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華春
摘要:以125名非英語專業(yè)大一新生為被試,探討詞匯深度和語法知識與英語聽力能力的交互關系及表現(xiàn)模式,并比較分析兩自變量對聽力總分及各分項得分差異的解釋力大小。結果發(fā)現(xiàn):學習者的深度知識與聽力總分及聽寫得分之間顯著正相關;語法知識與聽力總分和各分項得分之間顯著正相關;詞匯深度知識和語法知識能顯著預測聽力總分和聽寫得分的變異,其解釋量分別為6%、11%和25%、3%。
關鍵詞:詞匯深度;語法知識;聽力理解;聽寫
中圖分類號:H319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1-7836(2018)12-0132-03
1引言
詞匯深度知識反映的是詞匯知識的質量或詞匯能力的發(fā)展程度,即對詞匯的了解程度,幾乎所有研究者都認為詞匯深度知識意味著從豐富的、立體的和多維的角度去看待一個詞匯。詞匯深度知識是當前國內外詞匯習得研究的重點[1]。
詞匯深度知識和語言能力的關系研究基本集中在閱讀方面,到目前為止很少有研究探討詞匯知識與聽力理解。而且由于研究的測試工具和被試對象各不相同,詞匯深度知識對聽力理解差異的解釋力差距較大。Stenius(2009)發(fā)現(xiàn),詞匯深度知識納入回歸模型后對聽力差異的預測量為2%[2];王同順、吳明軍和侯尋尋(2011)的研究發(fā)現(xiàn),深度知識對聽力理解方差的解釋力比較大,在總樣本和小詞匯量子樣本中分別為45.3%和57.1%[3];文衛(wèi)霞(2014)的研究發(fā)現(xiàn),詞匯深度知識對聽力理解方差的解釋力為23%[4]。而徐震(2009)得出了不同的結論:詞匯深度知識與聽力理解并不顯著相關[5]。
語法知識指語言規(guī)則,包括詞法知識和句法知識,常用的測量方法是對句子的合法性進行判斷。據(jù)我們所了解,探討語法知識對二語聽力理解影響的實證研究并不多。王同順等(2011)發(fā)現(xiàn),語法知識對聽力理解有顯著影響,能解釋聽力理解中19.9%的差異。白麗茹(2014)的研究表明,語法知識對聽力能力有較好的預測力,語法知識對聽力理解方差的解釋力為22%[6]。
本研究以非英語專業(yè)大一新生為被試,結合詞匯深度知識和語法知識,旨在回答下面兩個問題:
(1)詞匯深度和語法知識對聽力總分及各分項得分是否有顯著的預測力?
(2)詞匯深度和語法知識能夠在多大程度上解釋聽力總分及各分項分數(shù)的差異?何者對聽力理解的解釋力較大?
2研究方法
2.1被試
研究對象為某大學2015級145名非英語專業(yè)一年級學生,他們入學后參加了分級測試,依據(jù)高考英語成績和分級考試成績被編進提高班學習,具有相近的英語學習經歷和英語水平。其中20人未完成三次測試,故有效測試試卷為125份。
2.2測試工具
(1)詞匯深度知識測量工具為Laufer & Nation(1999)編制的產出性詞匯水平測試[7]。該測試題目為填空題,分為5個水平。每個水平包括18個題目,每個題目由缺少了一個單詞的句子組成,要求根據(jù)給出的前3個字母填出單詞的正確形式,拼寫、單復數(shù)、時態(tài)錯誤均不得分。
(2)本文采用Ellis(1991)的句子合法性判斷測試,該測試被證明是可信、有效、實用的[8]。測試要求被試判斷40個句子是否合乎語法。
(3)聽力理解測試選用了2012年6月大學英語考試四級試卷的聽力部分,內容涵蓋對話、短文和聽寫。該測試是標準化的英語水平測試,效度和信度都很高,并且該聽力考試測量了聽力理解中的各種技能??偡?5分。
2.3實驗過程
首先,被試總體于入學教育后第一次上課進行四級聽力測試,用時35分鐘。隨后進行深度訪談,每個學生用時10—15分鐘。一周后進行了詞匯深度和語法的測試。測試時間為40分鐘,其中詞匯深度用時35分鐘,語法知識用時5分鐘。
2.4數(shù)據(jù)分析
對采集的數(shù)據(jù)運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整理和分析,包括描述分析、相關分析、多元線性回歸分析和方差分析。
3研究結果
表1列出了詞匯深度知識、語法知識與四級聽力理解總分及分項得分、得分區(qū)間、平均分、標準差和正確率。分別對詞匯深度知識和語法知識測量工具進行信度檢驗,詞匯深度測試工具的內部一致性信度系數(shù)分別為0.80,而語法知識信度系數(shù)為0.73。由此可見各測試的分數(shù)分布情況比較合理,本實驗的兩個測試工具具有較高的信度。
表2是詞匯深度、語法知識與聽力理解總分及其分項得分之間皮爾遜積差相關系數(shù)矩陣。聽力理解總分和詞匯深度、語法知識在0.01顯著水平上都呈顯著正相關,但相關強度并不相同,其相關系數(shù)分別為.334和.328。語法知識與深度知識之間顯著正相關關系(P<.01)。此外,語法知識與四個聽力得分之間均存在顯著的相關關系,這說明它在聽力理解過程中一直起著重要作用。而被試的詞匯深度知識與對話和短文理解的相關性不顯著,而與聽寫部分的得分存在顯著的相關關系,這表明與對話和短文理解相比,詞匯深度知識與聽寫部分的關系最為密切。
3.2詞匯深度和語法知識對聽力理解總分差異的解釋量
我們以詞匯深度和語法知識為自變量,聽力理解總分為因變量,采用強制進入回歸分析法得出自變量對因變量的預測力。結果見表3。結果發(fā)現(xiàn)模型中F(3,121)=12.641,p<0.001,兩個自變量的這個組合能顯著預測聽力理解得分。R2=0.172,表明該模型解釋了聽力總分中17.2%的方差。雖然兩個自變量能顯著預測聽力理解總分,但是其獨特貢獻并不相同:語法知識首先進入回歸模型,能夠解釋聽力總成績差異的11%,詞匯深度知識接著進入模型,解釋量分別增加了6%,證明了語法知識和詞匯深度知識對聽力理解的重要性。
