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生
(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區(qū)人民醫(yī)院病理科 漯河462000)
卵巢惡性腫瘤為常見的女性生殖器官腫瘤,卵巢上皮癌為其中的常見類型,因其內(nèi)分泌機制較為復雜,早期患者癥狀多不明顯,發(fā)現(xiàn)時多已發(fā)生轉移,惡性程度相對較高,且目前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同時缺乏診斷該疾病敏感性和特異性的方法[1]。相關研究認為[2],明確卵巢上皮癌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的生物標志物及分子機制,在提高卵巢上皮診斷率及病情進展監(jiān)測上,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血管生成擬態(tài)(Vasculogenic Mimicry,VM)為內(nèi)皮細胞未參與下細胞表型出現(xiàn)自身變形和基質(zhì)重塑,繼而形成特有的微循環(huán)管道,可促進癌細胞侵襲和轉移。E-鈣黏蛋白為重要的黏附因子,是血管生成擬態(tài)結構中,癌細胞與癌細胞之間、癌細胞與基質(zhì)間黏附的關鍵要素,與癌細胞的生物學行為關系密切[3]。故選取我院收治卵巢病變患者的卵巢上皮組織切片為研究對象,旨在分析VM與E-cad在人卵巢上皮癌組織中的表達及意義,為卵巢上皮癌的病情監(jiān)測及預后判斷提供一定的臨床依據(jù)。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8月~2018年2月收治的110例卵巢病變患者卵巢上皮組織切片為研究對象,其中卵巢上皮癌86例,卵巢上皮良性腫瘤24例。卵巢上皮癌患者年齡37~78歲,平均(52.10±7.83)歲;卵巢上皮良性腫瘤患者年齡36~73歲,平均(51.93±7.52)歲。比較兩組臨床資料,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入組標準 納入標準:均經(jīng)病理組織確診卵巢病變,且接受手術治療者;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曉參與本研究,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非上皮卵巢腫瘤者;入院前已行手術治療或入院后手術接受其它治療者。
1.3 檢測方法 (1)分別選取5張切片,1張進行HE染色,1張進行E-鈣黏蛋白(E-cad)免疫組化染色,1張進行CD34-PAS染色,1張使用PBS液進行陰性對照組,1張備用。(2)HE染色:將切片放于載玻片上于60℃烤箱中過夜烘干,隨后放入二甲苯溶液1、2中浸泡10 min,再放入酒精溶液中進行梯度水化,于流動水下沖洗干凈,進行蘇木素染色2 min、1%鹽水酒精中進行分化數(shù)秒、1%氨水返藍數(shù)秒、伊紅染色,酒精脫水,二甲苯溶液透明,隨后封片,晾干,于顯微鏡下進行觀察。(3)免疫組化染色:同HE染色水化后,使用pH值7.4~7.6的PBS液浸泡3次,每次持續(xù)5 min,過蒸餾水,放入沸騰的檸檬酸抗原修復液中繼續(xù)加熱(210℃加熱至冒氣后調(diào)至130℃中加熱2.5 min),加熱鍋外冷水降溫20 min,過蒸餾水,室溫下進行去離子阻斷,PBS沖洗,滴加養(yǎng)血清進行封閉,隨后進行一抗、二抗、DAB顯色、蘇木素染色、鹽酸分化、氨水返藍、酒精脫水、二甲苯溶液透明,封片,晾干,于顯微鏡下進行觀察。(4)CD34-PAS染色:在DAB顯色后于鏡下觀察內(nèi)皮細胞CD34著色后,立即給予流動水沖洗,蒸餾水水洗,滴加PAS,再次沖洗、過蒸餾水后滴加Schiff試劑恒溫反應15 min,隨后沖洗、蘇木素染色、鹽酸分化、氨水返藍、酒精脫水、二甲苯溶液透明,封片,晾干,于顯微鏡下進行觀察并進行結果判定。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觀察兩組VM、E-cad表達情況,分析VM、E-cad表達與卵巢上皮癌患者臨床病理資料的關系。