。

        從馬泉河走廊上的拉孜往南,是伸向尼泊爾加德滿都的樟木古道,這條線路至今是青藏高原通往南亞的主要線路,線路在樟木順波曲河谷進入尼泊爾到加德滿都(波曲河進入尼泊爾稱為??莆骱樱@條古道繼續(xù)往南進入印度,連接南亞大干道后可以通往西域。

        樟木是印度人、尼泊爾人、藏族人和漢族人混居的地方,比較多的是藏族和尼泊爾人的混合,被稱為卡察爾人。來自語言的證據(jù)顯示樟木古道是藏族和南亞民族深度接觸的一條線路。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谷地的本地語為尼瓦爾語(Newar),這是藏語和印度—伊朗語深刻接觸后形成的語言,包含了很多雅利安語詞匯,但核心詞的分布顯示尼瓦爾語仍然屬于藏語。說這種語言的人口超過100萬,這個數(shù)字反映了兩個族群接觸的深度和廣度,一個來自青藏高原,一個來自南亞。

        考察隊在拉孜縣東南的薩迦縣考察了建于11世紀的薩迦寺,該寺位于薩迦縣附近,在拉孜—樟木古道的分支上。薩迦寺是藏傳佛教薩迦派的起源地和最重要的寺院,薩迦派第五代師祖八思巴就是薩迦寺創(chuàng)建者昆氏家族的重要成員。八思巴曾任忽必烈元朝國師,為蒙古帝國制定過八思巴文字。八思巴文字為了解蒙語、藏語、漢語和其他民族語言及其接觸提供了重要線索。八思巴還極大地推動了藏傳佛教尤其是薩迦派佛教在元朝的傳播,后來元朝的國師都來自薩迦派。佛教文化也推動了茶文化的傳播,佛與茶在藏傳佛教中有密切的關(guān)系。寺院負責人讓我們看了寺中藏有的公元5世紀的貝葉經(jīng),他說全世界有24部,該寺院有21部。另有很多極珍貴的壁畫等古代藝術(shù)品。薩迦寺建筑以藏式為主,也受到印、蒙、漢文化影響。薩迦寺再次印證了樟木古道的活力。

        薩迦寺豐富的藏經(jīng)

        樟木古道從珠穆朗瑪峰腳下幾十公里處走過,考察隊員仍然能感到珠峰的宏大與震撼力。到樟木要翻越這條古道的最高山口拉隆拉山口,海拔5050米。古道上的馬幫和行人在路過珠峰的古道上留下了很多經(jīng)幡和瑪尼堆,瑪尼堆上刻著藏語六字箴言,祈求吉祥。考察隊特別來到了珠穆朗瑪峰大本營前,海拔5200米,翻越珠峰大本營前的大山要經(jīng)過上百個拐,被稱為“天梯之路”。古道往南翻越喜馬拉雅山后到南坡的樟木,再往南就到了尼泊爾的首都加德滿都,再往南可連接南亞大干道進入西亞。1999年夏,陳保亞和孔江平、吳瑞萍來到樟木調(diào)查夏爾巴人的語言。樟木海拔2300米左右,在谷地山坡上,氣候溫和。這里水資源豐富,我們的汽車經(jīng)常在瀑布中行走。著名的希夏邦馬峰位于樟木境內(nèi)。從喜馬拉雅山北坡翻越到南坡的樟木,有較大的難度,有的地方河水和路分不開,這可能是法顯、玄奘等高僧沒有走這條道路的一個原因。

        從拉薩—阿里主干道上的薩嘎分岔往吉隆,是通往加德滿都的另一條重要通道,也是古代去天竺的主要古道,這一帶發(fā)現(xiàn)了豐富的考古遺物和遺址。最主要的證據(jù)是霍巍等考古學(xué)家在吉隆縣宗喀山口發(fā)現(xiàn)了《大唐天竺使出銘》。銘文雖有殘缺,可以看出銘文記述了大唐顯慶三年唐代使節(jié)王玄策經(jīng)過吉隆出使天竺(今印度)的過程,沿途還有很多遺址。吉隆鎮(zhèn)有帕巴寺,建于公元637年前后。吉隆縣附近有貢塘王城遺址,建于11世紀左右。這些都是昔日古道活力的證據(jù)。

