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云貴
海洋里有一種叫噴火魚的生物,又叫天竺鯛,體長20厘米左右,喜歡吃介形蟲。噴火魚看起來也就是一條平平常常的小魚,但有時卻玩起了“魔術”,先是全身透亮,接著嘴巴一張,一團藍色的火焰就噴了出來。
所謂水火不容,那生活在水里的噴火魚“火”從何來?人們經(jīng)過長期觀察,發(fā)現(xiàn)噴火魚只有在吞吃介形蟲時才會噴火。介形蟲是海洋里一種很小的甲殼類生物,它體內(nèi)有神奇腺體,能產(chǎn)生含熒光素和熒光素酶的兩種液體。這兩種液體一相遇,就會發(fā)出耀眼的藍光。介形蟲生命受到威脅或被別的動物吞下去時,就會噴出兩種“神液”,發(fā)出藍色的光,嚇壞敵人,趁機逃生。
于是,噴火魚為什么會噴火就真相大白了。
在海洋里,像噴火魚這樣的小家伙,很容易成為別的動物的美食。而當它自身被介形蟲“點亮”時,它便更容易引起天敵的注意,就不得不吐出到嘴的“肥肉”,以免“引火燒身”,成為攻擊的目標。
原來噴火魚噴的不是火,而是會發(fā)光的介形蟲。它們這樣做的目的只有一個:求得生存。要求得生存,就不能太貪婪,就要懂得放棄,在茫茫大洋上,噴火魚用自己的方式生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