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爽
法制新聞,就是為了維護司法公正,維護群眾利益而進行的關于法律法規(guī)方面的報道。通過對涉及影響法律法規(guī)的人和事的報道,來宣傳法律的重要性和公正性,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識,在自身權益受到侵害時第一時間進行法律救助。而法制新聞采訪,即是由專門的法制新聞記者進行相關涉法的人物案件材料的采訪收集,通過研究分析和寫作,最后遞交給法制新聞的一項活動。
與一般新聞比較,法制新聞的不同之處在于其主要針對法律方面的報道,主要功用在于提高我國的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對于涉及法律相關的案件,法制新聞呈現出它的公正性、全面性和真實性。作為觀眾獲取法制信息的重要來源,法制新聞承載著公民的期望,期望對于犯罪問題的依法處理。在推進法制建設的今天,法制新聞更是不能有任何不真實的情況發(fā)生,因為它具有宣揚國法、教育群眾的重要意義。
法制新聞記者在對于法制事件的采訪上,一定要做好相關的準備工作,認真耐心地進行采訪。對于一些刻意隱瞞真相胡編亂造混淆視聽的被采訪者,要具備足夠的耐心,一邊與之周旋,一邊努力收集真正的證據和材料,通過客觀事實擊敗對方的謊言,讓他們知道所有的僥幸在法律面前都是不堪一擊的,讓他們明白法網恢恢疏而不漏的道理。
法制新聞記者在進行采訪前,必須做好相關的采訪提綱。我們常說不打無準備之仗,對于直面現場、探尋真相的記者而言,這一項尤為重要。在對事件進行采訪之前,必須全面了解事件的模型,要有一個充分的認識,甚至是可以通過多年的經驗進行合理推演,預測事件的發(fā)展走向。在這一點上,要求新聞記者具備廣博的社會知識以及對新聞的高度敏感能力。當然,這是一個長期積累培養(yǎng)的過程,需要記者全面深入現場,只有近距離接觸事件,才能更快地積累經驗和成長。在對采訪提綱的準備上,要明確新聞的五大要素,通過查找相關的法律資料,認真做好采訪提綱,才能在面對可能的突發(fā)事件時從容應對,做出最準確的判斷和處理。
做好相關準備后,就可以進行現場采訪了。在采訪過程中,要時刻注重細節(jié)的觀察,如被采訪者的語言、肢體行為及面部表情,都要認真分析,看看是否有言辭閃爍、肢體行為奇怪、面部表情不自然等現象。一般來說,被采訪者如果是坦蕩蕩的,與采訪者之間表現出來的就應該像是正常的聊天行為,反之則不然,記者要時刻進行細心觀察,發(fā)現蛛絲馬跡要進行深入詢問,以逐步接近事件真相。針對法制新聞的嚴肅性和客觀性,記者首先要擺正態(tài)度,認真對待,不可有任何不真實報道的現象發(fā)生。
對于新聞記者而言,如何正確高效提問,是對記者綜合素質的考驗。思路清晰、邏輯清楚的提問往往有利于采訪的順利進行,能幫助記者更快速地找到真相。在法律事件上,可能涉及多人利益和范圍性的社會矛盾,這就可能造成采訪過程中被采訪者含糊其辭刻意隱瞞的現象發(fā)生,這就要求記者有足夠的定力和耐心,不要被對方帶偏了方向。
在任何錯綜復雜的事件上,記者都需要具備耐心,而且掌握一定的提問技巧。在正式采訪前,要和被采訪者做好深入溝通,不得突然進行采訪。在采訪過程中,要時刻照顧被采訪者的心理,循循善誘,不可突兀盲目地進行提問。提問過程中,要時刻把握采訪的主線,進行細致而簡短的提問,同時注重和被采訪者之間的交流,不要像審問犯人那樣,激起對方的不滿情緒。很多年輕記者心浮氣躁,靜不下心,唐突地提問和采訪,這不僅會導致被采訪者產生抵觸情緒,還很有可能刻意隱瞞真相,不愿透露,最后造成采訪效果很差。因此,年輕記者需要時刻注重耐心提問和技巧性提問,同時注重向前輩們學習,通過逐漸積累采訪經驗,才能掌握高效而準確的提問技巧,更好地為法律建設服務。
對于一些沖突性較強的事件,往往涉及當事人的個人利益,很多時候他們是不愿對別人透露任何信息的。在這一點上,記者采訪時要特別注重關鍵性的提問。這又與耐心細致的提問有所不同,不需要記者進行多么深入的提問,因為對方不會透露太多信息,提問過多還會造成對方產生抵觸和不耐煩情緒。因此,如何正確把握當事人透露信息的關鍵點,需要記者具備足夠的信心和能力。記者可以在采訪過程中少說話,讓被采訪者多說話,很多時候可能在某一句話中就隱藏著關鍵的信息,然后在把握事件的基礎上,通過合理的邏輯推斷,從而抓住這個關鍵點,一針見血地進行提問。這時,對方若是出現臉紅慌亂、語速波動等現象,就說明快接近事情真相了。
對記者的個人素質要求上,要心存善意。這雖然看似簡單,卻不容易做到。因為法制新聞記者常年直面現場,深入社會的黑暗面,久而久之可能造成自身心態(tài)的變化,從而影響自己的身心健康。在這一點上,要求記者具備客觀公正的處事能力和善良的內心,對人性的黑暗面保持客觀的態(tài)度,對人性的陽光面保持積極的態(tài)度,注重自身修養(yǎng),不被外界所影響。
在處理復雜的案件上,記者往往需要多方面多角度地進行事件信息整理,這就很可能造成信息的堆積和混亂,從而影響采訪的質量。在這一點上,要求記者具備良好的整理習慣和邏輯能力,在遵循新聞采訪的基本原則上,逐步對事件進行清楚合理的分析,抽絲剝繭,去偽存真,堅持記者的職業(yè)準則和道德良知,最后做出一份高質量的采訪報告。
要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電視法制新聞記者,不僅需要具備扎實的社會知識能力,還要熟悉法律的相關要求,再通過高效的現場采訪技巧,總結前人和工作中的經驗,才能做好采訪工作,才能產出高質量的法制新聞報道,也才能更好地幫助觀眾了解事件真相,了解法律的重要性,為我國的法制建設提供有力的保障。
[1]朱彤.淺析電視法制新聞節(jié)目的特點及采訪技巧[J].西部廣播電視,2017(16):152-153.
[2]湯穎.電視法制新聞節(jié)目特點與其采訪技巧探討[J].傳播力研究,2017,1(4):125.
[3]萬昕琦.主持人新聞現場報道的技巧[J].聲屏世界,2016(5):35-36.
[4]紀文華.電視法制新聞采訪技巧管窺[J].新聞研究導刊,2016,7(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