        考察隊順著吉隆藏布河谷地到吉隆口岸,吉隆溝位于喜馬拉雅山深處、幾乎是與世隔絕的高原峽谷,一路生態(tài)條件很好,水源豐富。吉隆河床海拔不到3000米,峽谷兩岸到處能見到高聳的雪山,更有著名的西亞邦馬峰。吉隆鎮(zhèn)是山巒環(huán)抱、綠蔭四繞的美麗小鎮(zhèn),居住著漢藏和尼泊爾人,在吉隆口岸能看到尼泊爾人和印度人的商隊,有很多南亞商品出售。吉隆古道已經(jīng)被現(xiàn)代化公路代替,在吉隆鎮(zhèn)一帶能夠見到很多來中國跑運輸?shù)哪岵礌栜囮?。來自?nèi)地的很多茶葉通過吉隆古道運往尼泊爾。其他商品還有青藏高原的鹽、羊毛和藏藥。從西亞來的香水、珠寶等通過吉隆古道運往青藏高原,還有尼泊爾產(chǎn)的大米、面粉等。尼泊爾人,尤其是加德滿都的尼泊爾人也喝酥油茶。

        世界屋脊走廊上的仲巴縣扎布耶鹽湖盛產(chǎn)食鹽,過去大量仲巴鹽運往尼泊爾(房建昌,1995.1),多取吉隆古道和樟木古道到尼泊爾。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尼泊爾人出兵吉隆和聶拉木,就因為鹽事糾紛。

        馬泉河走廊到瑪旁雍措湖(Mtsho ma pang)畔后,往南行即到普蘭縣的斜爾瓦口岸,順著馬甲藏布(孔雀河),即可到尼泊爾、印度,然后去西亞。馬甲藏布是恒河上游的一條支流,和恒河文明關(guān)系密切??疾礻犿樋兹负庸鹊乜疾炝似仗m口岸和科迦寺。普蘭古道是一條朝圣之路。當?shù)匕傩崭嬖V我們,每年夏天,很多尼泊爾、印度、巴基斯坦的佛教、印度教和耆那教的圣徒都來岡仁波齊山和瑪旁雍措湖轉(zhuǎn)山、轉(zhuǎn)湖,有的還在瑪旁雍措湖沐浴,他們通常都沿著瑪旁雍措—普蘭縣河谷古道來到瑪旁雍措。考察隊員也走進湖中領(lǐng)略了圣水撫摸的感受。

        象泉河走廊:從阇闌陀去西域

        象泉河走廊上的古格王朝遺址

        從地理位置看,瑪旁雍措東接雅魯藏布江上游馬泉河河谷,西接印度河上游郎欽藏布(象泉河)河谷,西北接印度河上游主干桑格藏布(獅泉河)河谷,南接恒河上游的馬甲藏布(孔雀河)河谷,當?shù)夭孛裾J為瑪旁雍措是世界的中心。世界屋脊帶走廊在這里也開始分成三個分支走廊:象泉河走廊、獅泉河走廊和昆侖山走廊。

        考察隊由瑪旁雍措順象泉河西北行進入象泉河走廊,來到扎達。沿象泉河走廊再西北行可到達印度的佛教圣地阇闌陀(Jalandhar),即進入印度河上游的文明地帶。象泉河在印度稱為薩特萊吉河(Sutlej),藏語叫朗欽藏布(Langqin zangpo),為印度河的重要支流。

        早在吐蕃興起以前,以瑪旁雍措為中心的青藏高原西部就存在著名的象雄王國?!跋笮邸睘椴匚霓D(zhuǎn)寫Zhangzhung的譯音,《敦煌吐蕃歷史文書》中有Zhangzhung一詞。根據(jù)藏文文獻推算,至少在公元前1世紀象雄王國已經(jīng)存在?;粑。?997)甚至認為可以早到公元前4世紀。2012年,考古學(xué)家在西藏阿里漢晉時期的墓中發(fā)現(xiàn)了茶葉遺跡,改寫了唐代茶葉進藏歷史。茶葉從哪條線路來到這里成為茶馬古道研究之謎。

