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軍 陸建康
摘要? ? 水稻細菌性條斑病是國內(nèi)重要的植物檢疫病害之一,防治該病的有效措施是選育抗病品種。本試驗用強致病力菌株RS105對武育粳3號、鎮(zhèn)稻88等60個水稻品種進行抗性鑒定。結果表明,60個水稻品種中有8個高抗品種(占13.3%)、35個中抗品種(占58.3%)。
關鍵詞? ? 水稻;品種;細菌性條斑病;抗性
中圖分類號? ? S511.037?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23-0054-01
由Xanthomonas oryzaes pv.oryzicola引起的水稻細菌性條斑病,是熱帶和亞熱帶稻作區(qū)的重要病害,我國于1957年在廣東首次發(fā)現(xiàn)[1],后由方中達等[2]確認為細菌性條斑病。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由于大量感病品種(雜交組合)的種植推廣和帶菌種子的頻繁調(diào)運,使得水稻細菌性條斑病在我國的發(fā)病面積不斷擴大,危害逐年加重,現(xiàn)在整個南方稻區(qū)均有發(fā)生,一般年份減產(chǎn)10%~20%,在有利于發(fā)病的條件下,產(chǎn)量損失可高達40%[3-4]。對水稻細菌性條斑病的防治,目前尚缺乏特效藥劑。因此,對水稻品種的抗性鑒定和對種質抗源的篩選變得十分必要。本試驗對武育粳3號、鎮(zhèn)稻88、武香99-15等60個品種(系)進行抗性鑒定,旨在進一步開發(fā)抗源,為抗病育種提供依據(jù)。
1? ? 材料與方法
1.1? ? 供試品種
用于抗性鑒定的品種有60份,分別為武育粳3號、鎮(zhèn)5824、香粳119、揚9830、D09、9510、9704、9707、鎮(zhèn)稻5394、優(yōu)輻粳、武99-15、揚粳7057、8-502、半入22、95-22、97-13、南通W8、9632、9516、9311、蘇香粳1號、武香5027、武香99-15、香粳9996、南粳11、南粳15、南粳33、南粳35、日本晴、連95-21、揚7057、9908、鎮(zhèn)5398、98127、X-197、揚輻秈2號、97-59、98149、98303、9746、9964、9520、99-17-84、糯22、99-15(3號)、99-15(6號)、99-15(7號)、羽系580B、鎮(zhèn)秈96、鎮(zhèn)稻88、鎮(zhèn)稻99、鎮(zhèn)秈241、鎮(zhèn)稻540、30152、97-5435、97-7403、97-8139、98-0866、9325、9924。其中,秈稻品種11個、粳稻品種48個、糯稻品種1個,以上品種(系)均由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水稻研究所提供。
1.2? ? 供試菌株
強毒菌株RS105,由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金陵研究院宋從鳳老師提供。
1.3? ? 試驗方法
在NA培養(yǎng)基上,28 ℃、生長48 h的強毒病菌RS105配成108 cfu/mL的懸浮液,在孕穗期對60個供試水稻品種進行針刺法接種[5],選用劍葉或上部平展葉片在葉片中部的中脈兩側平行針刺2點,每個品種刺10~20張葉片;并用蒸餾水針刺作對照,每個品種刺10張葉片。接種后21 d剪下接種葉片,測量記錄病斑長度、大小。根據(jù)各品種的平均病斑長度及菌膿的有無,進行等級劃分,并作出抗感評定。
1.4? ? 病情記載及分級標準
接種后7 d,進行第1次調(diào)查,檢查病菌的致病力;接種后21 d,進行第2次調(diào)查,詳細記載病斑和菌膿等情況,并進行分級(表1),HR為高抗,MR為中抗,MS為中感,HS為高感,其分級標準參照我國學者的標準[5]。
2? ? 結果與分析
