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承擔著傳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歷史使命,我國自古重視教育,教育名家輩出,而王筠便是其中之一,他提出了“學生是人,不是豬狗”等一系列體現民主主義和批判精神的教育觀點。河南師范大學文學院耿紅衛(wèi)教授的《王筠作品中的教育思想》一書,站在新時代的立場上,用理性的眼光辯證地分析了王筠的教育思想,對其教育思想進行了深刻的剖析,同時又結合當今語文教育現狀進行全面論述,既讓讀者全面了解王筠及其教育思想的先進性,又引領讀者反思當今時代語文教育現狀及問題,視角獨特、思路清晰。該書適用于語文教育研究者、中小學語文教師的閱讀參考,為立志從事語文教育的大學中文專業(yè)本科生、教育專業(yè)碩士生和博士生系統(tǒng)學習王筠教育思想提供了一部通俗易懂的教材。
是好書就需要人們細細品味,靜心閱讀。耿紅衛(wèi)教授的這本書我已讀過多遍,書中觀點新穎、亮點紛呈,讀之受益匪淺,使人如沐春風??v觀全書,其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該著作以清代教育家王筠的教育思想為評價對象。在過去的語文學習中,我們對孔子的 “因材施教”、“有教無類”等教育思想比較熟悉,也對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論理念比較熟知,但是對教育家王筠卻知之甚少。而本書的作者向我們全面分析了王筠的教育思想,讓我們從更深層次去了解王筠及其教育思想,可謂是選材之新。
魯迅先生曾說:“選材要嚴,開掘要深”,閱讀了這本書以后,本人對于耿紅衛(wèi)老師在文中列舉事例、名人名言等方面的選材尤為佩服,小故事的引用給人耳目一新之感,有新意又不偏離文本,有深度又風趣幽默,雖是語文教育思想研究之文,但閱讀起來并無枯燥之感。該書選取王筠為研究對象可謂選材之精妙,王筠教育思想在很大程度上與當今教育有互通之處,他提出的“學生是人,不是豬狗”這一主張,符合當今語文教育中需要尊重學生,遵循學生的感情需要來進行教學的教育主張;另外,王筠在孩童寫字階段也注意到兒童手骨軟等問題,體現出教育應適合兒童身心發(fā)展的特點。作者在著作中根據王筠對古代教育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反思,以兒童在讀書、寫作等初學階段易出現的問題為立足點,對王筠幼兒教育思想的合理性較為贊賞,與此同時,作者正確審視當今語文教育現狀,大膽指出當今教育問題,呼吁教師不能迷失在考試與分數之間,更應該關注學生、關注教育本身,依照課改精神關注自己的教育,做好實踐反思,這種指出問題并提出對策之舉,對于當今教育教學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該著作編排嚴密,結構緊湊,全書共分為八個章節(jié),以義務教育中三個維度、五個領域為基礎聯系全文,八個章節(jié)編排有序又渾然一體,分別從學生學習的各個角度進行詳細分析,全方位、多角度對教育對象進行研究,審視分析了王筠教育主張形成及發(fā)展的歷史。同時,該著作結合當今語文教育研究對王筠教育思想進行了深刻剖析與反思,通讀全書,深感該著作思路清晰,結構嚴謹。
第一章至第四章分別從識字教學、寫字教學、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這四個方面分析王筠的教育思想,與當今課程結構的五個領域靈活互通,針對古人教育精華來解說當今語文教育,思想分析鞭辟入里、發(fā)人深??;第五章的德行教育對求知觀、孝悌忠信進行詳細論述,又與當今的德行教育緊密結合,自然引發(fā)教師反思自身的教學內容及方法;第六至八章又對個性教育與為師之道等做出解釋,觀點明確,言簡意賅,尤其是第八章的為師之道,列舉《論語》、學記中部分語句來陳述為師之法,用日本宮本武藏對柳生又壽郎的教導闡述教育需自省,借助古今中外名人的事例說明深刻的教學道理,引發(fā)教育共鳴。八個章節(jié)編排分布井然有序,穩(wěn)重有變又有繼承與創(chuàng)新,在結構安排上嚴謹有道,取舍有度,結構安排經深思熟慮之后詳略得當,呈現出新的不同于以往評價古人教育思想類著作的特點。
