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敬
(廣西賀州市昭平縣五將鎮(zhèn)三界村小學,廣西 賀州)
從年齡上來說,小學學生基本是屬于兒童,因此,教師應該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從兒童的思維特點上把握他們對一切事物的主動性,只有真正引起他們注意的才能激發(fā)他們學習的熱情,并主動地投身到學習氛圍中來。興趣是激發(fā)學生對一切事物認知的重要前提條件,兒童時的他們對一切充滿了好奇,而在這個時期培養(yǎng)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在興趣誕生的前提下,就能從本質上帶動學生的學習氛圍,激起對知識的強烈欲望,使學生主動學習。
【教學案例】北師大版小學教學三年級“觀察物體”。教師:同學們,老師今天要跟大家分享一件非常有趣的東西,根據(jù)你們所看到的圖片猜想一下這是什么東西?
通過此次案例可以發(fā)現(xiàn),教師在開始上課之前就給大家進行了一個趣味性的情景導入:通過對抽象的幾何圖形原有外形上的某一部位進行拆除,引發(fā)學生的視覺改變,從而激起學生的好奇,進而達到興趣的提升。因此,學生對往常所了解的知識又有了新的認識,良好的開始更容易帶動成功。在接下來的課堂時間里,教師對設計好的問題進行修改,更大范圍地開發(fā)學生的思考能動性,對可能出現(xiàn)的回答進行有效的正確引導,使學生達到思維上的轉變。
如若以常規(guī)的數(shù)學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課堂講解的話,自然是一件非常枯燥無味的事情,不僅會使學生丟失掉對學習的興趣,嚴重的更是會產生一種厭倦心理。那么如果在平常的數(shù)學教學中加入游戲的成分,是否會達到不一樣的效果呢?這就是非常值得思考以及實踐的一件事情了。通過對學生生活習慣的觀察,在課堂中積極開展動手操作的相關活動,充分調動學生思維及感官上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對問題的思考及摸索能力,根據(jù)直觀的感受在心中形成一個大致的判斷,提升學生自發(fā)性的解答能力。在實際課堂上,對“角的大小和邊的長短無關”這一問題進行常規(guī)性的講解,最終結果是大部分學生理解不透徹,思維上轉不過來。因此,通過利用多媒體這一方式進行改進,設計好相應的情境,運用實際操作:首先經(jīng)過演示讓學生感受角的大小變化;再通過將兩個顏色大小不一的圖案進行對比,以此來攻破“角的大小和邊長無關”這一知識難點。究其根本,實則上就是合理運用不同方式來進行知識點的講解,塑造生動形象的卡通圖案對學生進行視覺上的吸引,再進行通透的講述,自然而然地就提升了課堂的教學效率。
在眾多教師實踐后的結果反映到,課堂上合理地組建學習小組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根據(jù)不同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進行理性分配,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一定比例的搭配,實現(xiàn)學習效果的最大化。同樣,針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同組編排,方便教師的直接指導,以便對細節(jié)性的知識點進行更具體的講解,加強學生對知識的吸收能力。在基礎課堂上強調學生合作學習的重要性,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述力及邏輯思維能力。同時,樹立其他學生的禮貌意識,學會傾聽,學會在別人的表述中找到與之不一樣的見解,并在自己的思考下提出疑問,運用所掌握的知識及經(jīng)驗進行反駁,這就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培養(yǎng)學生自主自立的學習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學生之間完美的學習溝通表達并非一日成就的,教師應在平時的課堂中加強學生的學習合作能力,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帶動后面的學生共同進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本文就基礎課堂上的情境導入問題進行了全方位的講解,依據(jù)具體的教學事例對情境導入高度重視,隨著教學模式的不斷改進,在針對學生知識難點的攻破時,抓住課堂切入點,及時進行情境融入,利用多媒體等方式加大教學內容上的改變,直觀地反映問題關鍵所在,利于學生對知識點的及時吸收。同樣的,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也是當下需要切實到位的事情,在此基礎上,再對學生灌輸合作學習的理念,達到學習成效的改觀,并樹立團隊協(xié)作、互幫互助的學習意識,營造良好學習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