供試水稻品種對細菌性條斑病的抗性有明顯差異。蒸餾水針刺作對照的葉片,除針刺傷痕外無其他病斑出現(xiàn)。從表2可以看出,在供試品種中,對RS105表現(xiàn)高抗的品種有8個,如香粳119、9510、9707、揚粳7057、南通W8、9632、南粳33、南粳35等,占13.3%;中抗品種有35個,如武育粳3號、揚9830、D09、半入22、9746等,占58.3%;中感品種有11個,如蘇香粳1號、9908、鎮(zhèn)5398、鎮(zhèn)秈241等,占18.3%;高感品種有6個,如98127、X-197、揚輻秈2號、98303、羽系580B、鎮(zhèn)稻540,占10%。其中,秈稻品種有11個,平均病斑長度1.36 cm;粳稻品種48個,平均病斑長度0.75 cm。秈稻品種平均病斑長度明顯高于粳稻品種。
3? ? 結論與討論
不同水稻品種基因型的差異、菌株致病力的分化、固有環(huán)境的差異以及接種方法、時期的不同均能引起水稻品種對細菌性條斑病的抗性差異;且目前由于缺少統(tǒng)一的記載分級標準,所以各研究者試驗結果的可比性較差。如Goto[6]認為,秈稻較粳稻品種感病;夏怡厚認為,糯稻較粳秈稻抗性強;而戴良英[7]則認為,秈稻和粳稻品種中抗感比例差異不大,糯稻較粳、秈稻更易感病。本試驗采用針刺法接種,受環(huán)境影響較小,且用強致病力菌株RS105在孕穗期進行接種鑒定,能客觀地反映品種的田間抗病性。其分級標準也較詳細,包括病斑長度和菌膿兩方面特征。試驗篩選出的8個抗病品種、35個中抗品種多為本地主栽或國外優(yōu)良品種,這將為有效利用本地抗源進行抗病育種提供依據(jù)。此外,隨著生物技術利用水平的不斷提高,國內(nèi)外的學者從抗性遺傳規(guī)律方面出發(fā)進行積極地探討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8-11]。相信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水稻細菌性條斑病對稻作區(qū)的危害必將得到有效抑制。
4? ? 致謝
本試驗是在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水稻研究所提供的試驗條件和技術指導下完成的,感謝萬建民老師和江玲老師的指導。
5? ? 參考文獻
[1] 范懷忠,伍尚志.廣東省珠江三角洲水稻細菌性條斑病研究簡報[J].植病知識,1957,1(11):6-8.
[2] 方中達.水稻白葉枯及條斑病和李氏禾條斑病病原細菌的比較研究[J].植物病理學報,1957,3(2):99-124.
[3] 陳玉奇,余明志,樂承偉,等.水稻細菌性條斑病發(fā)生程度與損失率的關系[J].植物保護,1990,16(4):53.
[4] 李建仁,李碧文,羅鳳姿.水稻細菌性條斑病發(fā)生規(guī)律及其防治措施研究[J].湖南農(nóng)業(yè)科學,1989(4):31-35.
[5] 謝關林.水稻細菌性條斑病抗性鑒定技術評價[J].水稻文摘,1991,10(5):1-4.
[6] GOTO M.Restance of rice varieties and species of wide rice to bacterial leaf blight and bacterial leaf streak diseaes[J].Philipp Agric,1965,48(3):329-338.
[7] 戴良英.水稻品種對水稻細菌性條斑病抗性鑒定和抗性機制的研究[J].湖南農(nóng)學院學報,1988,14(4):39-45.
[8] 何月秋,文艷華,黃瑞榮,等.雜交稻對細菌性條斑病抗性遺傳研究[J].江西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1994,16(1):62-65.
[9] 張紅生,陸志強,朱立宏.四個水稻品種對細菌性條斑病的抗性遺傳研究[J].中國水稻科學,1996,10(4):193-196.
[10] 吳為人,唐定中,李維明,等.水稻細菌性條斑病抗性基因定位[J].高技術通訊,1998(7):49-52.
[11] NAYAK P.Pattern of inheritance of bacterial leaf streak resistance in rice[J].Current Science,1975,44:6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