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琴
(海南省東方市東方中學,海南 東方)
高中歷史作為一門記憶性和理解性較強的文綜科目,一直備受教師和高中生關注。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歷史教學要格外關注對高中生歷史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即通過對歷史題目的閱讀分析,結合所學知識進行答題,這樣不僅做題效率很高,而且準確性也很高。
高中生分析歷史題的步驟主要有三:第一步是閱讀理解,即明白題目講的是什么;第二步是信息提取,即能夠在題目內容中提取關鍵的信息點;第三步是閱讀分析,即能夠根據(jù)對題目的理解和對關鍵信息的掌握分析考點,然后根據(jù)考點進行作答。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生歷史閱讀能力應集中體現(xiàn)在解題過程中,這就要求高中生更加熟練地掌握“三步走”的解題策略。
第一步,具備更強大的閱讀理解能力以應對同一題目的各種變形,從而在閱讀過程中不會出現(xiàn)跑題、偏題等問題;第二步,具備更快速的信息提取能力以提高解題速度,即能通過拆分句子、劃分層次等方式快速理解題目的意思;第三步,具備更有效的閱讀分析能力提升答題的靈活性和準確性,同時還能根據(jù)題目回想起與之有關的其他歷史知識。
首先,現(xiàn)代化的教學理念要求以高中生為課堂中心,發(fā)揮教師的引導和啟發(fā)作用,這符合高考改革大趨勢,而對高中生歷史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也重在讓高中生提升自己的閱讀水平,因此始終貫徹落實“以高中生為本”的教學新理念,是培養(yǎng)高中生歷史閱讀能力的基礎和前提。其次,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不斷夯實高中生的基礎知識,從而為培養(yǎng)高中生閱讀能力做準備。
專項、分模塊訓練的目的是分別培養(yǎng)高中生的閱讀理解、信息提取和閱讀分析能力,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教學內容導讀、簡寫提取關鍵詞以及歷史高考真題解析等多種形式培養(yǎng)學生的三種閱讀能力。
綜合、模擬化訓練的目的是培養(yǎng)高中生的綜合閱讀能力,該過程在專項、分模塊訓練之后且和其實現(xiàn)無縫銜接,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例題訓練、分組討論等方式培養(yǎng)高中生的綜合閱讀能力。
高中生的歷史閱讀能力不僅體現(xiàn)在對內容的記憶和理解上,更體現(xiàn)在對內容的分析和評價上,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十分注重“閱讀”與“評價”相結合,即讓學生在閱讀歷史材料后,不僅能理解材料講的是什么,還能判斷材料說的對不對,從而升華高中生的閱讀能力。
本文以高考例題“簡述鴉片戰(zhàn)爭對中國歷史進程的影響”為例進行分析,主要分為以下三個步驟:
第一步:理解題目想要問什么。本題的題意非常明顯,就是問鴉片戰(zhàn)爭對中國歷史進程的影響,此時教師不要因為題目非常好理解就簡短跳過該步驟,而是要讓高中生進行深度理解。例如鴉片戰(zhàn)爭前后中國歷史進程的對比、鴉片戰(zhàn)爭前后中英兩國國力對比等等,即多角度分析鴉片戰(zhàn)爭的歷史背景和歷史事實。
第二步:從題目中提取關鍵的信息點,即知道從何處入手開始答題。經(jīng)過分析,本題的關鍵點有兩個,即“鴉片戰(zhàn)爭”和“中國歷史進程”,此時教師就可以這兩個點為入口,讓高中生分別探究鴉片戰(zhàn)爭以及中國歷史進程的相關資料,尋找兩個關鍵點之間的聯(lián)系。
第三步:根據(jù)理解和關鍵信息分析題意,即這個題目想要考查高中生哪部分的知識點。從本題來看,是考查高中生對我國近代史的熟悉程度以及對我國社會性質變遷的理解程度,因此教師可以從鴉片戰(zhàn)爭入手讓高中生理清我國近代史的發(fā)展歷程以及我國社會性質的變遷過程,最后綜合以上兩點分條作答。
綜上所述,上述三個步驟分別從閱讀理解、信息提取、閱讀分析三個方面全面培養(yǎng)高中生的閱讀能力,使高中生在面對歷史題目時可以快速理解、精確查找并全面分析,從而提升做題水平。
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歷史教學面臨新一輪變革,傳統(tǒng)的死記硬背、套用模版的方式已不能滿足高考新規(guī)的要求,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有注重培養(yǎng)高中生的歷史閱讀能力,才能使其通過題目更好地理解歷史內容,強化記憶的同時強化理解,從而培養(yǎng)自己的歷史綜合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