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 昕
(鐵嶺廣播電視臺,遼寧 鐵嶺 112000)
基層新聞是指對當前我國基層社會發(fā)展過程中社會輿論、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面貌的新聞特定呈現(xiàn)形式,是豐富基層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工作。新媒體發(fā)展背景下的基層新聞傳播途徑與環(huán)境相繼發(fā)生變化,基層新聞內容形式也日益多樣化。這對基層新聞采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樹立創(chuàng)新意識、深入人民群眾,保證基層新聞采寫的科學性與有效性。因此,有必要深入探討新媒體發(fā)展背景下的基層新聞采寫。
對于年輕受眾來說,短新聞往往比長篇報道更具吸引力。新媒體發(fā)展背景下的基層新聞傳播正式進步碎片化階段,為受眾閱讀新聞、掌握動態(tài)、了解世界提供了便利,也就是說受眾可以利用碎片化時間閱讀基層新聞。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背景下,新媒體獲得了快速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傳統(tǒng)媒體開始轉向新媒體,越來越多的民眾開始依賴手機APP,即利用移動媒體閱讀新聞、掌握動態(tài)、了解世界。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得到了廣泛應用,尤其是對于新聞信息的傳播與分享,換言之,新媒體是用戶獲取、傳播、分享新聞信息的主要載體?;诖?,基層新聞內容生產不再局限于固有形式,用戶可以隨時隨地進行新聞內容生產,這存在一定的隨意性。
新媒體發(fā)展背景下的基層新聞信息日益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基層新聞采寫難度,促使基層新聞采寫朝著多樣化風格發(fā)展。這就勢必造成用戶需求增多,即用戶對移動媒體的選擇日益多樣化,不再局限于同一品牌媒體,換言之,移動媒體固定受眾越來越少,所以基層新聞采寫需要緊隨潮流,積極創(chuàng)新,實現(xiàn)多樣化,提升自身的吸引力。
基層新聞無論是“采”還是“寫”,都要遵循客觀事實原則,深入人民群眾,挖掘有效信息;采用合理性的語言進行信息加工,使之成為具有吸引力的產品。新媒體時代,基層新聞工作者可以多渠道獲取新聞素材,但要想將這些新聞素材變成有價值、有意義的精品,則需要扎實的新聞功底與先進的思維模式的支撐。新媒體發(fā)展背景下的基層新聞采寫應遵循以內容生產為主、用戶體驗為輔的原則,力求創(chuàng)新,使之與新媒體發(fā)展的需求相適應。
基層新聞采寫需要圍繞服務生活進行,這里提及的服務生活主要指的是與廣大人民群眾密切相關的信息內容,具有一定的普遍性,這些基層新聞屬于播報類服務新聞的范疇。創(chuàng)新播報類服務新聞,不僅是時代發(fā)展的需要,而且有利于提升新媒體品牌。從表面上看,傳統(tǒng)媒體與新媒體都針對這些新聞設計了專欄專版,為用戶查閱信息提供便利,但通過了解可以發(fā)現(xiàn),這部分信息存在同質化、不合理的現(xiàn)象。為了避免這種現(xiàn)象的發(fā)生,保證生活信息的質量,需要強化基層新聞采寫。
新媒體時代,基層新聞朝著多樣化方向發(fā)展,受眾思維也日益多元化,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新聞解讀更具個性。所以在實際工作中,基層新聞采寫需要提高對求變思維的重視度,樹立與時俱進的理念,保證采訪、寫作與時代發(fā)展需求相適應。對于基層新聞,需要多角度進行解讀,而非局限于固定形式;同時要積極尋找新的思路,提出新的觀點,換言之,要運用創(chuàng)新性的思維解讀新聞、表達觀點。這種轉變思考角度、創(chuàng)新新聞內容的方式,不僅是提升新聞吸引力的有效渠道,還有利于促進基層新聞事業(yè)健康發(fā)展。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新媒體也不例外。新媒體在豐富基層信息傳播渠道與環(huán)境的同時也帶來了一定的弊端,即新聞信息同質化現(xiàn)象嚴重。所以如何促進基層新聞采寫創(chuàng)新、強化基層新聞信息深度是當前基層新聞工作者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在新媒體快速發(fā)展的今天,無論是新聞傳播渠道還是環(huán)境都發(fā)生了一定的變化,新聞有了新的定義,在報道客觀事實的同時還要解讀時事新聞;用戶可以多渠道獲取新聞信息,對新聞作出評價并進行二次傳播。評論思維對基層新聞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在報道新聞的基礎上闡述新聞事件發(fā)生的原因及其可能帶來的影響,最大限度地滿足受眾的需求。當然,要想提升新聞評價的有效性,就要遵循一定的原則,采用合理的評論方法,比如相似舉例、理論分析等就是具有可行性的新聞評論方法,有利于提升新聞評論的有效性。
隨著新媒體的發(fā)展,新聞工作者對基層新聞的重視度在不斷提升,所以做好采寫工作具有重要意義,落實到具體工作中就是及時獲取基層新聞信息與核心內容。需要注意的是,新媒體發(fā)展背景下的基層新聞采寫是一項有難度的工作,需要新聞工作者增強新聞敏感度,多角度思考問題,全方位探索基層新聞采寫策略,從而促進基層新聞價值作用得到充分發(fā)揮。
[1]朱姝.淺析新媒體時代新聞采寫的轉型策略[J].新聞傳播,2016(02):13.
[2]龐燕.新媒體時代下新聞采寫的轉型方法[J].西部廣播電視,2018(02):41.
[3]趙寧.新媒體時代服務新聞采寫淺議[J].新聞研究導刊,2014(0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