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p>
(河南省濟源市人民醫(yī)院急診科 濟源459003)
急性心衰患者可因合并左室前后負荷過重、心律失常、心肌損傷、心臟瓣膜病等降低心肌收縮力、排血量、增高左室舒張末期壓力,主要表現(xiàn)為呼吸困難、心悸、氣短胸悶、缺氧缺血等癥狀[1]。急性心衰引發(fā)快速心律失常時,心臟射血功能受到抑制,可加重心衰癥狀,增加死亡率,不利于患者預后。在給予常規(guī)抗心衰治療的同時及時、有效控制心律失常十分關鍵。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96例急性心衰并快速心律失?;颊邽檠芯繉ο?,評估胺碘酮治療急性心衰并快速心律失常的臨床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從我院2013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急性心衰并快速心律失?;颊咧校x取符合入組標準的96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48例。對照組男26例,女22例;年齡41~64歲,平均(54.8±1.3)歲;右心衰6例,左心衰42例;心功能Ⅱ~Ⅲ級29例,Ⅳ級19例。研究組男27例,女 21例;年齡 41~63歲,平均(54.7±1.2)歲;右心衰7例,左心衰41例;心功能Ⅱ~Ⅲ級28例,Ⅳ級20例。兩組患者基本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我院醫(yī)學倫理會批準后實施。
1.2 入組標準 納入標準:患者均滿足《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2014》[2]中急性心衰診斷標準,以及《2015年歐洲心臟病協(xié)會關于冠心病和左室功能障礙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治療和心臟性猝死預防指南的解讀》[3]中快速心律失常診斷標準;患者與其家屬均知曉并簽字同意此次診治方案。排除標準:哺乳或妊娠期女性患者;合并造血系統(tǒng)、肝腎功能異常者;對研究用藥物過敏者;中途放棄治療者。
1.3 治療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給予低脂、低鹽飲食,指導充分休息、確保睡眠時間和質量,維持酸堿平衡,強心,利尿,糾正水電解質紊亂等處理。在此基礎上,對照組給予酒石酸美托洛爾片(國藥準字H31021417)口服,2 次 /d,開始劑量 6.25 mg/d,持續(xù)給藥1周后,根據(jù)患者病癥將藥物用量調整至6.25~12.5 mg/d。研究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給予胺碘酮(國藥準字H20052294)治療,首劑給藥量為3 mg/k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 ml靜脈注射,于10 min內注射結束,若給藥15 min后患者心律失??刂撇患眩貜徒o藥150 mg,不得超過3次,隨后給予靜脈微量(1.0 mg/min)泵入6 h,6 h后調整泵入速度為0.5 mg/min,根據(jù)患者血壓、心律、心率、血氧調整藥物劑量,24h內胺碘酮劑量不得超過2000mg。
1.4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療效、心功能及心電圖改善情況。(1)療效判定:治療后,患者心律失常得到糾正,癥狀消失,心功能分級為Ⅰ級,心率正常,為顯效;治療后,患者各項生命體征明顯好轉,心電圖檢查未見心律失常,心功能分級改善1級以上,為有效;患者癥狀無明顯改善或持續(xù)惡化,為無效。治療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2)治療前后患者均接受超聲心動圖檢查,測定左室舒張末期內經(jīng)(LVEDd)、每搏心輸出量(SV)、左室收縮末期內經(jīng)(LVESd)、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3)治療前后患者均接受心電圖檢查,觀察QT離散度及心率變化。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軟件錄入和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行t檢驗,以(±s)表示,計數(shù)資料行χ2檢驗,以%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3.75%,高于對照組的66.67%,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心功能比較 治療前,兩組心功能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研究組LVEF、SV高于對照組,LVEDd、LVESd 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 2。
表2 兩組心功能比較(±s)
表2 兩組心功能比較(±s)
治療后LVEF(%) SV(L/min) LVEDd(mm) LVESd(mm)研究組對照組組別 n 治療前VEF(%) SV(L/min) LVEDd(mm) LVESd(mm)48 48 t P 33.88±0.83 33.87±0.82 0.059 3 0.952 8 3.14±0.22 3.15±0.21 0.227 7 0.820 3 65.82±3.84 65.81±3.83 0.012 7 0.989 8 58.92±2.96 58.91±2.95 0.016 5 0.986 9 50.71±1.32 45.32±0.98 22.714 4 0.000 0 4.72±0.33 4.26±0.28 7.363 9 0.000 0 55.86±3.16 60.56±3.05 7.414 3 0.000 0 51.25±3.04 56.42±3.02 8.358 9 0.000 0
2.3 兩組QT離散度、心率比較 比較兩組患者QT離散度、心率,治療前,組間數(shù)據(jù)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均低于對照組,組間數(shù)據(jù)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QT離散度、心率比較(±s)
表3 兩組QT離散度、心率比較(±s)
治療后QT離散度(ms) 心率(次/min)研究組對照組組別 n 治療前QT離散度(ms) 心率(次/min)48 48 t P 53.26±2.11 53.24±2.12 0.046 3 0.963 1 96.58±1.15 96.52±1.14 0.256 7 0.798 0 31.52±3.13 41.13±3.68 13.781 6 0.000 0 66.98±4.02 79.11±4.11 14.617 7 0.000 0
心律失常指激動發(fā)生于竇房結以外或竇房結激動異常,激動傳導緩慢、阻滯或經(jīng)異常通道傳導,導致心臟搏動頻率和節(jié)律異常,可單獨發(fā)生,也可并發(fā)于心血管疾病中[4]。臨床治療主要通過糾正心臟病理改變、規(guī)避誘發(fā)危險因素,以減緩病情、改善預后,當前西醫(yī)學治療心律失常效果較為顯著,但在用藥后容易引發(fā)新的心律失常。胺碘酮屬Ⅲ類抗心律失常藥物,同時具有一定的Ⅰ類及Ⅳ類抗心律失常藥物作用,電生理效應為延長心肌阻滯有效不應期和動作電位時程,降低傳導速度,促進消除折返激動;且具備輕度非競爭性α、β腎上腺素能抑制作用,抑制心房、心肌傳導纖維快鈉離子內流,減慢傳導速度,降低竇房結自律性,但靜息膜動作電位高度和電位不受影響[6]。同時還可擴張冠狀動脈及周圍血管,直接作用于心肌動脈平滑肌上,降低外周阻力,加大冠脈血流量,減少心肌氧耗量,維持心輸出量,且無明顯的負性肌力作用,靜脈給藥后親和力高,在組織內轉運緩慢,半衰期較長,因此給藥時還需要考慮藥物殘余效應,把握劑量[6]。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3.75%,高于對照組的66.67%,P<0.05;治療后,研究組LVEF、SV高于對照組,LVEDd、LVESd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研究組QT離散度、心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與祝永福[7]的研究結果相似。綜上所述,胺碘酮治療急性心衰并快速心律失常,可快速糾正心律失常,改善心功能,提升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