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思穎
(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嶺區(qū)壩陵橋小學,山西 太原)
作為基礎教育當中的重要學科,道德與法治教學近年來可謂備受關注。為進一步實現和保障立德樹人的教學目標,就需要圍繞教學策略進行創(chuàng)新,而教學策略的創(chuàng)新卻又無法擺脫我們對潛在教學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其中,就比如在課程教學過程當中有效融入傳統(tǒng)文化,構建新型而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
道德與法治是小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也是開展德育工作并最終落實立德樹人目標的重要途徑。而將中華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與德育工作有機結合,著力于對小學生的思想、道德、政治以及心理教育,有助于奠定和提升學生綜合素養(yǎng)基礎及水平的同時,滿足新時期時代發(fā)展對教育教學所賦予的新的要求,可以說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成語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是中華文明智慧的活化石。適當地引進成語教學,既能夠滿足教學的需求和目標,也實現了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以浙教版四年級上冊“誠實守信”一課教學為例,筆者在教學過程當中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將學生劃分為四人一組,由各小組內部通過討論并記錄有關誠信的成語。通過各小組的討論并進行集體歸納和整理,包含有“一言九鼎、言而有信、一諾千金……”基于這樣的教學過程,不僅可以很好地調動每位學生都能夠參與到學習過程當中來,提升學習興趣,增強合作學習的意識及能力的同時,也可以加深對成語的學習與理解,還能夠從中領略中華傳統(tǒng)文化之美,實現智慧的傳承。
寓言故事不僅通俗易懂,而且還非常有趣,深受小學生喜愛和接受。對此,在教學過程當中,教師應注重對寓言故事教學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具體來講,同樣以《誠實守信》一課教學為例,筆者選取商鞅“立木為信”這個傳統(tǒng)的寓言故事,內容為“春秋戰(zhàn)國時期,戰(zhàn)爭頻發(fā),人心惶惶,秦國商鞅為樹立威信,推進改革,下令在都城南門放一根木頭,并許下了諾言,誰能將木頭搬到北門,賞十金,圍觀者無一相信也沒人肯出手一試,于是商鞅將賞金提升至五十,此時有一位勇夫將木頭搬到了北門,于是商鞅果然遵守立刻賞他五十金,商鞅這一舉動,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有助于商鞅變法接下來在秦國的快速推進,而該變法也使秦國逐漸走向強盛,最終統(tǒng)一中國”。當然,類似于誠信的寓言故事還有很多,正面如季布的“一諾千金”,反面如周幽王的“烽火戲諸侯”等。這樣一來,學生不僅對誠實守信有了更為深刻的認知,也加深了對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梢哉f,基于教學內容及目標的不同,選擇和匹配相對應的寓言故事,善于開發(fā)和利用寓言故事這一教學資源,有助于傳統(tǒng)美德的學習和弘揚。
思想道德建設會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與變遷而不斷向前推進,因此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也需要與時俱進。其中,就比如針對政治時事的學習,引導學生透過中華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視角去分析和認知,突破教材文本內容的限制,開闊學生視野與思路的同時,逐步培養(yǎng)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加深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與認知并實現整體教學成效的提升。舉例來講,通過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組織學生對熱門話題進行討論,比如“看見摔倒的老人到底扶不扶?如果是你你會怎樣做?”等問題,將課堂知識與日常生活實際相結合的同時,透過對熱門話題的分析,甚至可以開展正反雙方辯論的形式來進行,最終得出正確的判斷與認知,即始終堅信并繼續(xù)發(fā)揚“尊老愛幼”這一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與此同時,通過對時事新聞的關注和分析,最終得出正確的結論,正是學生夯實文化積淀的有效方式。
民俗文化豐富而多樣,這些更具生活化和吸引力的教學資源當然需要引進課堂教學當中。以浙教版道德與法治二年級上冊“中秋節(jié)”課程教學為例,筆者在授課中向學生播放了一個課前制作的短片,名為“山西省各地過中秋習俗”,短片介紹了山西省各地區(qū)在中秋節(jié)的習俗,包含有潞安人在中秋節(jié)會宴請女婿,大同縣月餅稱團圓餅,大至二、三尺,中秋夜且有守夜之俗等,學生看得津津有味?;谶@樣的案例教學,學生不僅了解到了不同的中秋節(jié)習俗,而且還會被這種地區(qū)特色的民俗文化所吸引和感染并伴有強烈的共鳴,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诖?,筆者又向學生提出了“你怎么過中秋節(jié)?”的問題,學生都各自描述了與家人團圓的場景,言語之間都透露出幸福。至此,通過引導學生對地區(qū)民俗文化的學習,學生不僅有了全新的、深入的認知,而且通過這樣的教學過程,也有助于培養(yǎng)和建立學生的民族自信。
總體來講,將傳統(tǒng)文化與小學道德與法治相融合,是傳統(tǒng)文化通過學校教育得以傳承的集中體現與必然要求。對此,在教學過程當中,教師要在加強對傳統(tǒng)文化學習的基礎之上,結合教學內容及需求,進行有效的資源開發(fā)與利用,創(chuàng)新教學策略,以實現整體教學成效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