        學(xué)者們歷來對象雄的地理位置有不同的看法。從《敦煌吐蕃歷史文書》的記錄和我們對瑪旁雍措一帶的考察看,象雄王國的中心位置有一定的線索?!抖鼗屯罗瑲v史文書》編號P.T.1287XI寫卷提到松贊干布派使者去看望嫁到象雄國的妹妹,使者遇到了松贊干布的妹妹在瑪旁雍措湖邊嬉水。黃布凡(1996.1)據(jù)此認為象雄的南界至少已經(jīng)到達瑪旁雍措湖。考察隊發(fā)現(xiàn),瑪旁雍措連接的幾條河谷帶沿途遺留有很多古堡、民居、村落、佛寺等遺址,這些是昔日古道的活力的證明。文明中心通常都需要古道來連接。象雄王國至少存在了700年,必然對附近的古道開發(fā)產(chǎn)生重大影響?,斉杂捍胱鳛楸浇?、印度教、佛教、耆那教等諸多教派的圣湖,也是文明中心的一個證據(jù)。作為象雄王國國王的夫人,松贊干布的妹妹不會遠行嬉水,因此瑪旁雍措一帶應(yīng)該是象雄王國的中心地帶。

        《隋書》卷八十三記錄了女國的存在:

        (于闐國)東去鄯善千五百里,南去女國三千里,西去朱俱波(葉城)千里,北去龜茲千四百里,東北去瓜州二千八百里,大業(yè)中,頻遣使朝貢。(《隋書》,中華書局1973版,第1853頁)

        學(xué)者們普遍認為女國就是象雄王國。無論這個假說是否成立,從《隋書》描述的地理位置看,女國的位置正好以瑪旁雍措為中心,這也證明了瑪旁雍措一帶的文明存在。

        象泉河走廊東接瑪旁雍措,西接印度佛教古城阇闌陀,即賈郎達爾。玄奘、玄照法師都到過賈郎達爾。《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校注》提到玄照法師出行路線,有這樣一段話:

        背金府而出流沙,踐鐵門而登雪嶺。漱香池以結(jié)念,畢契四弘;陟蔥阜而翹心,誓度三有。途經(jīng)速利,過睹貨羅,遠跨胡疆,到吐蕃國。蒙文成公主送往北天,漸向阇闌陀國。未至之間,長途險隘,為賊見拘。(王邦維:《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校注》,中華書局1988年版,第9~10頁)

        玄照法師所到達的阇闌陀國,梵文轉(zhuǎn)寫即Jalandhar,現(xiàn)代地圖譯為賈郎達爾。文成公主作為松贊干布的夫人送玄照去印度阇闌陀,不可能走尼泊爾進入印度再去阇闌陀,顯然是走象泉河走廊直接去印度阇闌陀。文成公主送行的路也不會是小路,當時的象泉河走廊一定是一條重要的通道??脊抛C據(jù)證明了象泉河走廊存在著古代文明。著名的穹窿銀城遺址就分布在象泉河上游北岸的門土鄉(xiāng)一帶,相當于漢晉時期的貴族墓地故如甲木古墓和曲踏墓地中發(fā)現(xiàn)了西藏最早的絲綢和茶葉遺物,墓地中的造像和壁畫表現(xiàn)出印度藝術(shù)風(fēng)格。

        9世紀在象泉河走廊上興起的古格王朝是象泉河走廊活力的又一個證據(jù)。公元843年,吐蕃王朝末代贊普朗達瑪因為滅佛毀寺,被僧人所殺,吐蕃王朝出現(xiàn)內(nèi)亂,王室后裔的一支來到象泉河流域,與當?shù)仡^人聯(lián)姻,建立了古格王朝。古格王朝一直延續(xù)到17世紀,領(lǐng)域擴展到了整個阿里和印度部分地區(qū)。古格王朝的繁榮極大地推動了象泉河走廊的發(fā)展。

        考察隊考察了古格王朝遺址,其具體位置在阿里札達札布讓區(qū)象泉河邊的土山上,下層是民居,第二層為寺院,最上層為王室區(qū)。由于多年的風(fēng)化,大部分房頂已經(jīng)坍塌,留下的主要是土墻和窯洞,但整個建筑群的氣勢猶在,有布達拉宮的宏大和雄壯,給人以極大的震撼。寺廟中的造像有的帶有印度人特點,顯示了藏文化和印度文化的強烈碰撞,也證明了象雄古道在跨國接觸方面的重要性。

