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艮雪
(西安外國語學校附屬小學,陜西 西安)
美術作為一門培養(yǎng)學生修養(yǎng)以及審美的課程,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幫助學生確立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幫助學生提高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小學美術在教學實踐中進行小組交流合作的學習模式,不但可以使師生關系更加密切,而且還可以優(yōu)化學習環(huán)境,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和實踐能力。
培養(yǎng)學生合作能力是進行小組合作的前提和基礎。小學美術教育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教會學生必要的合作技能,使教學氛圍更加和諧,使同學之間能夠互助互信,進一步強化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對學生的積極影響,讓越來越多的學生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進入小組合作的學習狀態(tài)中。小學美術教師需要幫助學生深入了解小組合作學習的要求、規(guī)則以及方法。第一,在小組合作中,學生間的合作是必然的,一切的學習任務都需要學生間的合作互助來共同完成。第二,小組內(nèi)的各個成員間要明確分工,在學習中學生應該先獨立思考,然后再進行研究討論,最后達成統(tǒng)一意見。
小組合作的開展過程中,需要教師隨時走動,進而觀察每個小組的表現(xiàn),旁聽各學習小組的活動,起到指導和啟發(fā)的作用,教師一旦發(fā)現(xiàn)小組中存在問題,應立即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進行更正。美術作為藝術學科的一種,一定程度上和學生自身天賦有關,但學習環(huán)境對學生的學習一樣重要,教師應為學生創(chuàng)造活潑、自由的小組學習環(huán)境,將更多更豐富的美術素材帶給學生,使其接受到更為豐富的美術作品。通過上述方式來激發(fā)學生合作學習的動力、在小學美術教育中的小組合作學習的根本是互動,教師由主導者轉為引導者,學生也從之前的被動學習轉變?yōu)橹鲃訉W習。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樹立實踐教學的意識,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美術知識以提高美術素養(yǎng)。通過實踐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可以使學生更加有效地掌握美術技巧。小組合作學習具有探究性以及團體性,小學美術教學引用這種學習模式有其自身的科學依據(jù)。首先,小學生正處于幼年,心智發(fā)展不成熟,但可塑性很強,對新的教學方法能夠盡快接受,可以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同時也會更加注重團隊需求。其次,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更加熱情地與同學探討問題或進行創(chuàng)作,學習更加自覺。再次,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可以使小學生收獲集體榮譽感,增加學生對于學習的責任感,改善學生之間的關系,提高與他人的交流協(xié)作能力。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能夠在不知不覺中讓學生的思維水平發(fā)生轉變,讓學生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由以往的被動接受轉變?yōu)橹鲃恿私?,方便教師更好地對學生進行觀察和了解。
在進行美術教學時,小組交流環(huán)節(jié)要求教師的分組科學合理,這樣才能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教師進行分配時務必要讓每一組都能保證有一個或是一個以上美術成績較好的學生,可以讓其擔任小組長,保證每一位成績不好的學生都能得到美術成績較好同學的幫助,這樣做的目的是提高小組內(nèi)活躍度,使每個組員都可以充分交流與創(chuàng)新。學生通過互相幫助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相互取長補短。例如,色彩搭配能力強的學生負責上色任務,繪畫基礎好的學生負責完成畫稿,想象力豐富的學生可以對作品進行修改與完善。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嘗試調(diào)整座位,讓學生有更多新鮮感,提高學生的交流興趣。
當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應積極鼓勵每一位參與者,并對其優(yōu)點給予肯定指導,對其不足適當進行中肯的評價,這就要求教師不能僅限于對學生自身的綜合評價還要對學習成果以及過程具體分析及時指正不足發(fā)揚優(yōu)點,使學生對自己的認識能夠更加充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除了必要的引導外還需時常激勵,當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交流表現(xiàn)出充滿靈性與新穎的思考時教師應積極對其進行支持鼓舞。讓學生嘗試進行自我點評,激勵學生分享自己的創(chuàng)作成果和創(chuàng)作靈感,讓學生更加自信增強其表現(xiàn)力,小學生一般對于新的事物會充滿好奇,喜歡以自我為中心,愛表現(xiàn)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與贊揚。教師在評價過程中務必要一視同仁,對于那些美術成績較差的學生也應加以鼓勵,以便于學生更好地樹立自信心,更加積極地投入學習,切實提高學習效率。
美術教學過程中,小組合作的目的是讓學生為了學習而合作以便達成更好的學習效果。教師此時起輔助作用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布置適宜的學習任務,合理控制學習的時間和次數(shù)。激勵學生使得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更為有效,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團隊協(xié)作意識與自主創(chuàng)新的能力,幫助學生提高創(chuàng)作能力,營造和諧自由的學習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