語言是文章內容的外衣,準確豐富的措辭,生動形象的表述是好的著作不可缺少的條件,耿紅衛(wèi)教授的這本著作中的語言,處處體現其精妙。閱讀該著作,深感作者思慮之縝密,措辭之精準,從這一行行有理有據、慷慨激昂的文字中,我仿佛看到一位執(zhí)著于語文教育研究的學者鉆研教育問題的身影,聽到來自關注語文教育現實、立足于學生立場的心靈呼喚。耿紅衛(wèi)老師對待著作的語言文字如同對待語文教育研究一樣認真,每一個字細細斟酌,力求精準,讀之流暢,思之清晰,悟之深刻。
例如,在第一章被關注的識字教學中,作者在總結王筠識字教學對漢字起源的深刻認識里用到 “樞機”一詞,精確的對“漢字是基于表意文字”進行闡述,言簡意賅,既對王筠識字教學認識深刻做出總結,又得出文字的關鍵之所在;又比如在第五章被提出的德行教育中,巧妙引用到戲劇《七品芝麻官》中的一句“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將戲劇語言巧妙運用到教育研究中;再者,在談到“創(chuàng)新”一詞,生動傳神地列舉當下學生作文易出現的 “火星文”、“密電碼”等一系列問題,嚴厲提出作文創(chuàng)新不可盲目標新立異的教育觀點,諸如此類語言精妙的例子在該著作中比比皆是。閱讀此書,深感作者語言文字功底深厚,語文教育研究經驗豐富,對語文教育工作認真負責。
該著作以今觀古,以古審今,每一章節(jié)的末尾均對該章節(jié)做以深刻總結,并對當今語文教育進行反思,為當今語文教育教學研究提供參考。全書八個章節(jié),每個章節(jié)開頭都有對該章節(jié)做出引領性概述,每個章節(jié)的末尾做出精確總結或點評,首尾呼應,章節(jié)與章節(jié)之間形成一道相輔相成的“風景線”。整本書全面貫穿王筠的教育思想,既注重思想內容的主導性,又注意表達技巧的藝術性。通覽全書,內容充實、思路清晰、語言新麗,在敘述、解說王筠各個教育思想的同時,運用豐富的史料、生動形象的例證,把古代語文教育與當今語文教育進行比較,以史為鑒,立足當下,對當今語文教育教學中容易出現的各種錯誤各個擊破,避免在語文教育中出現類似錯誤,以免少走彎路,同時引起當今語文教育研究和教育工作者對語文教育教學進行深刻反思。
根據當今語文教育教學對教師的要求,教師需明確課程的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一個適合當今社會發(fā)展需要的綜合性發(fā)展人才,因此耿教授在該書結尾部分得出結論——語文教師應正視學生學習促進者這一角色期待,立志做一名復合專家型教師,這對于當下關注分數與升學率的教學現狀來說,有著更多的警醒與反思。
正如老子所云:大音希聲,大象無形,讀完耿老師的這本著作,我深深明白教育工作者不僅要關注教育質量,更要關注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一個孩子承擔著整個家庭的希望,教師必須認真對待所教的每一位學生,為其將來負責任。該著作無論從結構框架還是細枝末節(jié)都力盡完美,在讀到每個章節(jié)的末尾,看到他對當今語文教育關注的警醒與反思,仿佛置身于他的課堂,看到他在課堂上對學生們諄諄教導的身影,感受到他對語文教育工作的熱忱。該著作從深層次上對王筠教育思想進行分析與研究,在視角上的創(chuàng)新性、學術上的嚴謹性以及思維上的前沿性等方面都給予當今語文教育教學以優(yōu)良的借鑒。
參考文獻:
[1]耿紅衛(wèi):《圣賢教育智慧的陶冶——王筠作品中的教育思想》,山西人民出版社2017年。
[2]周紅心:《扣人“心”弦的理性訴說——〈語文教育中的心理學問題〉評述》,《中國評述》2014年第7期。
[3]王云:《淺論王筠的學術貢獻及影響》,山東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
[4]李保杏,顧黃初《中國現代語文教育史》,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