        著名的南亞大干道正好從賈郎達爾走過,因此,象泉河走廊到達賈郎達爾和大干道連接后,很容易西去中亞。

        獅泉河走廊:走吉爾吉特去西域

        從馬泉河走廊沿著噶爾藏布西北行,考察隊進入了獅泉河走廊,即印度河上游走廊,這是世界屋脊走廊向西域延伸的西北分支??疾礻牽疾炝霜{泉河重鎮(zhèn)噶爾縣獅泉河鎮(zhèn)。

        獅泉河即印度河上游。從噶爾順獅泉河進入印度河上游谷地,可到達拉達克(Ladakh)的列城(Leh)、卡爾吉爾(Kargil)和巴提斯塔(B altistan)的斯卡都(Skardu)、吉爾吉特城Gilgit)等古道重鎮(zhèn),這一帶是藏文化和伊斯蘭文化的碰撞地帶,本地人一般信伊斯蘭教,卻和阿里藏族一樣喝酥油茶,說著帶有很多古藏語特點的藏語方言,即拉達克語(Ladakhi)。意大利神父德斯得利(Desideri)就曾從克什米爾出發(fā),沿著獅泉河經(jīng)過列城,扎西崗進入阿里,再沿雅魯藏布江于1716年抵達拉薩(房建昌,2015.4 )。

        列城是印度河上游的古道重鎮(zhèn)。建于16世紀的列城王宮和西藏拉薩的風(fēng)格有驚人的一致性。這些相似的語言文化特點說明了印度上游和雅魯藏布江流域有密切的關(guān)系,這也是獅泉河古道活力的重要證據(jù)。

        從列城出發(fā)繼續(xù)沿印度河谷地下行可到巴基斯坦的吉爾吉特城(Gilgit),即漢語古文獻中提到的孽多城,也即唐代小勃律王宮所在地。吉爾吉特城是重要的佛教傳播重鎮(zhèn),佛教從南亞向東亞的傳播主要經(jīng)過吉爾吉特。20世紀在這里發(fā)現(xiàn)了不少古老的佛教文獻,7世紀著名的卡迦佛像也是在這里發(fā)現(xiàn)的。法顯和玄奘都到過吉爾吉特城。

        從吉爾吉特往北翻越喀喇昆侖山脈,經(jīng)過著名的坦駒嶺(D a r k o t Pass),即進入著名的連接中亞和東亞的瓦罕走廊(Wakhan Corridor),在此與從新疆塔什庫爾干明鐵蓋埡口過來的絲綢之路南線會合。順著瓦罕走廊往西,即進入中亞的阿姆河流域。

        昆侖山走廊上的干涸鹽池,商隊曾經(jīng)把這里的鹽運往天竺。

        從吉爾吉特還可向南繼續(xù)沿著印度河谷地進入巴基斯坦白沙瓦(Peshawar),到達連接中亞和南亞的著名山口開伯爾山口(Khyper Pass)。由開伯爾山口向西北翻越新都庫什山脈即到阿富汗的喀布爾(Kabul),再繼續(xù)向西翻越新都庫什山脈進入中亞阿姆河流域。亞歷山大大帝、大流士一世和成吉思汗的部隊都從開伯爾山口走過。

        昆侖山走廊:走葉城去西域

        考察隊從噶爾取道昆侖山走廊北上。昆侖山走廊在喀喇昆侖山和昆侖山之間穿行,這是由喀拉喀什河和葉爾羌河切割出的走廊,走廊最后在葉城和絲綢之路塔里木南線會合,然后可西去中亞。昆侖山走廊上的茶馬古道是考察隊走過的最高古道,界山達坂海拔5347米(考察隊GPS定位5360米)。紅土達坂海拔5380米(考察隊GPS定位5395米),是考察隊在昆侖山走廊上翻越的最高埡口。昆侖山走廊平均海拔也是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古道,沿途氧氣稀薄,土地荒涼,人煙極其稀少,更沒有通訊和網(wǎng)絡(luò)信號,如果在考察途中受阻過夜會面臨死亡。從賽圖拉(三十里營房)到葉城道路最艱險,尤其是從海拔4980米的黑卡達坂,在短距離內(nèi)突然下到海拔1000米左右的塔里木盆地邊緣的葉城,沿途懸崖陡峭,如臨萬丈深淵,還面臨多處塌方的危險,令考察隊員毛骨悚然。走過昆侖山走廊的老人稱這條古道是死亡之路。

