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秭歸縣沙鎮(zhèn)溪鎮(zhèn)中心小學 湖北宜昌 443611)
成績不好的學生我們通常叫做學困生。而之所以會出現(xiàn)學困生,和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性格等等都有直接的關系。不過只要能夠讓家庭和學校之間采取有效的配合,再通過對學生性格等方面的了解,并采取有效的教學措施,那么就能夠有效的解決這方面的問題。
家長是孩子的啟蒙教師,孩子的性格如何,與家長的教育有著直接的關系。不過因為家長以及家庭的關系,導致孩子很少得到家長的教育,具體變現(xiàn)如下:[1]
1.農(nóng)村家長自身文化程度不高,因此將所有的希望都給予到了孩子身上,希望他們將來能夠有出息,所以一味的關心孩子的學習情況,而對他們的內(nèi)心想法并不是特別的關注。
2.很多家長疲于工作,無法抽出時間去管教孩子,而且由于是獨生子女,對孩子都比較溺愛,對于孩子提出的要求能答應就答應,但是在對孩子的教育方面,則全部交給了學校。[2]
3.一些農(nóng)村家長采用簡單粗暴的方式教育孩子,如果孩子學習成績達不到理想要求,不是打就是罵,這樣不但起不到良好的效果,反而還讓他們產(chǎn)生了逆反心理,這對于孩子的成長是十分不利的。
4.父親和母親在管教孩子的方式上不一樣。通常都是一方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比較嚴厲,而一方則是采用溺愛的方式。這樣無法讓還在在嚴厲和溺愛中轉化。
1.創(chuàng)建家長學校,充分展現(xiàn)出家庭教育的作用。
家長是孩子的啟蒙教師,所以家庭教育的好壞,能夠很大程度的決定孩子的成長。家庭教育,通常表現(xiàn)在平時的言談舉止當中,而且還擁有很強的感染力,這是學校教育很難達到的作用。所以,創(chuàng)建家長委員會,改善家校合作的管理方式,按時舉行家委會,并通過對學校教學方案的了解,來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教育。此外,還要認真研究學生所出現(xiàn)的心理變化。家長如果可以形成有效的配合,就能夠順利的進行教學工作。家長如果和學校進行配合,那么就能夠以最快的了解學生在平時學習期間所存在的問題,并可以通過認真的分析,來幫助學生進行解決。家長要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并且自己也要通過家委會,來進一步的提高自身的素養(yǎng),然后把自己的行為寓教于行。
2.創(chuàng)建家長培訓制度,優(yōu)化家庭教育環(huán)境。
若想要加強家長的教育能力,可以通過觀看教育專家的講座,這樣家長就能夠對如何教育孩子有一個全新的認識。同時孩子最好能夠和家長一同進行觀看,并進行互相交流,找到最合理的教育方法。比如,孩子可以要求父母,以后如果遇到問題,要坐下來心平氣和的商量,不要非打即罵;而作為家長,則可以向孩子提出,在遇到困境的情況下要勇敢,并且要對自己有自信。這樣的溝通方式,能夠讓家長和孩子逐漸的形成朋友關系,這樣一來就能夠更加融洽的相處,進而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完成互相進步的目標。
3.創(chuàng)建以家庭教育為補充的教育網(wǎng)絡。
這些年以來,很多的農(nóng)村學校都創(chuàng)建了以家庭教育為補充、并利用社會資源的教育網(wǎng)絡。在農(nóng)村小學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方面,最好能夠對出現(xiàn)學困生的原因進行總結,以及有效掌握學困生轉化成優(yōu)等生的方法,并號召學生和他們的父母一同參與學習,對在教育過程中所出現(xiàn)的錯誤進行認真的反思,避免在以后的工作中再次出現(xiàn),這樣一來就能夠很大程度的提升教學工作的水平。[3]
4.教師的作用也至關重要。
教師要拋棄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采用全新的教學方式來指導學生的學習。同時,教師要對學困生的有一個具體的了解,并要用耐心的態(tài)度來教育學困生。在教學期間,要提高教學的趣味性,最好能夠在玩耍的氣氛中讓學生掌握該堂課的教學內(nèi)容。另外,教師在教學期間,在教育優(yōu)等生的同時,也要兼顧學困生,讓兩者的學習水平同時都能夠得到提升。教師可以采用分解目標的方式來降低學習的難度。其主要的作用就是能夠把教學的目標轉化成幾個階段。比如如果層次較小的目標,學生就很容易接受,這樣一來就會降低學習壓力,從而讓他們可以對課堂內(nèi)容有更加深刻地認識。而學生如果能夠完成近期學習目標,那么就能夠使得他們形成成就感,這樣就能夠對學習更加的充滿自信。如果在學習期間,學困生取得了進步,那么教師要給予充分的鼓勵,這樣就能夠更好的促進他們的學習熱情。另外,教師要對學困生進行耐心的輔導,也就是說在課前先對他們進行指導,讓他們的腦海中先對學習內(nèi)容有一個初步的了解,這樣在聽課的時候就會以往更加的容易掌握所學的內(nèi)容。如此一來,學困生的學習成績就會得到提升。[4]
之所以會出現(xiàn)學困生,和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性格等等都有直接的關系。所以這就需要讓家庭和學校之間采取有效的配合。而想要做好這方面的教育工作,那么就一定要創(chuàng)建家長學校、家長培訓制度以及以家庭教育為補充的教育網(wǎng)絡。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無論是家長還是學校,都要進行認真的研究,找到更為完善的教育方式,這樣才能夠將更多的學困生轉化成為優(yōu)等生。
[1]林秀金.學困生的教育勢在必行[J].新課程學習(上),2013,(08):138.
[2]邢成萍.農(nóng)村小學學困生轉化要與家校社會合作[J].未來英才,2017 (1).
[3]周順康.淺談農(nóng)村小學學困生轉化策略[J].華夏教師,2016,7.
[4]褚克艷.農(nóng)村小學“學困生轉化”的探索.[J].教書育人(教師新概念).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