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高建 楊神書 何理平 尹倩梅 譚翔文 吳端生 蘇澤紅
(1.南華大學實驗動物學部,衡陽 421001)(2.南華大學藥學與生物科學學院生物科學系,衡陽 421001)
人類多發(fā)性硬化癥(Multiple sclerosis, MS)是以中樞神經系統(tǒng)慢性炎性浸潤,脫髓鞘,軸突損害及腦萎縮為主要特征的一種復雜基因疾病。很多研究證明MS的發(fā)生具有很強的基因背景[1-3];自身的激活反應性T細胞也參與調節(jié)多發(fā)性硬化癥的病理生理學進程。目前光學相干斷層成像掃描技術(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已應用于MS病理組織觀察[4],但MS的發(fā)病機理仍不清楚。
實驗性變態(tài)反應性腦脊髓炎(Experimental Allergic Encephalomyelitis, EAE)是由針對CNS髓鞘發(fā)生免疫攻擊的CD4+T細胞介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抗原致敏的T細胞穿過血腦屏障進入中樞,誘發(fā)對自身髓鞘抗原的免疫應答,導致腦及脊髓的免疫損傷。EAE是人類MS的經典模型,通過對EAE發(fā)病機制、病情發(fā)生發(fā)展規(guī)律、臨床及病理改變、治療及預防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可為MS的治療提供充分的實驗依據(jù)[5]。
因此,本文以C57BL/6小鼠為實驗對象,在國內外使用的方法基礎上加以改進,成功建立起病程穩(wěn)定、發(fā)病率高的EAE模型,為研究人類MS的發(fā)病機理及篩選有效的臨床防治藥物提供可靠的小鼠模型。
SPF級7~9周雄性C57BL/6小鼠(16~20 g),購自南華大學實驗動物學部。所有小鼠均飼養(yǎng)于屏障環(huán)境中,隨機分為EAE模型組和實驗對照組,每組10只。
髓鞘少突膠質細胞糖蛋白MOG35-55多肽(Myelin Oligodendrocyte glycoprotein (MOG) 35-55 peptide)購自上海信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預先用PBS配制成10 mg/mL,儲存于-20 ℃,工作濃度:0.5 mg/mL。百日咳毒素(已滅活)(Pertussis toxin, PTX)購自北京博蕾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預先用PBS配制成100μg/mL,儲存于-20 ℃,用前用PBS稀釋100倍,腹腔注射0.2 mL/只。結核分支桿菌(已滅活)(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 MT)購自西寶生物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不完全弗氏佐劑(in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IFA),購自北京索萊寶科技有限公司,預先準備4 mg/mL MT-IFA混合液:80 mg 結核分支桿菌與20 mL不完全弗氏佐劑充分混勻后,轉移至50 mL玻璃勻漿器,按照10 min反復研磨,然后置于冰上10 min的節(jié)奏,至少重復3遍以上(注意:準備時應戴上口罩)。
MOG33-35與MT-IFA混合液的準備:先用一支注射器吸取0.5 mg/mL的MOG33-35工作液,另一支注射器吸取與MOG33-35工作液等體積的MT-IFA工作液,小心地去除2支注射器中的空氣后,用3向旋塞閥連接2支注射器(根據(jù)混合體積選擇合適的注射器),反復抽打5 min,然后置于-20 ℃ 5~10 min,如此反復3次以上直至形成混合良好的油包水型乳化劑。
將小鼠麻醉后,先以0.2 mL/只小鼠的劑量腹腔注射準備好的1 μg/mL的百日咳毒素工作液,然后每只小鼠注射0.2 mL上述方法準備好的MOG-MT-IFA抗原混合液,背部約前肢肩胛骨及后肢髖關節(jié)部位分4點皮下注射各50 μL。于48 h后再每只小鼠分別腹腔注射1μg/mL的百日咳毒素工作液0.2 mL。對照組小鼠僅注射PBS。
自第2次注射百日咳毒素后,每日觀察小鼠狀態(tài)。采用雙盲法,按照Goverman等[6]提出的標準判斷小鼠發(fā)病程度:0分,小鼠各項指標正常;1分,尾無力及下垂;2分,步態(tài)不穩(wěn),人為翻身后不能迅速復位;3分,后肢無力或單側后肢癱瘓;4分,后肢拖行,完全癱瘓;5分,后肢完全癱瘓伴隨前肢無力或癱瘓。
EAE小鼠發(fā)病至高峰期,用異氟烷深度麻醉小鼠,打開小鼠胸腔,用注射器經左心室灌注PBS至肝臟發(fā)白,取出脊髓,用10%多聚甲醛固定,6 μm石蠟切片,經常規(guī)蘇木素-伊紅(H&E)染色,或神經髓鞘固藍(Luxol fast blue,LFB)/過碘酸雪夫氏(Periodic Acid-Schiff, PAS)雙重染色,或免疫組織化學染色后,光鏡下觀察分析炎性細胞浸潤,脫髓鞘狀況及鑒定浸潤炎性細胞類型。
