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楠
(青島河西小學,山東 青島)
小學美術教學應該建立在以教育學和美學這兩種學科體系的基礎上,它包括美術欣賞、審美能力、繪畫技藝等多方面的發(fā)展,教學的主線應該建立在美學的基礎上。將小組合作式學習模式運用到小學美術教學實踐中,可以提高學生的互助意識,增強其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基于學生的自學基礎上。將探究與合作精神融入小學美術課堂教學,將“灌輸式”轉變?yōu)椤疤骄渴健保皢我皇健鞭D變?yōu)椤熬C合式”,不斷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但在現(xiàn)階段,中國小學的美術教學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
新課標改革以來,小學加大了對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的力度,小學美術課程也受到了學校和家長的重視。但是,有些學校沒有明確“素質化”教學的內涵與核心,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去對待美術課程的教學。教師根據教科書單一地教授美術課程,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對美術的興趣,同時也不能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小學美術老師主導課堂,限制了師生、生生之間的溝通,“一言堂”式的教學模式影響了學生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缺乏相應的合作精神,不利于學生之間進行互助學習。這對于學生今后的發(fā)展都會產生負面影響。
1.轉變老師主體地位,倡導合作式學習方式
長久以來,老師都是教學的主體,而小組合作式學習模式最大的特點就是回歸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將之前的“填鴨式”教學轉變成探索式學習方式,鼓勵學生進行合作創(chuàng)新,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想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小學美術課堂中引入小組合作式學習能夠增加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使老師對學生的基本學習情況有一個大體的了解,為學生創(chuàng)建一個輕松活潑的課堂學習環(huán)境,豐富學生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交流與合作,能夠使學生從其他同學那里學到更多的知識,讓知識以學生能夠明白的形式傳播。同時,小組合作學習能夠使學生體會到團結與合作的重要作用,增強學生的集體責任感與自豪感,逐步提升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與合作意識,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
2.創(chuàng)設競爭情景,增強學生集體責任感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將任務以小組為單位布置下去,通過學生之間的相互協(xié)作完成,其中通過合作情況來進行基礎分值的打評。通過這種方式能夠促進各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意識與集體責任感的養(yǎng)成。任務完成之后,老師可以將各小組的作品在黑板進行展示,通過學生作品中所體現(xiàn)出來的問題進行美術知識的講解。這種方式能夠將美術基礎知識與學生的實際作品相結合,化抽象為具象,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加深學生的印象。但是,老師應該注意對評選過程中落后小組負面情緒進行引導,使學生正確面對挫折,明白學習過程遠比學習結果重要的道理。最后,老師應該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給予不同的挑戰(zhàn)機會,逐步挖掘學生的特長,通過這種方式來重塑學生的自信。在合作探究學習過程中,老師應該教會學生如何去面對挫折和失敗,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品行和人格,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3.設計教學主題,發(fā)揮教師引導作用
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自身知識的限制等原因,自主學習的能力不強,需要老師進行及時的引導。所以,這就要求教師要精心選擇和設計美術課堂主題。只有對學生的學習情況與能力有一個清楚的了解才能制定出相應的、有效的合作學習任務。比如在小學高年紀的國畫學習過程中,老師可以提前搜索相關的國畫照片在課堂上進行展示,提出“國畫特點”等類似問題,讓小組之間的同學進行交流,并給出答案。學生給出的答案多樣,只要言之有理老師都應該持肯定意見。如果沒有學生答出關鍵的特點“意大于形”,最后還要由老師來進行說明,這才能達到既促進學生探索,又引導學生增長知識的目的。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融入小組合作式教學模式,是對小學美術課程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通過這種新的教學方式增強學生對美術的興趣,促進學生積極主動探索問題能力的提升。在這個過程中,老師應該積極轉變傳統(tǒng)思想的束縛,加強學生思維模式與合作精神的培養(yǎng),為學生創(chuàng)建一個和諧、平等、互助的學習環(huán)境。只有這樣才能將合作學習模式的價值充分發(fā)揮出來,促進小學美術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