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騰
(重慶市云陽雙江中學校 重慶 云陽 404500)
從概念性方面來闡述,所謂自主探究學習主要由兩部分構成,其中一部分是自主學習能力,與之相對應的另外一部分即為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兩者共同配合最終形成自主探究學習。傳統(tǒng)的高中物理教學方法已經不能夠適應當前教學目標的要求,教師要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能力,鼓勵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日常教學活動中,鼓勵學生思考并提出疑問,教師在解答疑問的同時要融入不同知識點內容,同時還要適當對學生予以引導,這種方式能夠提高學習效率,達到預期教學效果。
課堂學習氛圍的營造是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關鍵的一步,只有良好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和氛圍,才能促使學生的活躍思維得以施展,從而激發(fā)他們自主探究的能力和興趣。按照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整個課堂都是以教師為主,從而使得高中生根本沒有絲毫的創(chuàng)新意識,自主能力更是難以得到培養(yǎng),以至于他們對于很多基礎知識的學習,也僅僅只能被動地接受、記憶。而這無疑也極大地限制住了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能力。因此,作為高中物理教師,應該明確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能力的重要性,在讓學生接受知識的同時,也要有意識地將探究式教學法應用于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之中。
比如:在講到高中物理“摩擦力”這一節(jié)課程時,以汽車剎車時,如何才能使其產生最大的制動力為例。關于這個問題,很多學生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會一致認為剎車的輪子不轉動時,制動力最大,然而事實卻并非如此。針對學生的錯誤回答,教師在課堂上進行及時指正,即打開汽車上所安裝的防抱死系統(tǒng),就能最大程度上防止汽車車輪不轉動。而用相對科學的物理知識進行解釋,得出的結論則是最大靜摩擦力大于滑動摩擦力的緣故。由于汽車在生活中的使用越來越頻繁,加上這些問題多來源于生活,又能用相關物理知識進行科學的解釋,很容易激發(fā)學生對物理摩擦力以及更多相關知識的學習興趣,也就更有利于良好教學氛圍的營造。
我們知道,學生所學的各門功課是相互關聯(lián)的,與高中物理最相關的科目是語文,許多學生學不好物理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語言基本功,不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展示清楚物理情境,從而使物理的學習變得機械、呆板。所以,我們要刻意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比如,在“楞次定律”的教學中通過實驗演示、理論分析,全面剖析了楞次定律的內涵后,學生最難把握的是“阻礙”兩字的含義,這時,我們應該在引導學生分析該定律所包含的因關系的基礎上,幫助學生用“增反、減同”的結論揭示感應電流磁場與原磁場方向間的關系,拌抓住“增反、減同”的實質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編制判斷感應電流方向的程序,再用相關的典型題幫助學生學會用所編程序處理問題的方法。從而,真正使學生的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學習物理規(guī)律時,要幫助學生明確;運用任何一個物理規(guī)律的基本思路,都應從規(guī)律本身中尋找。并幫助學生用自己的語言理清運用規(guī)律的思路。
在物理實驗中,需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能力。因此教師在開展物理教學中,需要注意以下兩個方面的內容:首先,在準備實驗器材和設備的時候,包括材料和儀器等,需要讓學生進行自主選擇,讓他們找到實驗所需的器材,這是培養(yǎng)學生獨立操作的前提條件;其次,教師在課堂上應該給予學生充足的空間和時間,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究過程之中,足夠的實驗空間和時間是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的保障條件,只有在親身經歷中,學生才會體驗到探究的魅力,從而有所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新。與此同時,教師還應該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對此教師應該盡可能的為學生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通過實驗演示等創(chuàng)造出比較有新意的情景,以此提高學生的注意,激發(fā)他們的好奇心。例如,在靜電屏蔽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shù)囊胍粋€演示電極鳥籠的實驗對靜電屏蔽現(xiàn)象進行演示。這個實驗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親眼看到小鳥在極高電壓下的安然生存。此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小鳥為什么會安然無恙?”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
課余時間的把握對于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至關重要。在對物理學科產生相應的興趣之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利用課余的時間來對問題進行分析。在課余時間教師可以與學生進行充分的溝通,與學生探討相應的問題。在加強了師生之間交流的同時,幫助學生掌握和理解學習的內容,課余時間的學習和探究也可以對課上不理解的內容進行相應的回顧,教師在適當?shù)囊龑?激發(fā)學生進行深化的思考。在進行物理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明確教學的主體,重視學生的主導影響,在進行教學之前也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有效科學的學習習慣,加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起到引導的作用,對問題和知識進行提示點撥,鼓勵學生進行自發(fā)的學習,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在物理實驗教學中,可以將實驗部分的操作更多的交給學生來完成,鼓勵學生對物理量進行變化,通過動手操作來對所學的內容進行理解,同時對知識進行定量的分析,深化學生的理解。不同的實驗操作會得到不同的實驗結果,打破學生的定勢思維,鼓勵學生在多個方面對問題進行探討分析,掌握相應的學習方法,通過交流和多次實驗來對問題進行自發(fā)的思考,對實驗現(xiàn)象進行更加細致的觀察和記錄,得到最終的結論。
結語:在物理教學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鼓勵其透過現(xiàn)象大膽猜想,進而在引導學生將結果總結上升為規(guī)律的整個過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實驗能力,從而系統(tǒng)地提升其科學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