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雯
(福建省南安第一中學,福建 南安)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現(xiàn)代教育不僅要傳授給學生基礎知識和簡單技能,更多的關注點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和科學素養(yǎng),讓其成為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新型人才。作為以學術研究為基礎的高中物理,將物理學史與物理課堂相融合,使其成為一體化教學手段,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時清楚地認識到物理與社會發(fā)展的關系,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科技術與素養(yǎng),提高物理教學質量。
物理學在人類的發(fā)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斷地引領人們深入大自然,為人類探索宇宙的奧秘指引了方向。隨著物理學的不斷發(fā)展,在物理學家及研究者孜孜不倦的探究拓展下,物理學逐漸形成了一定的結構,并不斷進步、完善。物理學史也就是前輩在原有的物理知識中,在持續(xù)不斷的探究中,及時補充人類對于物理的認知。傳統(tǒng)的物理課堂多是教師照本宣科,學生對復雜的物理不感興趣,被動地接受物理知識,無法滿足心理需求,教學效果不明顯。因此,了解物理學史,將物理學史有效融入物理課堂教學中,這是時代的進步和發(fā)展的需求,也是現(xiàn)代化教育的綜合體現(xiàn)形式。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大多數(shù)學校依然以考試成績作為最終教學目標,過度關注成績,這也造成了教師不斷地研究考試要考的知識內容,教學內容也以考試為依據(jù),物理教師無法認識到物理學史的重要性,不會去學習研究物理學史,更遑論將物理學史融入課堂教學當中了。物理學史是物理知識形成與發(fā)展的重要歷史,它包含了現(xiàn)有物理知識的形成與發(fā)展,詳細介紹了物理學知識的探究過程,這對幫助學生理解物理知識結構,形成物理學體系有重要的作用。因此,物理教師要多學習物理學史,將物理學史融入相關知識的講解中,借助豐富有趣、充滿探究性的物理學歷史故事,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降低物理學習難度。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高中一年級物理“自由落體運動”時,如果教師對物理學史較為精通,那么就可以在教學中穿插物理學史的內容:亞里士多德是古希臘人,古代先哲,是一位百科全書式的科學家,它提出“物體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正比”的學說,這一觀點曾經(jīng)統(tǒng)治了西方學術界近2000年;后來伽利略在比薩斜塔上的“兩個鐵球同時落地”的實驗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的學說,關于物理落體運動有了更加科學的說法———自由落體定律隨之產生;這一定律似乎不太準確,不同重量的物體只有在真空條件下才可能同時落地,后來美國宇航員大衛(wèi)·斯科特登月后,嘗試將羽毛和鐵榔頭同時扔下,它們同時落地,這也證明了自由落體定律的準確性。如果教師在課堂上將自由落體定律的形成探究史融入物理課堂教學中,那么,學生的理解會更加深刻,對歷史的了解也會更多。
當前,借助現(xiàn)代教學輔助工具來進行教學非常普遍,教師可以借助多種多樣的場景,借助現(xiàn)代科技化教學工具提高學生的自身素質,也可以利用視頻、圖片等幫助學生發(fā)散思維,讓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的同時,接觸更寬廣的物理學知識的發(fā)展歷程,進而做出自己的思考與探究。例如,在教學“萬有引力定律”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這一定律的形成過程,讓學生興致勃勃地學習物理,同時,還可以為學生播放風云二號衛(wèi)星升空的影視片段,提升物理課程趣味性的同時,還能夠引導學生多方位思考,幫助學生形成物理學歷史觀,讓其進行全面思考:萬有引力定律與衛(wèi)星發(fā)射有什么關系?萬有引力定律與什么因素有關?利用萬有引力定律可以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的哪些問題?增強學生學習知識、探究知識、利用知識的能力。
借助現(xiàn)代教學輔助工具在物理課堂教學中融入物理學史,其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充分認識到物理學的發(fā)展過程,讓學生對所學的物理知識有更加深刻的了解,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并且,通過多媒體讓乏味、生澀的物理知識更加形象、系統(tǒng),提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認識程度,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主動學習,還能夠提升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幫助學生發(fā)散思維。
將物理學史有效融入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可以幫助學生清晰地認識物理學理論的發(fā)展,明白科學理論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時代的更新,人類的認知層面會逐漸加深、逐漸完善、更加科學,這對學生形成“事物是發(fā)展的”觀點具有重要作用,也有利于學生形成發(fā)展觀??傊锢韺W史融入物理課堂教學后所產生的價值是無法估計的,尤其是對現(xiàn)在的新課改教育來講,此舉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