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蕓
(泰州市姜堰區(qū)特殊教育學校 江蘇 泰州 225500)
現(xiàn)代信息技術讓培智語文課堂“活”起來
蔡 蕓
(泰州市姜堰區(qū)特殊教育學校 江蘇 泰州 225500)
當今社會,信息技術已經(jīng)廣泛應用于教學活動中,在教學活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智障學生由于先天性的智力缺陷,有著思維直觀、反應遲鈍等特點,他們對語文學科的記憶只能靠死記硬背,而教學活動中加入信息技術,能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和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現(xiàn)代信息技術;教學活動
信息技術是拓展人類能力的創(chuàng)造性工具。信息時代的降臨,既是對教育提出的嚴峻挑戰(zhàn),更為教育的改革和發(fā)展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fā)展,信息技術被引入課堂,以其科學性、先進性、生動性、直觀性等特點,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升了學習的興趣和熱情,使得教學效果更加明顯,達到事倍功半的作用,成為教學活動中的催化劑。
隨著時代的變遷,多數(shù)培智學校已開始采用信息技術教學手段,計算機已進入課堂教學。這改變了原來“粉筆+黑板”的單一式教學模式。試想:沒有良好的教學設備的特殊學校,特教老師怎么能有效的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力?例如:在教學前班一些語言課時可以改變以往單一讀課文的課堂模式,教者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設計一堂豐富多彩的課,有夸張的語言、逼真的形象、唯美的背景。這樣學生的積極性得到充分調(diào)動,課堂教學效果大為提高。因此在信息技術迅速發(fā)展,現(xiàn)代技術媒體賦予了教學豐富多彩的表現(xiàn)形式:艷麗的色彩、生動的畫面、悅耳的音樂、富于童趣的解說使學習內(nèi)容圖文并茂、栩栩如生,在智力落后兒童的認識與教學要求之間架起一座橋梁,使他們愉快地探索知識的奧秘。因此,運用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技術開展教學活動,正成為我國現(xiàn)代課堂教學的發(fā)展趨勢,也成為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有效手段。
學前班現(xiàn)有10名學生,其中自閉癥學生2名,智力障礙學生7名,班級中很多學生在語言表達上有困難,但對于一些形象的物品他們往往表現(xiàn)出很好奇,喜歡跟著動畫人物做一些簡單的動作,所以必須采用聲、像、動畫等多方面的結合,才能幫助學生學習知識,發(fā)展技能。
皮亞杰說:兒童是個有主動性的人,他們的活動受興趣和需要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動須以某種興趣作先決條件。因此要使課堂教學變得有效,首先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下雨的時候”時,用電腦展示故事:一只兔子,一只小雞,一只小貓,小兔子拿著籃子上山才蘑菇,圖然下雨了,這可怎么辦呢,小兔子很聰明,找來了一大片葉子頂在頭上,當作雨傘,繼續(xù)往前走。往下,小兔子遇到了什么,他是怎么做得?以課件制作的動畫故事導入課題,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動形象的課堂情境,把學生的認識過程、情感過程、意志表現(xiàn)有機地統(tǒng)一于教學過程之中,讓學生以輕松愉悅的心情進入本節(jié)課的學習。
培智學前班學生的認識水平有限,他們往往對于一些直觀感知的東西比較容易接受,因此利用信息技術中的計算機進行教學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手段。信息技術能夠?qū)⒊橄蟮氖挛铩㈥P系具體化、形象化,將整體分解細化,充分展示局部特征,將一些只能意會難以言傳的知識內(nèi)容形象的展示在學生面前,加之聲、光、圖、影、色的感官效果,激發(fā)學生強烈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從而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的思維活動和充分的想象,提高學習效率。
例如:我教學“有和沒有”時,從學生喜愛的小動物入手,在屏幕上顯現(xiàn)美麗的大森林,然后出現(xiàn)可愛的卡通形象——喜羊羊和懶羊羊,讓學生找不同。學生被生動的形象和新奇的情節(jié)深深吸引,興趣盎然的進入學習情境,為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奠定了基礎。這樣由形象到表象到概念都有具體形象的過渡,對于空間觀念較差的智力落后兒童而言,降低了認知的難度,從而保持并促進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心理學實驗表明,感知越具體,表象就越清晰、深刻,越有利于促進智力落后兒童從感性到理性的飛躍;有利于由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轉(zhuǎn)化。書本的圖片是靜止的,知識是抽象的,而利用多媒體課件可以讓靜態(tài)的圖片動起來,實現(xiàn)圖文、動畫等一體的一場視聽盛宴,這樣的課堂教學對于學生而言是一種享受。
信息技術創(chuàng)造的美妙情景,可以集中顯示時空變換的流動美、視聽兼?zhèn)涞牧Ⅲw美、景色物態(tài)的色彩美、語言表達的韻律美;能把學習內(nèi)容在大和小、動和靜、虛和實、近和遠、快和慢、局部和整體之間相互轉(zhuǎn)化,打破時間、空間,宏觀、微觀為學生視聽帶來得限制,使學生的視野在短時間完成較大的跳躍,加大教學密度,減少教學時間。多次反復重現(xiàn)和化抽象為具體的特點,使教學內(nèi)容鮮明生動,富于感染力,將“寓教于樂”成為可能。例如:在教學“小老鼠上燈臺”這首兒歌時,首先在屏幕上出現(xiàn)跑來跑去的小貓咪,調(diào)皮的小老鼠,一張桌子,和油燈,問同學小老師想干什么呢?他為什么害怕呢?在這樣一種輕松愉悅的過程中,強化學生的無意注意,十幾雙眼睛緊盯屏幕,在一種快樂的氛圍中有聲有色的回答著每一個問題,從而對老鼠怕貓,老鼠喜歡吃油這樣的嘗試有了概念,使生動的形象和兒歌結合,學生在快樂中完成學習活動。
教師在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時,在備課、課件的設計和制作上確實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然而,卻能極大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課堂上教師只要點按鼠標,揭示知識點,可以使教師少費口舌,在演示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控制演示速度或停頓,這樣可以避免教師因大量的板書時間而手忙腳亂,從而節(jié)約了教學時間,使基礎知識的講解更為詳盡,課堂的內(nèi)容也更為廣泛和有趣。
總之,信息技術已經(jīng)成為社會生活的一部分,同時也已經(jīng)成為現(xiàn)代教育的一個重要主題。我們要運用信息技術進行課堂教學,努力提高智力落后兒童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他們主動參與的意識、方法和習慣,使他們適應信息時代的需要,成為一個能夠自食其力的人。信息技術的應用為我們教學注入新的生命力,信息技術與教學活動的有機結合,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手段。它能提高課堂效率,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探索精神,是教學活動中的“催化劑”。
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624(2018)01-015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