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如東縣實驗小學(226400)
陳 巖
由于家庭、社會等因素的影響,現(xiàn)在的學生或多或少存在著冷漠、孤獨等不良心理,缺乏合作的意識與能力,從而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優(yōu)化教學方法,搭建合作交流的平臺,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
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首先要引導學生互相討論、互相交流,給他們創(chuàng)造合作探究的機會。所以,在體育課堂上,教師要營造和諧愉悅的氛圍,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逐漸學會與人交往、合作。
例如,在一次以社會適應為主要教學目標的課堂上,教師創(chuàng)設這樣一個游戲情境:在一定的距離內(nèi)擺放兩張矮板凳、兩張高板凳,然后畫幾條曲線表示河流,告訴學生這個游戲必須兩個人一起才能完成,即一個人扮演盲人,另一個人扮演腿部受傷的人。兩個人要互相幫助,越過障礙,至于如何互相幫助、互相合作,需要兩個人互相商量,共同決定。創(chuàng)設這個游戲情境的目的是為了增進學生之間的情感,使學生之間形成默契,給學生創(chuàng)造合作交流的機會,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精神。
學生是一個家庭的希望、重心,這無可厚非,但是久而久之卻讓學生養(yǎng)成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慣,導致他們爭強好勝、孤僻自私,沒有合作的意識和精神。如果學生缺乏合作精神,將來走入社會,生活不會愉快,工作不會順利,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擺在我們教師面前的嚴峻現(xiàn)實。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發(fā)展。
體育教學中,有很多運動項目要通過合作才能完成,如球類運動、田徑中的接力項目等。因此,教師要利用體育的這一特點,設計一些培養(yǎng)學生合作精神的教學活動,并善于抓住有利時機,讓學生理解什么是合作、什么是競爭,明白合作中自己與團隊的關系,懂得個人只有服從團隊才是取勝的根本保障。
例如,在一次籃球課上,教師安排了兩個教學活動:第一個活動,把學生分成兩個大組(盡量把教師認為是朋友關系的學生分到不同的組),然后進行曲線繞竿運球接力賽,規(guī)則是不允許抱球跑,運球過程中如果丟球,必須回到原點重新開始,先完成任務的小組獲勝。這個游戲以團隊的形式進行,但又是相對獨立個人能力的展示,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而且可以增強個人的能力。第二個活動,模擬籃球比賽,即兩個小組分別選出自己的球員,組織五人對五人的半場籃球賽。這里仍以團隊的形式組織活動,要求學生在充分發(fā)揮自己能力的同時,和其他四個同學積極配合,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取得小組的勝利,體驗團隊合作帶來的成功喜悅。這節(jié)課的教學內(nèi)容雖然是訓練籃球技能,但是改變了以往以一個人技能提高為主的教學訓練形式,抓住籃球運動的實質(zhì),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這樣進行教學,不僅給學生搭建了合作的平臺,而且讓學生明白了相互合作的重要性。
學生回到家是一個孤立的個體,沒有同齡人交流,面對的是自己的父母、長輩;在學校里,由于各個學科的特點,學生能交往的朋友非常少。而體育課與其他學科不同,相對開放的課堂教學形式和教學內(nèi)容,讓所有的學生聚集在操場上。這時,教師要優(yōu)化教學方法,改善學生間的關系,增強他們的合作意識。
例如,在跑步教學中,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背人接力比賽,即先把學生分成兩個大組,組內(nèi)成員再兩兩組合。比賽開始,一名學生背起另一名學生,被背的學生手拿接力棒,然后繞過前面的竹竿跑回原地,把接力棒傳給下一組的同學。設計這樣一個游戲比賽,就是讓那些平常不善于跑步的胖子學生,還有那些身材矮小在體育運動中不受歡迎、選擇沉默的學生,都積極參與運動。比賽結(jié)束后,教師讓學生說一說為什么會贏、為什么會輸?shù)膯栴}。這樣教學,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運動興趣,而且關注到體育運動中弱勢的學生,培養(yǎng)了他們的自信心。同時,改善了學生之間的關系,培養(yǎng)了他們的合作意識與合作精神,讓學生明白每個人在團隊中起不同的作用,各自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點,所以彼此間應取長補短、互相幫助、互相支持。
總的來說,沒有愉快的合作就不是最成功的體育教學。體育的魅力,在于讓學生不再孤獨,在運動場上建立起平等、親密、合作、競爭的朋友關系和伙伴關系,使學生明白合作是走向成功的起點。因此,在體育課中,教師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讓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