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15日,長沙地鐵6號線六工區(qū)從國外引進一臺自走式遙控破拆機器人,預計2018年9月該機器人將投入運用至長沙地鐵6號線六項目岳桐區(qū)間隧道開挖,這將是首次采用機器人進行長沙地鐵隧道施工。該機器人投入隧道施工,將有望提高破拆作業(yè)的安全性和效率,并減少施工噪聲、粉塵等對工地附近居民的生活影響,助力長沙藍天保衛(wèi)戰(zhàn)。
長沙地鐵6號線六項目岳桐區(qū)間,從岳華路站到六溝垅站,長890 m左右。據介紹,該機器人是瑞典某知名公司生產的液壓拆除設備,可用在建筑拆除、搶險和救援、核能、高危、水泥以及冶金等行業(yè),具有遙控操作、安全、環(huán)保、高效、性能好的特點。
2018年7月23日,國內首臺套隧道智能化注漿裝備在長沙研制成功。該設備讓隧道注漿實現自動化、可視化、信息化,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大大提高了我國隧道施工的智能化程度。智能化注漿裝備全長逾30 m,由底盤、粉料單元、注漿單元三部分組成。能根據智能型鑿巖臺車鉆孔地質數據,自動完成注漿規(guī)劃、自動按照配比制漿、自動按照規(guī)劃數據注漿、自動計量并生成注漿日志,注漿完成后還可以自動清洗。
據《中國海洋報》近日報道:“從有關部門了解到,廣東和海南之間即將新建一座跨海通道——瓊州海峽跨海隧道。該通道的建成,在帶動海南經濟發(fā)展的同時,也將為粵西經濟騰飛注入新的活力。目前,這條跨海通道建設工程已經正式向國家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申請立項。按照規(guī)劃,該隧道連接雷州半島和海南島,西連北部灣,東接南海北部,是一條公路和鐵路兩用的跨海通道。瓊州海峽東西長約80 km,南北平均寬29.5 km,最寬處直線距離33.5 km,最窄處直線距離約18 km,隧道總投資額超過1 500億元。”
2018年8月18日上午11點,武漢大東湖核心區(qū)污水傳輸系統(tǒng)工程首臺盾構機“綠投號”順利始發(fā),這標志著全國首條深層污水傳輸隧道正式進入建設掘進階段。據了解,普通污水管道離地面3~4 m,這條深隧埋深離地面逾30 m,最深的地方甚至達到51 m。該工程全長17.5 km,是國內傳輸量最大、輸送距離最長的污水管道。該工程管道最大埋深達到了51.5 m,相當于一個“特種地鐵”,通過這個深隧系統(tǒng),將武漢主城區(qū)的污水都收集起來,傳輸到四環(huán)之外的北湖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之所以埋這么深主要是污水是帶有腐蝕性的,為了避免對地層的影響,隧道必須要埋在穩(wěn)定的巖層里面,這樣污水管道的安全性、穩(wěn)定性都有保障。
米拉山隧道地處海拔5 013 m的米拉山,是拉林高等級公路二期項目重要控制性工程。隧道全長5 720 m,設計時速80 km,按一級公路標準修建。隧道穿越季節(jié)性凍土、多年凍土及25條斷層破碎帶,水文地質及工程地質條件極為復雜。工程克服高海拔、低氣壓、低含氧量、強紫外線和低溫嚴寒等惡劣的氣候影響,攻克了凍土、生態(tài)脆弱、不良地質等多個世界性建設難題,為隧道順利貫通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米拉山隧道的貫通,為實現林拉公路全線通車奠定了堅實基礎。林拉公路建成通車后,藏東林芝至拉薩的時間將縮短一半,徹底改善區(qū)段內居民的交通及生活出行困難的問題,同時也將帶動沿線經濟及旅游業(yè)的發(fā)展。