3.3詞匯深度和語法知識對聽力分項得分差異的解釋量
由于實驗中詞匯深度知識與對話和短文理解部分之間不存在顯著相關關系,因此此處只討論自變量對聽寫得分的解釋量。以語法知識和詞匯深度知識為自變量,以聽寫分數(shù)為因變量,進行逐步回歸分析,見表4。詞匯深度知識(F=40.728, P=0.000<0.001)和語法知識(F=23.918, P=0.000<0.001)進入了回歸模型,它們對聽寫得分都有顯著的解釋力:深度知識能夠解釋聽寫分數(shù)差異的25%,當語法知識進入回歸模型時,解釋量增加了3%,二者共同解釋了聽寫分數(shù)差異的28%。我們隨后調整了兩變量進入回歸模型的順序,結果發(fā)現(xiàn),語法知識先于深度知識進入回歸方程后其對聽寫理解的貢獻大大提高,ΔR2=.097,ΔF=13.287,P<.001。在控制了語法知識的影響后,詞匯深度知識對聽力理解仍起著顯著的獨特解釋力,ΔR2=.184,ΔF=31.279,P<.001。由此可見,在聽寫部分,詞匯深度知識的作用至關重要,但語法知識的作用同樣不可忽視。
4討論
我們發(fā)現(xiàn)詞匯深度、語法知識和聽力理解都呈顯著正相關,它們都能顯著預測聽力得分。詞匯深度知識和語法知識之間存在復雜的交互影響,彼此相互滲透和影響,因此二者對聽力理解的作用非常接近。在習得新詞匯的過程中,學習者同時需要了解該詞的語法方面的知識,比如詞形、語音詞句法和概念特征。對最常用的高頻詞,學習者不僅要明白詞匯的表面意思,還要掌握詞匯的詞形、拼寫、句法功能、搭配的可能性、語體特征等等,這些詞匯知識的質的因素可能都對聽力理解有幫助。語法知識與深度知識之間呈現(xiàn)顯著正相關(P<0.01)也證明了這一點。
回歸模型中詞匯深度和語法知識聯(lián)合起來可以解釋聽力理解的17%的方差,說明語法知識和詞匯深度知識相結合可以更有效地預測聽力理解。對于學習者來說,詞匯知識越豐富,語法處理的自動化程度越高,那么在聽力理解過程中就可以省下相當?shù)恼J知心理資源,有利于提高聽力理解。
近年來,一些學者發(fā)現(xiàn)隱性語法知識與二語綜合水平或是閱讀理解水平之間存在密切的關系,但是少有研究語法知識和聽力理解的關系是否也是如此。我們的研究發(fā)現(xiàn),語法知識與對話、短文和聽寫部分均存在顯著的相關關系,為解決這個問題提供了實證的研究數(shù)據(jù),這說明語法知識對第二語言聽力理解非常重要,它是學生英語語言知識和運用能力發(fā)展和提高的基礎。由于我們的語法測試和聽力測試都是限時的,這使得隱性語法知識變得非常重要,其對學習者聽力理解的預測力也逐漸凸顯,在回歸分析時即使在控制了詞匯深度知識的作用之后也仍然如此。這在理論上是合乎情理的。在聽力輸入過程中,學習者需要此類加工自動化程度較高的語法知識來快速分析語法,整合詞匯,從而高效地加工和理解輸入的話語,這樣可以省下相當?shù)墓ぷ饔洃涃Y源,提高聽力理解。
參考文獻:
[1]趙蔚,陳永婕,陸偉忠.近十年中外二語詞匯習得研究比較[J].外語界,2014(163):39—46.
[2]Stenius L.S. Vocabulary knowledge and advanced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in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J].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2009(31):577—607.
[3]王同順,吳明軍,侯尋尋.詞匯和語法知識在聽力理解中的作用研究[J].外語電化教學, 2011(142):42—46.
[4]Wen Weixia. Assessing the roles of breadth and depth of vocabulary knowledge in Chinese EFL learners listening comprehension[J].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2014(37):358—372.
[5]徐震.評估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的詞匯知識與聽力理解間的關系[D].濟南:山東大學,2009.
[6]白麗茹.語法知識與詞義/聽力/寫作能力潛在關系及表現(xiàn)模式[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4(4):57—62.
[7]Laufer B. & Nation P. A vocabulary size test of controlled productive ability[J].Language Testing, 1999,16(1):33—51.
[8]Ellis, R. Grammatically Judgments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J].SSLA, 1991(13):16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