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連云港市海州區(qū)浦南中心小學(222346)
李海波
現(xiàn)象透視:課堂上,我發(fā)現(xiàn)學生的自我意識和表現(xiàn)欲都很強。每當我提出一個問題,他們雖然都積極舉手,但最終的表現(xiàn)卻令人大跌眼鏡。一個學生回答,其余的學生卻漠不關心,小動作不斷,根本沒有仔細傾聽。這樣的結果直接導致了課堂教學效率低下。基于此,我通過對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的表現(xiàn),總結了幾條促進學生養(yǎng)成良好傾聽習慣的策略。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學生的聽課狀態(tài)與教師是否扎實備課息息相關。一次語文課,我沒有及時備課便匆匆忙忙地進行教學,導致課堂比較隨意,沒有條理。那節(jié)課我印象深刻:學生小動作、講話聲不斷,當我提出問題時,全班則死氣沉沉,讓我十分生氣,只好把語文課上成了思想政治課。后來的一次公開課教學就比較成功,學生們興致盎然、表現(xiàn)積極。公開課的成功是我的教學能力提高了嗎?其實不然。那是因為我在課前進行了認真的籌劃和精心的設計,所以教學效果自然好得多。這件事也讓我認識到備課的重要性。
作為教師,最能體會到傾聽者與表達者的息息相關。教師的情緒是會傳染給學生的。若教師的情緒好,就會表現(xiàn)得寬容大度,學生的表達欲望就強。反之,若是教師情緒糟糕,無精打采,那么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的情緒也會跟著萎靡不振,課堂傾聽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對于這一點我深有體會:今年秋季剛開學時,由于事情煩瑣,我上課時就比較急躁。課堂上亂作一團,學生小團體嗡嗡作響,我提問學生,他們卻是一問三不知,可見傾聽效果極差。而有一天我精神飽滿地去上課,學生們好似感覺到了我的愉悅,聽講特別認真,舉手踴躍,課堂精彩紛呈。看到學生們聚精會神的樣子,我也得到了滿滿的幸福感。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應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而良好的課堂語言是語文教學成功的重要標志之一,語文課堂語言應該是優(yōu)美的,教師錘煉課堂語言時做到幽默風趣將大大提高學生的聽課興趣。教師在課堂中發(fā)揮聲音優(yōu)勢,對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對象采用不同的語速、音調(diào)等,也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yǎng)學生的傾聽習慣。另外,半扶半放式的教學設計、發(fā)散性的問題、激勵性的評價等都可以適當串聯(lián)在語文教學中,這樣不僅可以使課堂生動有趣,還可以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更專心地聽講。
常言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想要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傾聽習慣,首先自己就要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起認真傾聽的榜樣。當學生發(fā)言時,教師要做出認真傾聽的樣子,仔細地聽學生陳述自己的觀點,最后再做出準確、恰當、激勵性的評價。這樣不僅能起到示范作用,而且能給予發(fā)言的學生以信心,為以后課堂上的有效傾聽奠定基礎。
首先,上課時要強調(diào)桌面的整潔,減少學生小動作的發(fā)生;其次,讓學生懂得傾聽的禮儀:聽的時候要眼睛注視著發(fā)言人,盡量聽清發(fā)言人的每一句話,如果發(fā)言人的回答和自己的見解相似就以微笑示意。我在語文課上的做法是:上課前讓學生做好準備,即“三個一”(一支筆、一本書、一個本),保持課桌的整潔。這樣就能減少學生注意力的分散。
每天的課堂教學伊始,我都會給學生讀一篇敘事性的文章,篇幅較短,下課后再讓他們進行復述。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有傾聽的目標,使其體會到只有專心致志地傾聽才能進行有效地復述。實踐證明,經(jīng)過三周的訓練,學生的有意注意和記憶能力均有所提高。
學生對言語的理解是傾聽訓練的重要目標,而對話語內(nèi)容的理解首先要以傾聽為基礎。我的做法是,先說一段學生難以理解的話,然后讓他們進行小組討論,也可以上臺表演。學生在討論和表演的過程中逐漸理解了話語的意思,對話語的內(nèi)容也能完整地識記下來。這就逐步培養(yǎng)了學生在短時間內(nèi)理解和積累信息的能力。
總之,良好的傾聽習慣有助于語文教學的順利開展。教師應從自身努力,并對學生展開有效的訓練,從而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傾聽習慣,提高學生的傾聽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