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元軍,王彩霞,趙曉明*
(天津工業(yè)大學紡織學院,天津300000)
首先一點,在十多年的傳統(tǒng)教育培養(yǎng)模式的影響下,學生一開始接觸這種邊學習邊實踐的教育模式可能會有不適應的情況,任何事情在一開始都會有一種讓人感到陌生、無所適從的階段,凡事總要有一個循序漸進、慢慢適應、慢慢深入的過程。所以,這個問題是必然的但也是可以接受的。其次就是,不同年級的學生在學校里所學到的專業(yè)知識的多少必然會有差異,甚至一些學生現(xiàn)在所擁有的專業(yè)知識還不足以讓他能勝任企業(yè)里的實習工作,針對這樣的情況,我們還需要在實踐前的規(guī)劃中找到切實有效的解決辦法。還有就是,本文所論述的改革方案雖然在合理的設想下會收到很好的效果;但這一切還只是個人的推測與設想,并沒有在實際中真正的實施運行過;確實能行得通自然是皆大歡喜,但如果在實踐的過程中也出現(xiàn)了起初并未預料到的問題,那么對于學生來說自然會損失一些平常的學習知識的時間與精力,但在實踐的過程中肯定會有所收獲的。有一句話說得好,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在學校實行了這種邊學習邊去企業(yè)單位實習的教學模式之后,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對課余時間的分配。但魚和熊掌,二者不可得兼,那便舍魚而取熊掌也?,F(xiàn)在的我們,主要身份就是學生,學生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知識與掌握技能,當然不是不允許學生進行其他方面的活動,而是讓學生明白自己上大學的初心,莫要讓次要的因素影響了自己的主要目的。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現(xiàn)在許多大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其中部分學生在家里家長可能會非常寵愛甚至可以說是溺愛,使得他們做事有依賴性,并且缺乏主動性,所以在企業(yè)單位里實踐的過程中出現(xiàn)問題后,他們大多會依賴別人來解決問題,很少通過自己的努力與思考來解決問題。最后,可能在實踐的過程中會遇到許許多多意想不到的問題,自己也許會感覺有心無力,但面對這種情況時,千萬不要慌亂,而是要冷靜下來想辦法解決問題或是向同學、老師還有當?shù)毓ぷ魅藛T尋求幫助,切莫輕易地被打敗,我們肩負著努力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歷史責任與擔當,不能一挫就敗,而是越挫越勇,不忘初心,砥礪前行[1-2]。
學校首先要決定是自己設立校外實習基地,還是找相關的高科技生產型企業(yè)進行合作。如果選擇前者,那么將要耗費的巨資、實習的地點以及相應課程教學模式的整改都需要學??紤]周到全面,并且改革是具有一定的風險性的,有可能耗費了巨資,使用了大量人力物力,但收到的效果卻是不盡人意的,所以各方面都需要學校在慎重考慮之后再做決定。如果學校選擇了后者,那么第一個問題就是怎么與企業(yè)合作,學校方面會給予什么樣的利益用什么樣的方式來讓商家心甘情愿地提供實習場地、實踐崗位。還有就是如何合理規(guī)劃好學生的學習與實踐之間的平衡關系,如何安排好時間既能讓學生充分地學得知識,又能盡量不影響到學生的日常生活。并且,學校還要制訂一套公平合理評判標準,來評判學生在這種學習模式下做出的成績。最后,如果在實踐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一些學生就是無法適應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學校還要繼續(xù)之前的傳統(tǒng)教育,不能因此就剝奪了學生接受教育的權利[3-4]。
首先,給大學生提供實習崗位雖然免去了部分招新的人力、物力、資金的消耗,但參與實習的學生在工作能力方面可能會欠缺許多,在一開始的階段可能看不到很好的成效。其次,由于部分學生自我管理的意識很淡薄,自制力也不高,所以在實踐的過程中,學生可能會出現(xiàn)無所事事的時候,或是在實踐時間里開小差,不能很好地服從企業(yè)的管理與安排,所以企業(yè)在管理實踐學生這方面可能也要下一番功夫。除此之外,學生剛開始在企業(yè)里面實踐學習時,由于缺乏經驗與充足的知識,在工作的過程中必將會有一個磨合期,完成一個任務的時間會相對較長一些,也就是起初的工作效率與普通員工的相比來說會低許多。再有就是,學生從一個學生的身份逐漸轉化成為一個職場實習員工的身份,需要一定的時間來漸漸實現(xiàn)這種身份的轉變。并且大多數(shù)學生的社交與為人處世的能力并不高,在學校里,同學之間、師生之間、朋友之間的相處,自然會很隨意,不會在意太多,大多都會選擇包容她/他的缺點與不足之處。但在企業(yè)單位里,學生的這種認為別人會很讓著她/他、會很遷就他/她的心理一時無法改變,所以在員工間的相處問題方面,也需要管理人員動一下腦筋,思考一下如何巧妙地解決這個問題。最后一點,學生現(xiàn)階段只是處于實踐學習的階段,在企業(yè)單位里實習的同時也要在學校里繼續(xù)學習基礎專業(yè)理論知識,所以說,在學生來實踐的時間這一問題企業(yè)需要與學校商量著來,學生實踐時間的不固定,也是一個需要企業(yè)管理者思考與解決的問題。
參考文獻:
[1]盧輝,馬金福,李東,李茂輝,武金龍,寧曉杰.民族院校工科基礎化學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探索[J].山東化工,2018,47(01):104-105.
[2]趙立環(huán),王建坤,李鳳艷,周寶明,李翠玉.紡織工程專業(yè)紡紗類實踐教學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J].紡織服裝教育,2016,31(06):483-486.
[3]王建坤,李津,王瑞,馬崇啟,劉雍.紡織工程專業(yè)回歸工程的實踐教學改革與創(chuàng)新[J].紡織服裝教育,2013,28(04):309-312.
[4]張海霞,孔繁榮.專升本“紡織材料學”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J].紡織服裝教育,2012,27(05):466-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