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曦
(廣東省韶關市乳源瑤族自治縣乳源中學,廣東 韶關)
【教材和學情分析】
火孕育了文化和文明,維系著生命和發(fā)展。學生前面學習,已經(jīng)理解物質與氧氣的反應,明確二氧化碳能夠滅火,本節(jié)內(nèi)容為學生認識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奠定了基礎,為燃料與能源的教學做好了鋪墊,而且這些內(nèi)容還是培養(yǎng)學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抓手和絕佳素材。
事實上,很多化學教師沒用過滅火器,諸多火災慘劇,正是因為缺乏安全意識和逃生技能導致。從學以致用、培養(yǎng)學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角度,培養(yǎng)學生逃生技能安全意識才是本節(jié)課的核心和重心。本節(jié)內(nèi)容的處理,應該在燃燒條件和滅火原理上減少時間和精力,圍繞安全意識、易燃物易爆物的素材可以拓展為一個生動的學生自主研修單元,教師的使命就是給學生一個平臺,激發(fā)引導他們?nèi)ネ瓿扇蝿铡?/p>
【教學設計思路】
兩個依據(jù)。第一,燃燒條件、滅火原理,學生的感性經(jīng)驗非常豐富發(fā)達,點到為止。第二,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內(nèi)容,應該是學以致用,培養(yǎng)學生滅火技巧和掌握逃生技能上,引領學生開展拓展研修學習。因此,導課就讓學生親自“點火”,讓學生感受燃燒三條件,然后引導學生由生活經(jīng)驗向科學探究過渡,在明確燃燒的共同特征和科學定義的基礎上,自然歸納出燃燒三條件。教師演示實驗讓學生感受科學探究的含義,明確燃燒三條件缺一不可,反之,滅火原理就是排除一個就可以,結合生活中常見的滅火方法,加深理解。然后組織學生學習爆炸,明確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使用常識,接著就出示高端研修的課題、要求、時間,要求學生把滅火技能和逃生技能作為重點內(nèi)容開展研修,給學生布置作業(yè)。教的主線是:燃燒—滅火—爆炸—逃生,學的認知主線是:動手(生活經(jīng)驗)—動腦(科學學習)—再動手(學習滅火技能)—再動腦(掌握逃生技能)。
【教學模式與學習方式設計】
本節(jié)課教學模式主要是用引導探究法。其次,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實驗教學模式。
學習方式設計
1.實驗探究法:通過實驗探究燃燒的條件,滅火的原理和方法,爆炸。
2.合作學習法:通過小組,合作完成拓展學習任務。
3.社會實踐法:帶領學生到消防隊完成主題實踐活動。
【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燃燒條件滅火原理。
2.了解易燃物、易爆物知識。
3.會運用知識解釋日常生活中的相關問題。
4.逃生知識安全常規(guī)。
過程與方法:通過活動,學習對獲得的事實進行分析得到結論的科學方法,通過實驗,體會科學探究的方法,通過研修活動指導,獲得高端研修的方法,通過師生共同努力,學會逃生技能。
【教學過程中增減內(nèi)容的具體體現(xiàn)】
片段1:導課及燃燒條件滅火原理的教學
導課:同學們,今天降溫了,冷不?生回答:冷!既然冷,咱們烤火如何?學生:好!
(一)1.教師讓學生點燃玻璃棒和鐵棍。點不著。2.再給學生點小木條。點小木條時,教師要故意掣肘,讓小木條碰到火焰但點不著。3.點燃小木條,插在橡皮泥上然后用燒杯倒扣,小木條熄滅。
(二)事實上,科學探究常常使用的方法是控制變量法,通過實驗設計,可以讓我們對事物的認識由表及里,還可以升華它們的相互關系,下面觀摩演示實驗并討論。
教師完成紅磷白磷燃燒演示實驗,組織學生對燃燒條件進行探究
(三)教師:燃燒三個條件缺一不可,而滅火只要具備一個就可以滅火,這就是滅火原理。
評價:上述片段在教學中占用時間大概5分鐘即可以完成
片段2:易燃物易爆物教學:學生在教室里點燃小鞭炮,一個是正常的,一個將它中間掰開,直接點燃火藥。然后投影出示。
1.易燃易爆物的圖標和安全知識
2.生成、運輸、使用和儲存易燃易爆物的注意事項
評價:上述教學中占用時間也是3分鐘左右。
片段3:碰到火災你怎么自救或逃生?
播放視頻:火場自救方法
投影展示:(1)觸目驚心的最近4次嚴重火災事故
(2)火災中死亡人員的原因科學分析
教師總結:看了上面的視頻資料。說明確立安全意識,掌握逃生技能對我們來講意義多么重大!因此,圍繞本節(jié)內(nèi)容,我們要組織同學開始拓展研修學習。
投影展示:(1)研修主題:珍愛生命,關注能源。
(2)研修時間:現(xiàn)在開始一個月。
(3)研修課題:火的使用是如何促進人類誕生的,早期的人類用火催生了多少化學發(fā)現(xiàn),目前最主要能源,存在何種能源危機、新能源展望。
教無定法,貴在嘗試。核心素養(yǎng)是教學設計的考量因素,也體現(xiàn)著設計者的個性和風格、理念和積累,展示的是教師的特色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