判定標準:CD34陽性顆粒分布于血管內(nèi)皮細胞膜中,PAS陽性呈紫紅色,表達于血管壁基膜,鏡下觀察CD34陰性癌細胞圍成PAS陽性基膜樣不規(guī)則血管樣結構,且周圍無炎性細胞、無出血壞死,即可判定為VM;E-cad陽性顆粒表達與細胞膜/漿中,采用半定量積分法進行判定,其中棕褐色3分、棕黃色2分、淡黃色1分、不顯色0分,高倍鏡下10個視野陽性細胞比例為0計0分,為 1%~10%計1分,11%~50%計 2分,51%~80%計3分,80%以上計4分,前后積分相加,總分0~3分為陰性表達,3分以上為陽性表達[4]。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行t檢驗,用(±s)表示,相關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關系數(shù),同時采用Logistic回歸進行多因素分析,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VM、E-cad表達情況 卵巢上皮癌組織中,VM陽性表達率為58.14%(50/86),陰性表達率為41.86%(36/86),E-cad 陽 性 表 達 率 為 47.67%(41/86),陰性表達率為 52.33%(45/86);卵巢上皮良性腫瘤組織中,VM陽性表達率為0.00(0/24),陰性表達率為 100.00%(24/24),E-cad陽性表達率為79.17%(19/24),陰性表達率為 20.83%(5/24)。兩組VM、E-cad陽性表達率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
2.2 卵巢上皮癌組織中VM、E-cad陽性表達與病理參數(shù)的關系 VM、E-cad陽性表達與腫瘤直徑、病理類型等參數(shù)無明顯關系,差異不顯著,P>0.05;在腫瘤分期、分化程度、淋巴及腹腔轉移等參數(shù)方面,在腫瘤分期越高,分化程度越低,有淋巴及腹腔轉移的情況下,VM陽性表達越高,E-cad陽性表達越低,差異顯著,P<0.05。且經(jīng)Spearman相關分析,VM陽性表達與E-cad陽性表達呈明顯負相關,r=-0.674,P<0.05。見表 1。
表1 卵巢上皮癌組織中VM、E-cad表達與病理參數(shù)的關系
2.3 Logistic多因素分析 將單因素分析存在顯著差異的因子導入Logistic回歸模型中進行多因素分析,發(fā)現(xiàn) VM 陽性表達(or=3.976,95%CI1.326~9.820,P<0.05)、E-cad陽性表達(or=0.571,95%CI0.237~0.918,P<0.05)、腫瘤分期(or=7.604,95%CI2.286~19.335,P<0.05)、淋巴及腹腔轉移(or=4.625,95%CI1.389~12.517,P<0.05)為卵巢上皮癌疾病進展的獨立危險因素。
卵巢癌的腫瘤血管生成包括血管生成、血管形成、血管生成擬態(tài)三種方式,腫瘤新生血管與其惡性生物學行為密切相關。VM由侵襲性癌細胞圍成,癌細胞與血流之間僅隔有一層PAS陽性基底膜樣物,由于缺少血管內(nèi)皮細胞屏障,癌細胞很容易在自身釋放的蛋白水解酶和血流沖擊下,穿透PAS陽性基底膜樣物進入血液中,成為癌組織的功能性微循環(huán),在腫瘤侵襲和轉移中發(fā)揮關鍵作用。相關研究顯示[5],VM陽性表達卵巢上皮癌患者更容易發(fā)生血行轉移,且生存周期較VM陰性表達患者低。E-cad為鈣離子依賴性跨膜蛋白,基因定位于16q221,為上皮細胞標志物及重要的黏附因子,在胚胎發(fā)育、細胞分化、形態(tài)學及維持上皮極性與完整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異常表達為分子離散的基礎,E-cad表達降低,細胞間黏附松散,細胞內(nèi)骨架的固定作用降低,有自身變形能力,促進VM形成,是VM發(fā)生的重要機制之一[6]。本研究結果顯示,卵巢上皮癌組織中,VM具有較高的陽性表達率,E-cad具有較低的陽性表達率;在腫瘤分期越高,分化程度越低,有淋巴及腹腔轉移的情況下,VM陽性表達越高,E-cad陽性表達越低,且二者呈顯著負相關,有顯著性差異,P<0.05;VM、E-cad陽性表達、腫瘤分期、淋巴及腹腔轉移為卵巢上皮癌疾病進展的獨立危險因素。綜上所述,VM與E-cad在人卵巢上皮癌組織中存在明顯的異常表達,且與腫瘤分期、淋巴及腹腔轉移共為卵巢上皮癌疾病進展的獨立危險因素,可作為預后判斷的客觀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