        盡管昆侖山走廊自然條件嚴峻,但走廊連接著阿里高原上眾多的鹽池和鹽湖,噶爾、日土、革吉、鹽湖、改則等地鹽湖質(zhì)量都很高,自古有名。喜馬拉雅山南側(cè)的印度、尼泊爾、錫金、不丹等地少鹽,昆侖山走廊及其支線自古就有鹽道往喜馬拉雅山南側(cè)運鹽,《隋書》有記載:

        (女國)尤多鹽,恒將鹽向天竺興販,其利數(shù)倍。(《隋書》,卷八十三,中華書局1973年版,第1851頁)

        昆侖山走廊死亡之路上的日土巖畫

        連接昆侖山走廊和獅泉河走廊的古道從世界第二高峰喀喇昆侖山喬戈里峰(K2)前走過,埡口海拔5530米,南坡是著名的古道交匯重鎮(zhèn)列城。

        從賽圖拉可以向南翻越海拔5530米的喀喇昆侖山口到拉達克的列城,形成一條連接昆侖山走廊和獅泉河走廊的重要商道,翻越難度很大。歷史上克什米爾的食鹽有不少是來自這條商道。古道上多有巖畫分布,這是人群出沒的重要證據(jù)。去過的老人說喀喇昆侖山口終年不積雪,這是一個奇跡。老人還提到山口坡度比較平緩。這兩個原因可能也是商隊經(jīng)常出入這條古道的理由。

        從賽圖拉向北還有翻越桑珠達坂的重要的古道,即桑珠古道,可在皮山與絲綢之路會合?!稘h書》卷九十六上《西域傳》第六十六上:

        皮山國,王治皮山城,去長安萬五十里。戶五百,口三千五百,勝兵五百人……南與天篤接。

        作為五百戶的國家,皮山城并不大,從地理位置看,皮山城正南往天竺(天篤)的路就是經(jīng)過喀喇昆侖山口的古道。這說明當時皮山南路已經(jīng)存在。

        阿里高原藏民對茶有很強的依賴性,古鹽道的存在為茶馬古道的延伸提供了條件。昆侖山走廊上的古道必須存活,商隊也因此活躍起來。歷史上昆侖山走廊一直是茶馬古道連接絲綢之路的主干道。由于路途荒涼,商隊在這一帶的出入必須攜帶足夠的干糧和裝備,也要敢于面對死亡。英國記者內(nèi)維爾·馬克斯韋爾描寫過19世紀中葉印度測量員約翰遜到阿克賽欽的情況:

        雖然這個地區(qū)一片荒涼,人跡罕見,寒風(fēng)刺骨,根本沒有飼料和躲避風(fēng)雨之處,然而,對人們說來,也還有它的重要意義。一條古時的商路穿過此地,在短促的夏季,中午前后幾個鐘頭,溪流里的冰融化可供牲畜飲水時,載著生絲、玉石、黃麻、食鹽、羊毛的牦牛隊,就從現(xiàn)在的新疆經(jīng)過這里前往西藏。(馬克斯韋爾,1971,p18,《印度對華戰(zhàn)爭》(漢譯本),三聯(lián)書店)

        馬克斯韋爾沒有提到茶,不過由于獅泉河走廊茶馬古道的暢通,昆侖山走廊的貨物能夠通過獅泉河走廊的連接西去吉爾吉特。

        茶馬古道西域線與絲綢之路的連接

        昆侖山走廊在葉城和絲綢之路的塔里木南線連接,匯集成一條重要的西域線。唐代安西四鎮(zhèn)包括于闐和喀什(疏勒)兩個重鎮(zhèn),在于闐設(shè)重鎮(zhèn)顯然是因為吐蕃可沿昆侖山走廊進入塔里木盆地。

