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勝琴
(貴陽市六一幼兒園 貴州 貴陽 550002)
研究證明,消除幼兒分離焦慮,有助于幼兒愉快地參加幼兒園組織的各種活動;有助于幼兒與教師及同伴建立良好的關系;有助于幼兒身心健康。為了盡早克服幼兒的分離焦慮,幫助他們建立新的生活條件和教育條件,我在實踐研究中歸納了幾點分離焦慮的緩解政策。
幼兒園是幼兒第一次較正規(guī)地步入集體生活環(huán)境,對培養(yǎng)幼兒社會能力起決定性作用。同時幼兒園生活也是幼兒成長過程中一個關鍵轉折期。當幼兒走出圍著他轉的家庭,走進集體生活,開始他的新生活時,由于幼兒自身條件和所處環(huán)境的不同,幼兒新入園時的表現(xiàn)也各不相同。對初入園的幼兒而言,幼兒園是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幼兒心理上難免會有起伏跌落。他們一生中最大的“分離焦慮”往往就是這時產(chǎn)生的。由此可見,幼兒園的工作至關重要。
(一)創(chuàng)設輕松愉快的物質環(huán)境。1、庭院戶外活動我國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說過:“小孩生來就是好動的,是以游戲為生命的”。圍繞“玩”是幼兒的天性,為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可增添戶外活動環(huán)境的自然情趣和魅力。日本幼兒園注意把一些游戲設施、器材與自然環(huán)境很好的融合起來。如“大樹周圍的攀登架”、“樹上懸掛的繩梯”,使幼兒在自然環(huán)境中自由娛樂。它與機體的快感相聯(lián)系,可消除緊張狀態(tài),從而緩解分離焦慮。
(二)幼兒教師應采用的方案。1、感化幼兒分離焦慮是幼兒的心理特點及早期經(jīng)驗缺乏所致。因此教師應理解、接納幼兒。要善于向幼兒表達喜愛之情,可多用擁抱、拉手等肢體語言,多用溫柔親切的語言,盡量滿足幼兒的合理要求。通過互動初步培養(yǎng)幼兒與教師的親切感,讓幼兒感到教師的友好,轉移幼兒對親人的依戀,以幫助幼兒緩解緊張的情緒。
研究發(fā)現(xiàn),當幼兒與撫養(yǎng)者分離時,如果有其他人陪伴,就能減輕他們的分離焦慮。因而分離焦慮的反應強度也降低。而且幼兒分離焦慮隨年齡的增加而逐漸下降。3-5歲幼兒的分離焦慮程度較高。幼兒入園后的情緒可以因教師的照顧而得到緩解并最終消除。
2、采取針對性措施面對幼兒的焦慮情緒,要分析幼兒的個性特點,有針對性的進行消除。1)哭鬧不穩(wěn)定型:這類幼兒比一般幼兒更明顯。簡單的親近方式和玩具無法消除他們的不安全感。教師應給予更多的關心和用心,多順應多滿足,讓他們感受到教師的關愛,從而使他們喜歡教師,喜歡幼兒園。2)安靜內斂型:性格內向、害羞,表現(xiàn)出一種極不安全感。這類幼兒往往借助玩具來安慰自己,難以親近陌生人。因此,運用循序漸進的方法讓幼兒逐步擺脫焦慮感。3)情緒穩(wěn)定型:一周內情緒穩(wěn)定,無須給予過多安慰。能和教師互動,并主動和教師攀談。針對這類幼兒,教師采取的措施主要是創(chuàng)設輕松愉快的物質環(huán)境和寬松和諧的心理環(huán)境,培養(yǎng)幼兒熱愛教師和幼兒園的情感。
家長應主動配合幼兒園,改變幼兒家庭生活的隨意性,制定與幼兒園相仿的作息時間制度,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生活衛(wèi)生習慣。提高幼兒的人際交往技能等,縮小家園生活的差異,使幼兒更適應幼兒園,緩解幼兒的分離焦慮。
(一)適時分離根據(jù)幼兒產(chǎn)生的“媽媽不見了”的倒退行為,在入園前可以用玩“捉迷藏”的游戲來化解這種倒退,增強幼兒對永久性客體的認識。父母可以先在熟悉的環(huán)境如家中、家附近的空曠地帶幼兒一起玩捉迷藏,讓幼兒找藏起來的父母一方,為了安全起見,父母中的另一方可以陪著幼兒一起找。以后慢慢移至不熟悉的環(huán)境而人又不是太多的地方玩捉迷藏。其目的就是為了增強幼兒對永久性客體的認識。知道只要媽媽是存在的,即使有一會或一段時間看不見了,媽媽最后還是會出現(xiàn)的,以減輕幼兒“媽媽不見了”的擔憂,為親子分離做準備。
(二)調整生活習慣北京師范大學教授陳幗眉教授提出:幼兒在家的生活習慣與作息制度以及幼兒獨立的生活能力,也影響幼兒的分離焦慮。幼兒對父母的依戀,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父母能滿足他們生活的需要,如獨立入廁,獨立穿衣,獨立吃飯,獨立入睡等,不僅可以培養(yǎng)幼兒獨立性,同時增強了幼兒的信心,從而減輕幼兒心理負擔,使分離焦慮有所緩解。
(三)熟悉幼兒園生活環(huán)境幼兒初入園時只有3歲,為了消除幼兒本能的對陌生環(huán)境的不安全感,害怕感,我們可以在其中增加認知因素,化陌生為熟悉。美國心理學家阿諾德在20世紀50年代提出情緒與個體對客觀事物的評估聯(lián)系著。她強調來自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要經(jīng)過人的評價與估量才產(chǎn)生情緒。這種評價與估量是在大腦皮層上產(chǎn)生的。情緒是由這種評定引起的,可以簡單表示為“情境--評估--情緒”。
(四)加強人際交往根據(jù)現(xiàn)狀:現(xiàn)在的幼兒都是獨生子女,他們生活的空間缺乏同伴之間的交流。幼兒進入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如果不同他人交往,他就找不到安全感和歸屬感。心理學研究表明,幼兒對親人的依戀一方面與家庭教育方式有關,另一方面與幼兒成長過程中接觸社會的程度有關。幼兒如果平時較少接觸家庭成員以外的人,較少參與外界的活動和接觸外界的事物,在面對陌生人,陌生的環(huán)境就更容易產(chǎn)生分離焦慮。
通過以上的方法和策略,幼兒減輕了入園時與親人的分離焦慮,并能愉快的適應幼兒園生活。幼兒園與家庭采用科學合理的方法及態(tài)度不僅為幼兒在幼兒園健康成長打下基礎,而且會讓幼兒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為幼兒終生發(fā)展及塑造他們完整的人格奠定良好的生理和心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