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偉
凍土是指溫度在0℃及以下,含有冰的各種土壤和巖石。在我國青藏高原、西北高山和東北北部的大、小興安嶺及松嫩平原等地區(qū)分布著大片的多年凍土,而賀蘭山至哀牢山一線以西的廣大地區(qū),以及此線以東,秦嶺-淮河線以北地區(qū)是季節(jié)凍土區(qū)[1]。凍脹,尤其差異性凍脹是造成工程建筑變形以致破壞的主要原因,變電站建設在這些地區(qū)時,必須考慮凍土的凍脹危害。凍脹作用對工程的危害:凍脹使基礎整體抬高或者局部抬高,凍切力對基礎產生側向推力,使基礎側向位移,危及建筑物內設備及線路的安全使用[2]。
因此,變電站建在凍土地區(qū)時,就必須對凍脹作用及其與工程建筑物相互作用的關系有一定的了解,并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以確保凍土地基上工程建筑物的穩(wěn)定性、耐久性及經濟合理性。
當溫度降至0℃及以下,土體孔隙中的部分水會結冰,從而使土體體積膨脹,另外,在水勢梯度作用下,未結冰處的水回鄉(xiāng)向凍結區(qū)流動、聚集,并凍結膨脹[3],這種現象就叫做土的凍脹。而地基土各處的水文及凍結條件各不相同,從而導致土的凍脹作用的差異性,會對建構筑物的基礎產生不均勻凍脹變形,影響其正常使用,甚至破壞[4]。
土孔隙中的水會向已凍結土處不斷流動、聚集,這種水的流動會加速土的凍結,使凍土區(qū)逐漸增大,而水結冰后體積會增大,從而產生凍脹作用。土中的重力水的凝固點為0℃,而毛細水則低于0℃,結合水受到的引力越大其凝固點反而減?。浩渲腥踅Y合水的外層的凝固點為-0.5℃,而弱結合水的內層(靠近土表面)的凝固點為-20~-30℃,另外,有些強結合水的凝固點甚至低于-78℃。當大氣溫度降至0℃以下時,在土中最先凍結的水是重力水,然后是毛細水,如果溫度繼續(xù)降低,則部分弱結合水的最外層也會逐漸凝固、凍結,使凍結區(qū)域越來越大。從而使得凍結區(qū)周圍土粒的結合水膜變薄,導致剩余的土粒分子引力產生;另外,弱結合水的凍結,會增加水膜中的離子濃度,從而產生滲附壓力。在這兩種力共同作用下,附近未凍結區(qū)的結合水逐漸被吸引到凍結區(qū),從而會繼續(xù)凝固、凍結,使冰晶體增大,而這兩種不平衡力還會繼續(xù)作用,土孔隙中的水會繼續(xù)從未凍結區(qū)向凍結區(qū)遷移,使冰晶體繼續(xù)增大,形成冰夾層,土會急劇膨脹,直至水源的補給斷絕后才停止。值得一提的是,距離地表越深,土體的內部溫度反而會提高,從而不會形成凍脹作用,因此凍脹左右發(fā)生在地表附近的土體之中。
(1)土的因素
土壤的類別對凍脹作用影響較大。相比于粗粒土,細粒土中的凍脹現象更頻繁、更顯著,特別是粉砂、粉質粘土以及粉土,主要原因是在這類土中,會產生較顯著的毛細現象,毛細現象會使水不斷地從附近未凍結區(qū)向凍結區(qū)遷移,從而具有較通暢的水源補給通道。
(2)水的因素
地下水位的高低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凍脹作用產生的主要原因是土孔隙中的水的遷移和集聚,因此,當地下水位較高,毛細水上升高度能夠達到溫度0℃及以下處,外部水源能夠充分補給時,將會發(fā)生較強烈的凍脹現象[5]。
(3)溫度因素
持續(xù)時間和氣溫對土壤的凍結深度具有重大影響,在一定條件下,降溫速度較慢,延續(xù)時間較長,凍結深度就會較大,地面開裂乃至凸起就會較嚴重。
因此,我們可以根據影響凍脹作用的因素:土的類別、地下水位的高低以及溫度,采取相應的防治凍脹的措施,以防止凍害的影響。
