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保忠
(山西醫(yī)科大學第二醫(yī)院,山西 太原030053)
隨著醫(yī)療科技的飛速進步,全自動生化檢測技術得到快速的發(fā)展,其在臨床疾病診斷、治療、預后評估、療效評價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價值[1]。有研究報道顯示,傳統(tǒng)的血清標本檢測方法不夠完善,存在一些不足,由于分離速度慢,不能及時將急診檢驗報告發(fā)出,并且分離過程中,血液的有形成分容易遭到破壞[2]。所以,尋找替代血清的研究對于臨床生化指標檢驗非常重要。研究發(fā)現(xiàn)肝素鋰抗凝血漿可替代血清標本,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3]。本研究對肝素鋰抗凝血漿替代血清標本進行生化檢驗的可行性進行探討分析,為臨床檢驗工作提供一定價值的參考依據(jù),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于山西醫(yī)科大學第二醫(yī)院就診并需要接受生化檢測的60例臨床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40例,女20例;年齡20~70歲,平均(51.4±12.7)歲。
抽取所有患者晨起空腹靜脈血10 m L,同時進行常規(guī)血清生化檢驗與肝素鋰抗凝血漿生化檢驗,對比分析兩組標本的生化檢驗結果,探討分析肝素鋰抗凝血漿代替血清標本的可行性。①肝素鋰抗凝血漿代替血清檢驗: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型號:羅氏C501,生產(chǎn)廠家:廣州典康醫(yī)療用品有限公司),所用試劑為設備配套的生化檢驗試劑。將抽取的患者晨起空腹靜脈血5 m L加入肝素鋰抗凝管中,搖動抗凝管,然后進行離心,在離心率為每分鐘3 000 r的條件下離心15 min,及時分離血漿。②常規(guī)血清生化檢驗:將抽取的患者晨起空腹靜脈血5 m L加入常規(guī)生化管中,待血液凝固后,保存于37℃恒溫水浴箱中,大約保存15~30 min后,對血液進行離心操作,仍在離心率為每分鐘3 000 r的條件下離心15 min。兩組標本在同樣的條件下進行生化檢驗。所有患者共進行15項生化指標檢驗,其中包括總膽紅素(TBIL)、血常規(guī)總蛋白(TP)、乳酸脫氫酶(LDH)、肌酸激酶(CK)、堿性磷酸酶(ALP)、結合膽紅素(DBIL)、谷丙轉(zhuǎn)氨酶(ALT)、谷草轉(zhuǎn)氨酶(AST)、白蛋白(ALB)、血糖(GLU)、尿素氮(BUN)、鈣離子(Ca2+)、鉀離子(K+)、鈉離子(Na+)、氯離子(Cl-)。
3.1 觀察指標 比較肝素鋰抗凝血漿與普通血清中TBIL、TP、LDH、CK、ALP、DBIL、ALT、AST、ALB、GLU、BUN、Ca2+、K+、Na+、Cl-檢測結果。
3.2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軟件處理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P<0.05為差異具統(tǒng)計學意義。運用Pearson相關性分析,分析各生化指標檢測結果的相關性。
3.3 結果 結果顯示,常規(guī)血清檢驗與肝素鋰抗凝血漿檢驗的15項生化指標中,CK、ALP、DBIL、ALT、AST、ALB、GLU、BUN、Ca2+、K+、Na+、Cl-等12項指標經(jīng)統(tǒng)計學比較,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0.05);而TBIL、TP、LDH的指標經(jīng)統(tǒng)計學比較,差異具有顯著性意義(P<0.05)。經(jīng)過Pearson相關性分析,15項檢驗結果中,14項檢驗結果具有相關性,K+在常規(guī)血清檢驗與肝素鋰抗凝血漿檢驗中的相關性較差。見表1。
表1 肝素鋰抗凝血漿檢驗與常規(guī)血清檢驗中15項生化指標檢驗結果比較(x±s)
生化檢驗工作中,許多患者特別是一些肝病患者、血液病患者、急診患者,其血液標本凝固所需時間較長,檢驗結果報告生成速度較慢,增加了患者等待檢驗報告的時間,對患者的最佳搶救時機造成較大的延誤,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并且,血液凝固不完善,容易堵塞分析儀器的樣品針,從而對檢驗結果的精確性造成較大影響,還會對醫(yī)療工作造成非常大的困難[4-5]。為解決由于血液標本凝固時間長,影響檢驗報告生成速度的問題,有研究使用肝素鋰抗凝血漿代替血清進行檢測[6],也有使用肝素鈉、肝素鋅抗凝血漿代替血清進行生化檢驗的報道[7-8]。本研究采用肝素鋰抗凝血漿進行生化檢驗,并與患者常規(guī)血清檢驗結果比較,測定15項生化檢驗指標,將檢驗結果比較,對其顯著性及相關性進行檢驗。經(jīng)統(tǒng)計學分析后發(fā)現(xiàn),15項生化指標檢驗結果中,有12項指標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0.05),而TBIL、TP、LDH指標結果比較,差異具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經(jīng)過Pearson相關性分析,15項指標檢驗結果中,14項檢驗結果具有相關性,K+在常規(guī)血清檢驗與肝素鋰抗凝血漿檢驗中的相關性較差。因此,常規(guī)血清檢驗與肝素鋰抗凝血漿檢驗結果具有高度的相關性。值得注意的是,有關肝素類抗凝血漿檢驗與常規(guī)血清檢驗的生化檢驗比較結果,國內(nèi)外文獻報道不盡相同[9]。可能是由于統(tǒng)計學方法不同,也可能是由于檢測方法不同,對肝素類抗凝血漿與血清的檢測結果產(chǎn)生一定程度的影響。
分析結果中,TBIL、TP、LDH指標檢測結果比較,差異具有顯著性意義。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血清標本在長時間分離血清的過程中,TBIL氧化分解,使得血漿中的TBIL含量高于血清;因為血漿中含有纖維蛋白原,使得肝素鋰抗凝血漿檢驗TP檢測結果高于血清2~4 g/L,若處于急性炎癥期,血漿中總蛋白含量將更高,并且在凝血過程、離心過程中,血細胞被擠壓、變形,導致血細胞內(nèi)物質(zhì)被擠壓到血清中,隨著時間的變長,含量將更加明顯;LDH在紅細胞中含量較為豐富,隨著時間的推移,血液凝固,血清析出,紅細胞內(nèi)的LDH被釋放到血清中,使得血清中的LDH含量高于血漿。
目前,隨著醫(yī)療技術與醫(yī)院管理的提升,生化檢驗工作者如何及時、快速地將準確的檢測結果匯報給臨床,是一項亟須解決的問題[10]。特別是當急診項目較多時,若血清分離時間較長,檢驗結果不及時匯報,很可能對患者的治療時機產(chǎn)生較為嚴重的影響。通過本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肝素鋰抗凝血漿能夠更加迅速地反映患者體內(nèi)的真實情況,而且肝素鋰還擁有較強的抗凝能力,不溶血,分離血漿速度快,對細胞體積不產(chǎn)生影響,能夠減小檢驗誤差。綜上所述,大部分的臨床生化檢驗項目可用肝素鋰抗凝血漿代替血清作為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