        考察隊到葉城后,沿著塔里木南線由西向東考察了葉城、和田、于闐、且末、若羌。塔里木南線的興起時間很早。河南殷墟商代婦好墓出土過大量的和田玉(考古研究所,1980)。黃河、長江流域的春秋戰(zhàn)國時代古墓中多有新疆莎車、和田一帶的和田玉出土。漢代以前,中原伸向于闐的玉石之路已經(jīng)存在,《史記·大宛列傳》中有:

        漢使窮河源,河源出于闐,其山多玉石。(中華書局1959年版,第3173頁)

        這條線不僅時間早,且在佛教傳播歷史上有著重要地位。西漢末公元前80年左右,印度佛教經(jīng)由克什米爾,越過蔥嶺(帕米爾高原),傳入西域于闐地區(qū)。《漢書·西域傳》提到了出西域的南道:

        自玉門、陽關(guān)出西域有兩道。從鄯善(若羌)傍南山(昆侖山)北,波河(師古注:循河也)西行至莎車(葉城),為南道。(《漢書》,中華書局1962年版,第3872頁)

        若以塔里木盆地為參照系,這就是塔里木南線?!端鍟肪砹摺杜峋貍鳌分幸蔡岬搅顺鑫饔虻哪系溃?/p>

        其南道從鄯善(若羌)、于闐、朱俱波(今新疆葉城)、喝槃陀(今新疆塔什庫爾干),度蔥嶺,又經(jīng)護密(今瓦罕)、吐火羅、挹怛、忛延(今巴米揚)、漕國(今加茲尼),至北婆羅門(今印度北部)達于西海。(《隋書》,中華書局1973版,第1579~1580頁)

        東晉僧人法顯《法顯傳》記錄了法顯西行經(jīng)過鄯善(今新疆若羌境)、于闐(今新疆和田),然后翻越蔥嶺,入北天竺。玄奘《大唐西域記》記錄玄奘西行返回線路走的也是塔里木南線。

        于闐是塔里木南線上的重鎮(zhèn),這一帶廣泛分布著佛教遺址??疾礻牽疾炝擞陉D西邊的策勒縣達瑪溝佛教遺址,遺址中的壁畫人物多身著唐人服飾,是古道活力的重要見證。

        塔里木南線在戈壁和沙漠南緣延伸,沿途城鎮(zhèn)周圍形成綠洲,城鎮(zhèn)的規(guī)模和人口密度比世界屋脊走廊上的城鎮(zhèn)要大很多,這些城鎮(zhèn)可往南翻越昆侖山,形成多條連接昆侖山走廊的古道,大量的商品順著昆侖山走廊進入阿里高原,包括大量的茶葉。

        為了進一步弄清茶馬古道和絲綢之路的連接,考察隊從若羌東行翻越阿爾金山到茫崖,然后穿越柴達木盆地到達小柴旦,再由柴達木北線東行去西寧。若羌東連茶馬古道柴達木南線和北線,西連絲綢之路塔里木南線和北線,北連絲綢之路河西走廊,是絲綢之路和茶馬古道匯集的另一個重鎮(zhèn),有樓蘭古城、米蘭古城、羅布泊小河墓地等重要遺址為見證。從若羌翻越阿爾金山再穿越柴達木盆地,一路上都是無垠的沙漠和雅丹地貌,不時有湖泊分布,湖泊上能看到各種獨特的水鳥,鴻雁也主要分布在這一帶。沿途環(huán)境比我們預(yù)想的要好很多,這為古代商隊出沒提供了條件。

        茶馬古道對世界屋脊的征服

        考察隊克服重重險阻,多次經(jīng)歷極度危險和死亡體驗,最后6人堅持走回蘭州,其中1人負傷??疾礻爢T體驗了茶馬古道的遠征力量和生存力量。

        世界屋脊帶上盡管氧氣稀薄,生存和穿越難度大,但鹽是人類生存的命脈,因此屋脊走廊上的古鹽道不僅是商道,更重要的是人類生存古道。無論海拔多高,只要有鹽池和鹽湖,古鹽道就要去翻越。只是西域有自己的鹽池、鹽湖,鹽不是遠征商品,因此青藏高原的鹽池終究不能成為遠征古道。絲綢、麝香作為遠征的商品,曾在世界屋脊走廊上傳播,學(xué)者們提出了高原絲綢之路、麝香之路。

