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俯首甘為孺子牛”日夜為改變民族命運(yùn)而忙碌的文學(xué)巨人,他是語文課本中出現(xiàn)頻率最高、最難懂的高冷作家。他的文章談笑于刀叢之中,他把文字迂回襲擊、靈活作戰(zhàn)的特點(diǎn)發(fā)揮到極致。他堅持真理,傲視頑敵,有著中國文人中最硬的骨頭、最美的性格。他是魯迅,一個平凡而偉大的文人。
當(dāng)我沉默著的時候,我覺得充實;我將開口,同時感到空虛。
過去的生命已經(jīng)死亡。我對于這死亡有大歡喜,因為我借此知道它曾經(jīng)存活。死亡的生命已經(jīng)朽腐。我對于這朽腐有大歡喜,因為我借此知道它還非空虛。
生命的泥委棄在地面上,不生喬木,只生野草,這是我的罪過。
野草,根本不深,花葉不美,然而吸取露,吸取水,吸取陳死人的血和肉,各各奪取它的生存。當(dāng)生存時,還是將遭踐踏,將遭刪刈,直至于死亡而朽腐。
但我坦然,欣然。我將大笑,我將歌唱。
我自愛我的野草,但我憎惡這以野草作裝飾的地面。
地火在地下運(yùn)行,奔突;熔巖一旦噴出,將燒盡一切野草,以及喬木,于是并且無可朽腐。
但我坦然,欣然。我將大笑,我將歌唱。
天地有如此靜穆,我不能大笑而且歌唱。天地即不如此靜穆,我或者也將不能。
我以這一叢野草,在明與暗,生與死,過去與未來之際,獻(xiàn)于友與仇,人與獸,愛者與不愛者之前作證。
為我自己,為友與仇,人與獸,愛者與不愛者,我希望這野草的朽腐,火速到來。要不然,我先就未曾生存,這實在比死亡與朽腐更其不幸。
去罷,野草,連著我的題辭
——《野草》題辭
經(jīng)過許多回的思量和比較,也還只有會館是還能相容的地方。依然是這樣的破屋,這樣的板床,這樣的半枯的槐樹和紫藤,但那時使我希望,歡欣,愛,生活的,卻全都逝去了,只有一個虛空,我用真實去換來的虛空存在。
新的生路還很多,我必須跨進(jìn)去,因為我還活著。但我還不知道怎樣跨出那第一步。有時,仿佛看見那生路就像一條灰白的長蛇,自己蜿蜒地向我奔來,我等著,等著,看看臨近,但忽然便消失在黑暗里了。
初春的夜,還是那么長。長久的枯坐中記起上午在街頭所見的葬式,前面是紙人紙馬,后面是唱歌一般的哭聲。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知道他們的聰明了,這是多么輕松簡截的事。
然而子君的葬式卻又在我的眼前,是獨(dú)自負(fù)著虛空的重?fù)?dān),在灰白的長路上前行,而又即刻消失在周圍的嚴(yán)威和冷眼里了。
我愿意真有所謂鬼魂,真有所謂地獄,那么,即使在孽風(fēng)怒吼之中,我也將尋覓子君,當(dāng)面說出我的悔恨和悲哀,祈求她的饒恕;否則,地獄的毒焰將圍繞我,猛烈地?zé)M我的悔恨和悲哀。
我將在孽風(fēng)和毒焰中擁抱子君,乞她寬容,或者使她快意
——《傷逝》
某君昆仲,今隱其名,皆余昔日在中學(xué)時良友:分隔多年,消息漸闕。日前偶聞其一大??;適歸故鄉(xiāng),迂道往訪,則僅晤一人,言病者其弟也。勞君遠(yuǎn)道來視,然巳早愈,赴某地候補(bǔ)矣。因大笑,出示日記二冊,謂可見當(dāng)日病狀,不妨獻(xiàn)諸舊友。持歸閱一過,知所患蓋“迫害狂”之類。語頗錯雜無倫次,又多荒唐之言:亦不著月日,唯墨色字體不一,知非一時所書。間亦有略具聯(lián)絡(luò)者,今撮錄一篇,以供醫(yī)家研究。記中語誤,一字不易;惟人名雖皆村人,不為世間所知,無關(guān)大體,然亦悉易去。至于書名,則本人愈后所題,不復(fù)改也。
——《狂人日記》序
臨河的土場上,太陽漸漸地收了它通黃的光線了。場邊靠河的烏桕樹葉,干巴巴的才喘過氣來,幾個花腳蚊子在下面哼著飛舞。面河的農(nóng)家的煙突里,逐漸減少了炊煙,女人孩子們都在自己門口的土場上波些水,放下小桌子和矮凳;人知道,這已經(jīng)是晚飯的時候了。
老人男人坐在矮凳上,搖著大芭蕉扇閑談,孩子飛也似的跑,或者蹲在烏桕樹下賭玩石子。女人端出烏黑的蒸干萊和松花黃的米飯,熱蓮蓬冒煙。河里駛過文人的酒船,文豪見了,大發(fā)詩興,說,“無思無慮,這真是田家樂呵!”
但文豪的話有些不合事實,就因為他們沒有聽到九斤老太的話。這時候,九斤老太正在大怒,拿破芭蕉扇敲著凳腳說
“我活到七十九歲了,活夠了,不愿意眼見這些敗家相,——還是死的好。立刻就要吃飯了,還吃炒豆子,吃窮了一家子!”
伊的曾孫女兒六斤捏著一把豆,正從對面跑來,見這情形,便直奔河邊,藏在烏桕樹后,伸出雙丫角的小頭,大聲說,“這老不死的!”
九斤老太雖然高壽,耳朵卻還不很聾,但也沒有聽到孩子的話,仍舊自己說,“這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這村莊的習(xí)慣有點(diǎn)特別,女人生下孩子,多喜歡用秤稱了輕重,便用斤數(shù)當(dāng)作小名。九斤老太自從慶祝了五十大壽以后,便漸漸的變了不平家,常說伊年青的時候,天氣沒有現(xiàn)在這般熱,豆子也沒有現(xiàn)在這般硬;總之現(xiàn)在的時世是不對了。何況六斤比伊的曾祖,少了三斤,比伊父親七斤,又少了一斤,這真是一條顛撲不破的實例。所以伊又用勁說,“這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
——《風(fēng)波》
諷刺家,是危險的。
假使他所諷刺的是不識字者,被殺戮者,被囚禁者,被壓迫者罷,那很好,正可給讀他文章的所謂有教育的智識者嘻嘻一笑,更覺得自己的勇敢和高明。然而現(xiàn)今的諷刺家之所以為諷刺家,卻正在諷刺這一流所謂有教育的智識者社會。
因為所諷刺的是這一流社會,其中的各分子便各各覺得好像刺著了自己,就一個個的暗暗的迎出來,又用了他們的諷刺,想來剌死這諷刺者。
最先是說他冷嘲,漸漸的又七嘴八舌的說他謾罵,俏皮話,刻毒,可惡,學(xué)匪,紹興師爺,等等,等等。然而諷刺社會的諷刺,卻往往仍然會“悠久得驚人”的,即使捧出了做過和尚的洋人或?qū)^k了小報來打擊,也還是沒有效,這怎不氣死人也么哥呢!
樞紐是在這里他所諷刺的是社會,社會不變,這諷刺就跟著存在,而你所刺的是他個人,他的諷刺倘存在,你的諷刺就落空了。
所以,要打倒這樣的可惡的諷刺家,只好來改變社會。
——《偽自由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