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希雙 許云濤
【摘 要】 本文從習近平新時代民生幸福思想的形成背景、民生幸福思想的內涵、思想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民生幸福思想的實現路徑等方面對不同學者的觀點進行了綜述,分析了相關的研究成果以及存在的不足之處。
【關鍵詞】 習近平;新時代民生幸福思想;綜述
“民生連著民心,民心牽著國運”,民生問題從古至今一直都是國家領導者關心和著重解決的問題,當前,習近平總書記的民生幸福思想作為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時代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黨的十八大召開至今,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民生問題發(fā)表重要講話,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觀點和論斷,逐漸形成了系統(tǒng)豐富的新時代民生幸福思想。其內容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關于習近平民生幸福思想形成背景。筆者以習近平民生幸福思想的背景為邏輯起點,對其相關背景進行有效的梳理,進一步探究習近平民生幸福思想。通過對當前已有研究成果的梳理發(fā)現,大多數學者都從歷史淵源、理論來源、主觀條件以及現實依據等視角初步探討習近平民生幸福思想的形成背景。從歷史淵源的角度來說,劉剛認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民生思想奠定的文化積淀;馬克思主義民生思想奠定的理論基石;豐富人生閱歷和施政經歷奠定的實踐基礎?!?[1]劉開法認為:“中國傳統(tǒng)的民本思想有其固有的階級局限性,而其中的優(yōu)秀成果為習近平的民生思想提供了重要的歷史和思想理論素材。”[2]從理論來源的角度來說,韓琳認為:“黨在不同時期不同階段的民生思想和理論為習近平的民生思想提供了基本的原則和遵循,奠定了其民生思想的理論基礎?!盵3]官慧、林勇認為:“中國傳統(tǒng)民本思想、馬克思及其繼承者毛澤東、鄧小平等新中國歷代領導集體民生思想就是習近平民生思想的重要理論來源?!盵4]從現實依據的角度來說,林佳雄等人認為:“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發(fā)生轉化,民生思想建設進入了新時代,并且認為我國的國情、黨情、世情的現實依據起決定性作用?!盵5]從主觀條件來說,劉剛認為習近平民生幸福思想形成的主觀條件首先是他的紅色基因;其次總書記經常深入基層,了解老百姓的生活;最后是他豐富的從政經驗。[6]
第二,關于習近平新時代民生幸福思想的主要內涵。在主要內涵方面不同學者從不同的角度擴展了其內涵。這些論述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從為了促進社會經濟發(fā)展而采取的一系列改革方針和戰(zhàn)略布局來提升民生幸福這個層面出發(fā)對其內涵進行解讀。林祖華從人民主體地位、制度建設、經濟建設、守住底線思維、公平正義等視域闡述習近平民生幸福。[7]侯為民具體從中國夢戰(zhàn)略目標、全面深化改革的出發(fā)點和歸宿點、中國經濟新常態(tài)的意蘊三個維度闡釋了習近平的民生思想。[8]李春華認為,習近平總書記所發(fā)表的關于民生的重要論述,涵蓋了人民百姓生活的各個方面,形成了包括物質民生、政治民生、文化民生等在內的系統(tǒng)的民生思想。[9]
第二類是將民生幸福思想的理論建構為主要內容。劉開法從習近平民生觀的核心思想和精髓、習近平民生觀的根本政治立場、習近平解決民生問題的原則和實現路徑三個方面解讀了其思想的基本內涵。[10]許光從以發(fā)展之實富民、以創(chuàng)新之舉利民、以公平之觀為民三個視角闡述了習近平民生思想的科學理論體系。[11]竇孟朔、張瑞認為:“習近平關于民生幸福內涵,既明確了‘民的范疇; 也明確了‘生的內涵;并且還明確了人民幸福生活的目標,即共同富裕、公平正義?!盵12]
第三,關于習近平新時代民生幸福思想歷史地位和歷史作用。絕大數學者都深刻意識到習近平總書記的“民生幸福思想”影響著國家和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關系著我國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成敗,關乎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官慧、林勇認為,民生幸福應該是黨的工作的出發(fā)點和目標,民生發(fā)展需要人民的參與,其成效也應由人民來評價。[13]王道勇認為,我們黨行動的永恒指向是努力實現人民生活幸福和社會和諧穩(wěn)定。[14]嚴雄飛、熊南飛認為,習近平視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本。[15]陳理認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與民生建設的有機統(tǒng)一,為民生建設注入了新的靈魂。[16]
