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霞
(吉林油田實驗中學 吉林松原 138006)
從本質上分析,歷史教學的根本性目標就是使學生可以全面了解中華民族歷史與文化,形成歷史綜合素養(yǎng),使其對輝煌與曲折的歷史發(fā)展有著深刻的認知,從而銘記歷史,展望未來。而在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的初中歷史教學,不僅僅是對歷史知識的講解,更追求的是學生歷史學科素養(yǎng)的形成,以及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與發(fā)展,幫助學生完善人格,使歷史扎根于心中。
關于初中歷史課程的有機整合,側重的是教材知識的有效整合、各個學科之間相關內容的整合、文本與社會材料之間的深度融合。作為初中歷史教師,不僅要準確把握課本材料的結構,還應關注各個學科間知識存在的聯(lián)系性,同時引領學生把課本材料和社會生活進行相關聯(lián),充分發(fā)揮歷史學科自身的導向功能。[1]在初中歷史實踐教學之中,教師要對一些歷史專題進行有機整合。以唐朝歷史教學為例,教師可以把唐代文學作為線索,通過文學作品的穿針引線,經過對不同時期的文學現(xiàn)象、藝術風格等分析,能夠加深學生對唐朝歷史的解讀,從而提高學生理解能力。
在進行初中歷史教學之時,教師必須結合歷史學科自身的特點,有效發(fā)揮教材核心內容與輔助欄目特色,科學的延伸歷史史料,促使學生依據(jù)史料實證解決問題,從而深化學生的分析、解決問題能力。以“材料研讀”等有關欄目為例,其中介紹了許多歷史史料,鼓勵與引領學生進行解讀與研究,不僅能夠突出歷史學科自身的實證性,還可以促使其形成歷史學科素養(yǎng)。
基于新課程標準背景下,在初中歷史教學之中必須以學生為核心,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加強師生互動,營造多元化的課堂“教、學”形態(tài)。作為初中歷史教師,應該打造不同方式的課堂形態(tài),比如進行課堂討論、歷史觀點辯論會、歷史劇情演繹等等,充分激發(fā)學生求知興趣。[2]此外,還可以組織學生去當?shù)氐臍v史博物館進行參觀,欣賞歷史電視連續(xù)劇與影片等,這樣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感性認識,還能夠培養(yǎng)與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以“開通大運河”教學為例,在我國歷史上關于隋煬帝開通大運河褒貶不一,以歷史觀點作為依據(jù),然后根據(jù)教材中的課文材料、知識拓展等,組織學生選擇某一觀點進行論證。設計開放性的歷史作業(yè),不僅能夠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與參與積極性,促進其對歷史知識內容展開反思和總結,從而深化書面表達能力;而且還能夠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去探索、分析、研究問題,切實提升學生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
構設教學情境指的是借助于經典的歷史材料設置相應的歷史問題。目前,初中歷史教材基本是根據(jù)通史進行編寫的,教材之中主干知識的敘述過于簡略,有關說明性史料也比較少,此種情況下學生就很少對歷史材料進行分析、質疑與判斷,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與發(fā)展。所以在初中歷史教學時,需要教師根據(jù)歷史知識內容構設教學情境,比如借助于歌曲、音視頻等進行歷史再現(xiàn),通過圖文并茂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積極性;構設歷史人物情境,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與熟悉;創(chuàng)設歷史事件情境,引領學生走入情境,深刻感受事態(tài)變化。情境模擬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角色情境模擬能夠把學生置身于歷史情境之內,充分體驗、感受。以“百家爭鳴”教學為例,在課堂教學之中可以構設歷史情境模擬,教師組織學生搜集有關歷史資料,然后進行角色扮演,通過有血有肉的演繹學習歷史知識;同時進行角色分工,讓學生嘗試不同的人物角色,具體談一談不同人物的思想,經過激烈的分析、討論,不但能夠使學生了解與把握百家思想,還能夠深化學生合作探究能力,提升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
從初中歷史教學方面分析,傳統(tǒng)教學方式容易使學生進行知識的生搬硬套,處于呆化的學習狀態(tài)。而以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主旨的教學,側重于學生思維的啟發(fā),綜合能力的發(fā)展。所以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必須積極滲透核心素養(yǎng),圍繞著核心知識進行教學設計的優(yōu)化與完善。[3]以“動蕩的春秋時期”教學為例,課堂之上可以借助于歷史典故充分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比如引入“楚王問鼎”等有關典型故事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當下的歷史背景。同時,組織學生分析、領悟歷史材料,對歷史知識進行歸納、總結,深入學習與理解主干知識。然后誘導學生對周王室衰微進行分析,帶著問題與同學展開激烈討論。在課堂中不要直接傳授知識,而是引導學生通過體驗進行知識建構,從而提高學習成果。而在學生進行問題解答之時,需要教師認真提煉與歸納,使其掌握核心知識點。經過對歷史問題的分析、討論、解決,能夠使學生進一步理解與把握歷史核心知識,獲取豐富的真實體驗,從而提高學習效能感。
關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是貫穿于學生一生之中的。所以在初中歷史教學之中,教師必須順應時代發(fā)展,及時更新教學理念與方式、方法,高度重視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培育,從而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