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峰
在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品質的網狀拓撲式課堂中,語文閱讀教學是一種指導型學習與自我發(fā)現型學習的結合。在這種自我發(fā)現型學習中,學生必須依靠思考力、感覺力、想象力和批判力,對接觸到的信息進行觀察、分類、鑒別,確定思維目標、問題意識、觀點分析、概念理論表達、建立假設、推理結論。
一、確立教學目標
高中語文課程在積累整合、感受鑒賞、思考領悟、應用拓展、發(fā)現創(chuàng)新等五個方面對學習提出要求,具體落實到閱讀教學網狀拓撲式課堂中,教學目標應當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1.閱讀與鑒賞:批判性閱讀能力提升
(1)獨立閱讀能力的提升。能夠準確表述文本表達的概念、感情與主旨。善于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并進行相關的闡發(fā)、評價和質疑。
(2)個性閱讀能力的提升。調動已有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介入閱讀,思維活動和情感活動必須要始終處于一種積極主動的狀態(tài),以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發(fā)展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3)獨立學習與合作學習能力的提升。注重合作學習,養(yǎng)成相互切磋的習慣。善于展示并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經驗和閱讀成果。構建屬于班級的個性知識體系網絡和自我個性特征鮮明的知識體系網絡。
2.表達與交流:批判性思維能力提升
(1)能夠多角度地觀察生活,充實生活經歷,豐富情感狀態(tài),以負責的態(tài)度陳述自己的看法。
(2)能夠獨立修改自己的見解,通過合作完善自己的觀點,養(yǎng)成共性閱讀習慣,針對文本內容、情感和觀點,能夠形成不少于2000字的書面陳述意見。
(3)在課堂交流與討論中,尊重他人,善于發(fā)現問題與補充意見,基于傾聽的基礎之上可以敏捷應對。表達時有鮮明的觀點和生動充分的材料,具有有說服力和個性色彩。
二、優(yōu)化內容選擇與教學行為
根據蘇教版必修與選修內容設置,按文本題材和體裁不同分為:文言文、古典小說、唐宋詩詞、現代散文、中外戲劇選讀、應用類文體與實用類文體。因受到學校具體教學任務和課程安排的限制,在具體實驗中,涉及的文本包括蘇教版必修五中外戲劇選段閱讀、蘇教版選修《現代散文選讀》以及文科班名著名篇閱讀《紅樓夢人物形象解讀》。
雖然有著文體上的種種差異,但是課堂內容選擇上仍有共性之處:可不教、可以教和必須教三類。相關知識鏈接如文體相關知識、作家作品見解、課文正音注釋等內容可以由學生在預習時完成,是不必教的?;疚谋窘庾x內容也是在課前讓學生自讀完成。重點內容應是:作者想在文本中著重陳述和表達的關鍵信息,不同流派與評論者對這些信息的解讀以及學生基于個體經驗和文本認知基礎之上的自我個性解讀,這是網狀拓撲式課堂的一個重點所在。個性解讀不等于刻意求新,在如今這個創(chuàng)新已是常態(tài)的信息爆炸的時代,真正的個性解讀是對于擁有的資料進行比較、分析之后的批判性吸收,得出的結論也許貌似和別人相同,但是思考的路徑和思維過程是屬于自己的。
三、課堂的編排
網狀拓撲式課堂分為課前網絡預習與初步思考、課堂實時學習討論、課后思維調整完善知識網絡三個部分。
1.課前網絡預習與初步思考
課前網絡預習包括相關知識鏈接如文體相關知識、作家作品見解、課文正音注釋及文本內容解讀。鼓勵學生盡可能大量找尋與文本及提供的關鍵詞相關的內容進行閱讀。
初步思考不僅僅是針對關鍵詞和文本進行分析、閱讀、分類,還需要和作者們達成共識。同一個關鍵詞,同一篇文本,解讀者不同,給出的觀點、思考、認知也就不同。在閱讀的過程中,自己必須嘗試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學生對于閱讀到的觀點必須要有關聯和引申意識,要和自己過去的閱讀經驗、當下的閱讀經驗都鏈接起來。
在課前學習小組的討論中,大家也要理清自己的問題。在閱讀文本、理解關鍵詞以及查閱相關資料時,自己所讀到的觀點、想解決的問題、想弄明白的看法,究竟是什么?作者和同伴說了什么,怎么說的?小組討論中有沒有給出一個自己認可的答案?是全部有道理,還是部分有道理?是否需要提交到課堂上進行討論?閱讀雖然不要求面面俱到,但是一定要尊重文本,學生要真切地體悟到作者想表達什么,然后才是自己針對這種表達的閱讀、思考與思辨。小組同伴之間,知識網絡要有結點接觸,將自我的認知小網融入小組的大知識網,并形成書面看法。
2.課堂實時學習討論
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界定關鍵詞和分析討論。在課前學習中結合文本對關鍵詞給出的解讀,自己閱讀到的文本,對于文本給出的解讀,針對這樣幾方面內容,同關鍵詞的幾個組分別進行2-3分鐘交流之后,師生就其中的共性和異處進行討論。將一些新鮮的、經討論之后認定為可靠的知識納入自己的知識網絡,像網狀拓撲那樣蔓延展開。
3.課后思維調整完善知識網絡
課后將課堂分析討論的內容重新完善,補充到自己的知識體系中。將自己對文本的解讀形成一篇主題關鍵詞閱讀報告。具體包括以下內容:
第一部分:觀察與研究:預習與思考階段
(1)針對文本和關鍵詞,設計一份試驗性的書單(包括名著、文章、影視文學、名言等)。可以參考圖書館目錄、專家的建議與課本后的積累與應用專題內容。
(2)細讀文本,瀏覽書目,明確文本中自己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和關鍵詞內涵?;诖?,選擇至少三篇觀點不同的文章,分別厘清其中的主要概念與觀點,寫出自己贊同或不贊同的理由。
(3)與小組同伴討論自己的看法,記錄下他們的看法,看一看與自己一致、不一致或自己沒有想到的觀點;或者觀點相同,但思維路徑不同的,寫下自己的看法。
第二部分:分析與討論:課堂實時討論階段
在課堂上呈現出小組預習討論內容。先闡述共通性的觀點,清楚界定這些觀點與關鍵詞、文本的關系。解讀關鍵詞的內涵或某個觀點時,必須有文本的原文進行佐證。討論不同觀點時,強調有理有據地陳述和分析,做到自圓其說,以訓練學生的思辨能力。
第三部分:思考與完善:課后思維調整階段
經過課堂討論之后,自己的思考結果中是否有需要調整的地方,在此部分進行說明。
實驗和實踐證明,這樣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網狀拓撲式課堂教學程序設計,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