第四,關于習近平新時代民生幸福思想的實現路徑研究。對于習近平民生幸福思想的實現路徑研究,視角多維、成果漸豐。官慧、林勇從民生實踐的視角,主張進行民生建設和改善。[17]李春華認為,創(chuàng)造美好幸福的生活既要靠人民百姓的辛勤勞動,也要靠黨的正確領導。[18]劉開法認為:“堅持以人為本,樹立科學的政績觀和科學的發(fā)展觀,是習近平解決民生問題的原則和實現路徑?!?[19]周蘊蓉從解決民生問題的總體思路、把握改善民生的度、抓住民生工作的重點、解決民生問題的關鍵、解決民生問題的根本途徑等方面提出了解決民生問題的正確策略。[20]韓喜平、孫賀認為,要破解一切民生問題、解決好民生問題,經濟發(fā)展是必要條件,因此要統(tǒng)籌兼顧經濟發(fā)展與改善民生。[21]袁婷認為,要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須鼓勵社會力量投入民生建設,不僅要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還要發(fā)揮市場和社會組織的作用。[22]韓喜平、鞏瑞波從“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的視角導出全面深化改革是確保民生公正均衡的重要手段,并通過深化改革實現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fā)展的成果。[23]林祖華認為,民生建設必須首先解決生存問題,生存民生是當下民生建設的底線,要遵循漸進發(fā)展的發(fā)展道路推進民生工程建設。[24]
總而言之,目前學術界關于習近平新時代民生幸福思想的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但也取得了較為豐碩的研究成果。在研究內容上,關于習近平新時代民生幸福思想某一方面的研究比較系統(tǒng)深入,并已獲得了較多的研究成果。但進行研究不僅要關注部分,還要關注整體,對整體的研究更具有系統(tǒng)性,對部分的研究難以代替整體性研究,因此筆者認為學界應立足于習近平民生幸福思想整體視角進行系統(tǒng)性的研究。在實踐路徑上,大多停留在理論的研究上,文獻研究法運用的相對來說比較多,每種研究方法都有其自身的優(yōu)點,所以對于習近平民生幸福思想的實踐路徑的研究應該理論聯系實際,運用多種研究方法,從而實現研究的深度與實效性。
【參考文獻】
[1] 劉剛.習近平民生觀研究綜述[J].傳承,2016(01)10-11.
[2][10][19] 劉開法.習近平的民生觀研究[J].前沿,2013(6)4-7.
[3] 韓琳.論習近平的民生觀[J].大連干部學刊,2014(7)18-20.
[4] 官慧、林勇.習近平民生思想的特征與共同價值初探[J]. 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07)18-24.
[5] 林佳雄、宋玉忠、郭清燕.習近平民生思想產生的條件[J].學理論,2018(05)15-17.
[6] 劉剛.習近平民生觀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7.
[7][24] 林祖華.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民生思想探析[J].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16(5)5-10.
[8] 侯為民.習近平民生思想的三個維度——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體會之七十四[J].前線,2015(02)57-59.
[9] 李春華.民心關乎國運——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體會之七十六[J].前線,2015(02)63-65.
[11] 許光.習近平民生思想的價值意蘊與理論創(chuàng)新[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17(05)110-117.
[12] 竇孟朔、張瑞.論習近平的民生幸福觀[J].科學社會主義,2015(05)54-59.
[13][17] 官慧、林勇.習近平民生思想的特征與共同價值初探[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07)18-24.
[14] 王道勇.努力實現人民生活幸福與社會和諧穩(wěn)定——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體會之七十三[J]. 前線,2015(02)54-56.
[15] 嚴雄飛、熊南飛. 習近平的歷史文化思維探究[J].中國市場,2016(24)280-281.
[16]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建設道路》課題組,陳理.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關于民生建設的新思想新舉措[J].黨的文獻,2015(03)20-28+64.
[18] 李春華.民心關乎國運——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體會之七十六[J].前線,2015(02)63-65.
[20] 周蘊蓉.試論習近平民生思想特色[J].求實,2015(08)4-10.
[21] 韓喜平、孫賀.習近平民生思想研究[J].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15(2)14-18.
[22] 袁婷.牢牢把握新常態(tài)下民生工作的主動權:學習習近平關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論述[J].前進,2015(9)30-32.
[23] 韓喜平、鞏瑞波.“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的民生導向解析[J].南京社會科學,2015(8)1-7.
【作者簡介】
楊希雙(1994.6—)女,漢族,湖南岳陽人,湖南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社會發(fā)展理論.
許云濤(1994.4—)男,漢族,湖南汨羅人,湖南科技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