        但是,絲綢、麝香都不是生活必需品,嚴酷的高原環(huán)境使絲綢、麝香的出入經(jīng)常中斷。茶葉上高原徹底改變了這種現(xiàn)狀。藏民需要茶猶如藏民需要鹽,茶作為生活必需品,真正使青藏高原上的諸多局域古鹽道網(wǎng)絡(luò)開始連接漢地與西亞,遠征的茶馬古道西域線開始出現(xiàn),世界屋脊帶上的文明走廊不再中斷。茶馬古道不僅是商道,也是藏族的生存古道,也會像古鹽道一樣去持續(xù)翻越世界屋脊,并一直往西域延伸。

        考察隊員簡介

        陳保亞,北京大學(xué)中文系教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中國語言學(xué)研究中心主任

        孔江平,北京大學(xué)中文系教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中國語言學(xué)研究中心實驗室主任

        張剛,《科學(xué)中國人》雜志社總編輯

        李永宏,西北民族大學(xué)中國民族信息技術(shù)研究院教授/院長,中國民族語言文字信息技術(shù)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

        胡阿旭,西北民族大學(xué)中國民族信息技術(shù)研究院副教授/副院長,中國民族語言文字信息技術(shù)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汪高武,北京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副教授

        劉文,北京大學(xué)中文系博士研究生

        何方,《北京大學(xué)學(xué)報》編輯

        基金支持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xué)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語言變異與接觸機制研究

        國家社會科學(xué)基金重點項目:基于嚴格語音對應(yīng)的漢語與民族語言關(guān)系字專題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xué)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基于語音多模態(tài)的語言本體研究

        國家社會科學(xué)基金項目:現(xiàn)代語音學(xué)方法下的蒙古長調(diào)發(fā)音機制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xué)基金項目:拉薩藏語多維嗓音數(shù)字建模及實時評測系統(tǒng)研究

        致謝

        考察隊沿途得到以下人員幫助,特表感謝:

        民生銀行西藏分行紀洛法先生,日喀則孫軍先生,西藏普蘭縣消防大隊吳雙先生。

        猜你喜歡
        考察隊昆侖山茶馬
        中國第39次南極考察隊完成考察任務(wù)回國
        軍事文摘(2023年14期)2023-08-06 15:39:52
        火星考察隊
        茶馬古道的前世今生
        云南畫報(2021年10期)2021-11-24 01:06:54
        “昆侖山·守護水之源”環(huán)保公益項目在青海格爾木啟動
        萬水千山總是情
        格爾木
        茶馬古道
        黃河之聲(2019年6期)2019-06-04 09:52:42
        美石贊
        寶藏(2019年6期)2019-01-15 14:52:30
        考察隊遭搶記
        騎行“茶馬古道”
        亚洲色欲Aⅴ无码一区二区| 狂野欧美性猛xxxx乱大交| 国产如狼似虎富婆找强壮黑人|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 天堂av在线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精品中文字幕久久|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二区三区| 九九热在线视频观看这里只有精品| 人妻中文字幕不卡精品| av在线播放亚洲天堂| 色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动漫| 男女激情床上视频网站| 日本视频在线观看二区| 日本高清视频xxxxx| 亚洲аv天堂无码|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涩涩涩|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亚洲色丰满少妇高潮18p| 毛片无遮挡高清免费久久| 国产三级视频在线观看国产 | 亚洲青青草视频在线播放| 一卡二卡国产av熟女| 欧美白人战黑吊| 亚洲乱码av中文一区二区|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九色| 亚洲av色香蕉一区二区三区潮| 精品乱人伦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夜色污私人影院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黄色网页| 亚洲av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 狠狠人妻久久久久久综合蜜桃| 色两性网欧美| 青青自拍视频成人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av三区亚洲|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网站| 久久国产精品老人性| 李白姓白白又白类似的套路| 免费观看又色又爽又湿的视频| 日韩欧美国产亚洲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