自抗原免疫后第10天起,EAE實驗組小鼠開始陸續(xù)出現(xiàn)EAE臨床癥狀,至15 d達到發(fā)病高峰,發(fā)病率達到100%。EAE實驗組小鼠發(fā)病后表現(xiàn)為:行動遲緩,活動減少,食欲下降伴隨體質量減輕,身體狀態(tài)明顯差于對照組小鼠。臨床癥狀則隨時間的推移逐漸加重,具體表現(xiàn)為:從尾巴松弛下垂開始,至步態(tài)搖擺、人為翻身不能自主快速復位,再進至單側后肢癱瘓、雙后肢癱瘓,最終發(fā)展為四肢癱瘓。 而對照組所有動物至實驗結束時表現(xiàn)正常,狀態(tài)良好,未出現(xiàn)發(fā)病情況,且小鼠體質量正常增加。按照動物福利規(guī)定要求,我們的實驗最高評分為4分,動物達到4分標準后即麻醉處死取材分析。實驗結果如圖1。
圖1 C57BL/6小鼠神經功能評分Fig.1 Neural function score of C57BL/6 mice
小鼠腦脊髓組織HE染色結果顯示,模型組(圖2 A)中出現(xiàn)大量的炎性細胞浸潤,尤其以腰部脊髓炎性細胞浸潤最為嚴重。而正常對照組(圖2B)則未發(fā)生炎性細胞浸潤。
圖2 HE 染色顯示脊髓炎性細胞浸潤 (×100)注: A. EAE組;B. 正常對照組Fig.2 Inflammatory cells infiltration in spinal cord, HE staining (×100)Note:A. EAE group; B. Control group
為進一步確定浸潤的炎性細胞的類型,我們分別進行了淋巴細胞及巨噬細胞的免疫組化染色反應研究,結果顯示,模型組浸潤的炎性細胞中,少量為淋巴細胞,大部分為巨噬細胞(圖3A),而正常對照組(圖3B)則沒有出現(xiàn)任何炎性細胞浸潤。
圖3 免疫組化反應顯示脊髓中浸潤細胞類型 (×100)注:A. EAE組;B. 正常對照組Fig.3 Inflammatory cells infiltration in spinal cord, Immunohistochemistry assay (×100)Note:A. EAE group; B. Control group
為同時表現(xiàn)炎性細胞浸潤及脫髓鞘病理變化,我們進行了LFP/PAS雙重染色反應,結果顯示,模型組出現(xiàn)明顯的細胞浸潤和脫髓鞘病理改變(圖4中箭頭所示),而正常對照組則無此現(xiàn)象發(fā)生。
圖4 神經髓鞘固藍(LFB)/過碘酸雪夫氏(PAS)雙重染色顯示脊髓中炎性細胞浸潤及脫髓鞘狀況 (×100)注: A. EAE組;B. 正常對照組Fig.4 Inflammatory cells infiltration and demyelination in spinal cord, LFB/PAS double staining (×100)Note:A. EAE group; B. Control group
雖然至今仍然未能闡明MS的發(fā)病機理,但大量的研究表明,髓鞘特異性的TH17細胞過度的免疫反應以及具有免疫耐受作用的調節(jié)性T細胞的功能紊亂,在MS的病理進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TH17 cells 對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浸潤和在外周免疫器官的累積,及其特征性細胞因子-IL-17通過不同的作用機制也對MS及EAE的病理進程起了極大的作用[7-8]。因此,建立起能準確模擬MS發(fā)病過程并具有類似臨床表現(xiàn)的動物模型,能為闡明MS的發(fā)病機制及篩選防治MS的有效藥物打下堅實的基礎。
不同品種或同一品種不同品系動物對EAE的易感性主要受免疫反應基因(Ir基因)影響,Ir基因的調節(jié)作用表現(xiàn)為T細胞表面受體對髓鞘堿性蛋白(MBP)的特異性表達。動物的種類不同,其受體表達能力不同,對自身抗原的反應性不同,因而對EAE的易感性也不同,因此在選擇動物時需要尋找EAE敏感的模型動物。 鑒于對EAE敏感的Lewis、DA大鼠,PL/J,SJL/J小鼠的價格昂貴、不易獲得且難以飼養(yǎng),國內多采用廉價易得的Wistar大鼠,但其敏感性不及前者。本研究中我們選用的C57BL/6小鼠,在國內應用十分廣泛,且遺傳背景明確并早已標準化繁育,使用起來非常方便且價格便宜,得到的實驗結果準確、可靠。比較起目前國內常用的Wistar大鼠,操作起來也更為容易。
本實驗采用髓鞘少突膠質細胞糖蛋白MOG35-55多肽與結核分支桿菌及不完全弗氏佐劑充分混勻、乳化制成免疫原,以加強免疫原性并延長抗原在小鼠體內的停留時間,從而充分誘導免疫反應,同時結合2次腹腔注射百日咳毒素,以利于炎性細胞穿過血腦屏障進入中樞神經系統(tǒng),成功建立起的EAE小鼠模型,不僅模型穩(wěn)定,病理上則表現(xiàn)出炎性細胞浸潤,尤其是以巨噬細胞浸潤為主,并出現(xiàn)明顯的脫髓鞘現(xiàn)象,這些表現(xiàn)均與人類多發(fā)性硬化癥極為相似。而且發(fā)病率高達100%,從而在實驗中可以排除模型構建成功與否對實驗結果的干擾,方便對所篩選的藥物是否有效或療效如何作出準確判斷。因此,值得在今后的研究中進一步探討,并將其應用于MS發(fā)病機理及預防治療的課題研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