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產(chǎn)建設兵團第五師高級中學)
自從教以來,發(fā)現(xiàn)學生的生物平均分呈降低趨勢,而分析全國二卷會發(fā)現(xiàn),高考生物題目并不難,都是可以在書本中找到原話,或者是對原話的簡單理解,便可得出正確答案,可即使是對普通概念的考察,學生依然拿不到分,或者丟失太多不該失掉的成績。我也一直思考這個問題的原因,希望能夠尋找到解決方案。
從生物課程來看,在系統(tǒng)理論的指導下有效編排課程內容,化繁為簡,加強聯(lián)系,使生物課的教學更加符合時代發(fā)展的需要[1]。在生物教學中,讓學生寓“學”于樂,樂在其中,并從中學會熱愛生活,生物學又是和生活聯(lián)系緊密的一門學科,學生能夠通過學習生物,激發(fā)對生活的熱愛,能夠留心觀察生活,保留對生活積極美好的心態(tài),這樣積極樂觀向上的心態(tài)培養(yǎng)起來以后,對他們的成績自然也是很大的幫助。
現(xiàn)代教學論認為:“教學不僅要使學生掌握知識,而且要發(fā)展學生的智力和能力,重視教學的發(fā)展,這也是新時代的要求[2]。在新課程改革,也更注重學生能力的提高,讓學生學到書本上的知識,也能具有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生物教學中,我也要致力于激發(fā)和開闊學生思維,讓他們動起來,比起死記知識,更能符合新課程標準。如:在血糖平衡的調節(jié)中,這個知識,同學們就只記得胰島素能降低血糖,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但是考試并不會考這些,考試常考知識是胰島素如何降低血糖,胰高血糖素通過哪些作用升高血糖,而這些知識,讓學生死記就不如開展小實驗,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來模擬血糖升高降低的過程,把胰島素通過加速組織細胞攝取、利用葡萄糖來氧化分解的過程,以及多余糖合成糖原,轉化為非糖物質儲存起來,這樣的過程凸現(xiàn)出來,強化學生的視覺感官,進而引起深刻記憶。胰高血糖素降低血糖的具體作用,也就能夠引起學生注意,讓學生把記憶放在正確的位置,這樣學生也不會驕傲自滿,認為沒有學到知識,也更能積極投入課堂中,也在這個活躍的氛圍中記住了關鍵內容,老師也就輕松完成了重難點突破。
生物學也是一門實驗性學科,幾乎所有重大發(fā)現(xiàn)都是實驗得到的,而實驗也給了科學家們啟發(fā),讓他們能發(fā)現(xiàn)更多的要探索和需要解決的問題,而我也希望同學們能夠這樣來面對所遇到的實驗,讓他們既學習實驗又能夠通過實驗的學習來完成對課本重點科學發(fā)現(xiàn)和理論內容的同時,也培養(yǎng)遇到問題動腦思考的習慣,哪怕是書本中小小的實驗,哪怕不是考綱上的實驗,我也都想辦法創(chuàng)造條件去讓學生動手操作,學生對生物學的認識和興趣也都是從實驗慢慢建立起來的,比如生長素的發(fā)現(xiàn),這里本沒有實驗,開篇的介紹也都是已有的現(xiàn)象,這樣導入也已經(jīng)可以達到教學目的,但是如果讓他們動手實驗,就可以更能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而且小小實驗的開展并不浪費時間和金錢,我就找了各小組帶來十粒黃豆,從實驗室?guī)砹鶄€平板,告訴學生們培養(yǎng)黃豆的要求,以及放置部位和方向,學生們非常耐心細心地,把黃豆芽養(yǎng)出來了,各組進行的對照,學生們初步體會向地性,向光性的現(xiàn)象。雖然是很簡單的現(xiàn)象,但是對于城市中的孩子,很少接近大自然的孩子們來講,這個實驗就顯得雖簡單但卻發(fā)揮著直觀引導的作用。又如,色素的分離試驗中,濾紙條下端剪成角,這個知識點不理解導致出錯,就設計對照實驗,剪角的色素帶整齊均勻,而不剪角的色素帶呈凹面狀態(tài),這樣對比也就加深了印象,也進一步引導學生們,細心實驗的一個小角都會帶來截然不同的結果,教育學生們細節(jié)決定成敗。這樣,在輕松地試驗中,完成了三維目標。
生物考試大題多為填空的模式,而且多為一個詞的填寫,這種情況,精準的語言描述就至關重要,對于知識點理解的方式很重要,而理解之后的精準語言的描述在答題中才能取得分數(shù),而這些語言就會在老師日常的講課中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學生們,因此老師在講課中的語言描述就要精煉,那怎么處理解釋和精準的語言描述者之間的矛盾,在上課中可以解釋的通俗,但也要有歸納時候的精準描述,老師們平常備課時多注意,而教材語言精煉,老師們也要把教材語言能顧精準的描述出來,以便給學生提供最準確的信息。劉冠軍、王維先在《科學思維方法論》中也認為科學思維的發(fā)展需要與感性經(jīng)驗相互結合、滲透[3]。這樣可以減輕學生的負擔,幫助學生們取得良好成績。
學生與老師的關系是非常特殊的,在課堂上,是師長與學生的關系,這時,老師就要有老師的氣魄,就要維持課堂氣氛的嚴肅而活潑。這時期的教學設計強調把學生放在中心位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主要是組織、引導和促進[4]。。而課下,如果依然是這種關系,那么會讓學生產(chǎn)生距離感。如果,課下老師主動關心學生的學習與生活,可以拉近師生關系,也可以讓學生因此而喜歡學習生物課,因為并不是所有的學生都喜歡生物課,都很擅長學習生物,而如果多了老師的關心和鼓勵,就會增加讓學生們喜歡和學好生物的可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多了興趣,學生的生物成績,也一定可以提高。
簡化知識,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有些知識就是很難理解,但是如果換一種描述方式,換一種形象的例子,尋找方法去簡化這些難點,幫助學生理解的化話,也一定會讓學生學起來輕松,就想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能量流動這節(jié)內容,是高考必考的一道大題,但是同學們對這一知識總是學起來很吃力,我在講新課的時候,就注意舉例子,用草兔鷹這一食物鏈展開來講,具體分析,讓同學們思考草的能量來自于哪里,有哪些去向?把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到生活中,自然就簡化了知識。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回答,老師再進行解釋,把這節(jié)知識傳授給學生,學生把自己帶入到這節(jié)課的知識中,理解了這節(jié)知識之后,老師再進行歸納總結,用精準的生物術語描述出來,讓學生既明白知識含義,又能描述正確,從而不懼怕做題,不懼怕考試,自然能輕松取得理想的考試成績。
認真完成以上內容,不斷改進,并繼續(xù)總結自己存在的不足,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熱愛學習,熱愛生活,主動學習的態(tài)度,一定能夠將生物成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