綜上所述,可從減少凍脹作用形成(地基換填和改良、基礎防水和防滲、基礎的保溫等方面)和提高基礎抵抗凍脹變形能力兩方面來減小變電站基礎的凍脹危害。
在設計時,要充分考慮變電站站址的土壤性質、地下水位的高低以及變電站的平面布置;合理選擇基礎的埋置深度,避免太深造成浪費和淺埋凍脹的危害。宜避免將站址選在粉砂、粉質粘土以及粉土等地基之上,如果沒有其它選擇,可以將該地基土進行改良乃至換填;宜避免將站址選在地下水位較高處,減少凍脹作用的水源補給;變電站的平面布置應結合地基土承載力,盡量優(yōu)化。
在施工時,應嚴格按照建筑設計說明、結構設計說明及相應圖紙的防止凍脹措施的要求,按圖施工。如果是毛石基礎砌筑,其外側應充分整平、密實度達到要求,砂漿飽滿,基槽內嚴禁亂拋石子與廢棄物;如果基礎外側有防凍要求時,應回填松散材料,例如砂、石等,并應保持松散材料的干燥干凈;回填土不得含有凍土,并且土顆粒的粒徑必須小于50mm,確保密實度達到相關要求,嚴禁用水沖回填土。
(1)地基換填法。如果變電站站址選在粉砂、粉質粘土以及粉土等地基之上,并且沒有其它選擇時,可采用地基換填法??梢杂昧奖容^大的、透水性強的材料,例如細砂、中砂或粗砂等,來置換天然含水率大的粉砂、粉質粘土以及粉土等,以減小地基土的毛細作用,減少凍脹作用的水源補給,從而減小凍結力。應根據不同的工況,選擇相應的換填土。當變電站站址地基土地下水位較高且為強凍脹土時,應換填卵石或碎石,此法不受地下水位以及含水率的限制,能明顯地減小凍脹作用,地基換填深度為最大凍結深度。
(2)泡沫層保溫法。此法是降低外界寒冷氣溫對地基土的影響,采用在硬質泡沫放置在變電站基礎周圍,增加硬質泡沫下地基土的溫度,進而減小地基土凍脹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泡沫層保溫法有一個弊端,就是當泡沫浸水飽和后,其保溫隔熱的功能將大大削弱,嚴重影響其正常使用,因此在實際應用中應多加注意。
(3)結構優(yōu)化法。該方法是對變電站建構筑物本身的結構進行優(yōu)化,提高其抗凍脹能力。正確選擇基礎型式和尺寸,做到既增加承載力,又保證抗?jié)B防凍性能良好。可從三方面進行結構加固:①增加基礎本身的強度和剛度,增加配筋率或使用聯(lián)合基礎等,以應對不均勻凍脹作用產生的地基不均勻變形;②允許基礎有一定限度的變形,以適應地基土的相應凍脹;③提高基礎的錨固力,減少地基土間的凍結力,以保證基礎整體穩(wěn)定。
(4)降低基底深度法?!秲鐾恋貐^(qū)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JGJ118-2011)規(guī)定,對強凍脹性土、特強凍脹性土,基礎的埋置深度宜大于設計凍深0.25m。
本文針對凍土地區(qū)變電站基礎防治措施,介紹了凍土的危害,分析了凍脹作用及其影響因素,并根據凍脹作用的形成機理,提出了四種可行的防治凍土的措施,以供借鑒:
(1)地基換基法;
(2)泡沫層保溫法;
(3)結構優(yōu)化法;
(4)降低基底深度法。
[1]扈長龍,馬玉龍.淺談季凍區(qū)凍脹成因及防治[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18):258.
[2]張俠.凍融循環(huán)對壓實黃土的水分重分布、變形和密度影響試驗研究[D].蘭州理工大學,2010.
[3]程愛君,葉陽升.多年凍土地區(qū)路基凍害分析及防治措施[J].鐵道建筑,2006(7):60~61.
[4]蔡松昆.寒冷地區(qū)路基凍害整治[J].科技成果縱橫,2006(3):92.
[5]齊吉琳,馬 巍,等.凍土的力學性質及研究現狀[J].巖土力學,2010,31(1):133~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