2018年8月10日,我國最長運煤專線蒙華鐵路陜西延安段陽山隧道順利貫通。陽山隧道位于陜西省延安市延長縣與寶塔區(qū)境內,全長11.6 km,為蒙華鐵路全線重點控制性工程,設計為單洞雙線隧道,于2015年5月開工建設。陽山隧道屬于蒙華鐵路全線特長隧道之一,集淺埋富水段、高地應力水平巖層、低瓦斯等不良地質因素于一體,施工難度較大。
北京地鐵19號線新發(fā)地站日前已經實現主體結構封頂,正全力進行盾構施工。目前19號線正處于建設高峰期,19號線一期將于2020年完工,未來還將根據線網要求分別向南北延伸建設二期工程。地鐵新發(fā)地站位于京開高速公路東側,新發(fā)地北橋東北側的綠地內,是一座長246 m的三層三跨島式車站,采用明挖法施工。新發(fā)地站—草橋站區(qū)間盾構段自新發(fā)地站沿京開高速公路東側向北敷設,經過南四環(huán)馬家樓橋,角門路到達草橋養(yǎng)老院南側盾構接收井。
上海市沿江通道越江隧道(浦西牡丹江路—浦東外環(huán)線)新建工程正在進行中,預計整個沿江通道將于2019年底完工。這條隧道位于上海市東北角,連接寶山區(qū)和浦東新區(qū),工程全長約30 km。沿江通道工程一旦建成,郊環(huán)線將形成全長約200 km的完整環(huán)狀,也將成為申城最長的環(huán)狀公路。工程于2014年12月6日開工,預計2019年底完工。
廣深港高鐵香港段主要工程竣工,2018年4月1日進入試營運階段。預計2018年9月可以正式開通。廣深港高鐵香港段初步定于9月22日舉行開幕禮,9月23日正式通車。廣深港高鐵全長145 km,高鐵開通初期每天開出127對列車,包括114對短途及13對長途列車。其中短途共設7個站點:廣州南站、慶盛站、虎門站、光明城站、深圳北站、福田站和西九龍站。通車后從深圳到香港只需要14 min。
川南城際鐵路內(江)自(貢)瀘(州)段完成總工程量一半,將于2020年底通車,意味著瀘州將實現高鐵零突破。目前,川南城際鐵路內自瀘段完成總工程量的50%,并于2020年底通車。具體而言,內江段、自貢段將在2020年前完成全部線下工程;瀘州段由于涉及改線工程,施工進度受影響,將于2020年底前完工,以確保內自瀘段在2021年4月前全線通車。
2018年8月15日,經過近1年的緊張施工,該橋為國內鐵路最大縱坡、最大偏心曲線轉體斜拉橋。鄭萬鐵路曲線轉體斜拉橋主塔順利封頂,位于鄭萬鐵路河南段上行聯(lián)絡線與鄭州至西安高鐵營業(yè)線交叉處。為不影響鄭西高鐵營運,橋梁采用轉體設計。其在建設過程中科技含量高,工藝工序復雜,技術難點多,控制難度大,營業(yè)線施工安全風險極高。其大跨度、大縱坡、大偏心、大噸位、小曲線、大角度轉體等在目前國內鐵路在建曲線轉體斜拉橋中名列前茅。鄭萬鐵路曲線轉體斜拉橋主塔為鉆石型索塔,橋面以上索塔采用倒Y形,塔高90 m,橋面以上61 m,橋面以下29 m。由樁基、下承臺、轉體系統(tǒng)、上承臺、下塔柱、上塔柱組成,共有21個施工節(jié)段,采用爬模法施工。
2018年8月8日,武漢青山長江大橋主跨首梁架設成功,標志著大橋建設取得階段性進展。這座大橋不僅擁有多項世界第一,也是一座全漂浮體系的特大橋斜拉橋。武漢青山長江大橋位于武鋼外貿碼頭下游1 km處,是武漢四環(huán)線跨越長江的控制性工程之一。它是長江上最寬的大橋,橋寬達48 m。它的設計為全漂浮結構,主跨938 m,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全漂浮體系斜拉橋,建成后將成為長江新城的地標性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