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開慶
(貴州省貴陽市建筑設計院有限公司 貴州貴陽 550081)
水泥混凝土路面也即混凝土路面、剛性路面,簡稱混凝土路面,以水泥混凝土為主要材料做為面層的路面,屬于一種高級路面。在市政工程中,水泥混凝土路面面臨較大的交通壓力,由于混凝土的延展性較差,如果出現(xiàn)應力集中,很可能造成路面裂縫、形變,因此相當一部分水泥混凝土路面會加鋪瀝青層,對市政工程水泥混凝土路面瀝青加鋪層優(yōu)化方案進行研究,有利于提升后續(xù)工作的質量。
以市政道路路面材料的角度來看,瀝青的理化性質較混凝土更為理想,這種優(yōu)勢主要體現(xiàn)在延展性、自恢復能力、回彈量方面,當瀝青路面出現(xiàn)應力集中、形變后,擁有一定的恢復能力,但如果周圍條件特殊,這種恢復能力會降低,并導致裂縫出現(xiàn)。如冬季低溫環(huán)境下,瀝青層剛度不足的問題暴露出來,如果某一時間段頻繁通車,瀝青層表面出現(xiàn)較大的外荷載以及水平/縱向拉應力,出現(xiàn)形變、裂縫,在低溫影響下,這種形變無法恢復,并在持續(xù)的外荷載作用下繼續(xù)擴大,形成裂縫。
凹槽出現(xiàn)的原因與裂縫類似,但原因更為復雜,而且更難以避免。將瀝青層鋪設在水泥混凝土路面表面后,路面物理性能的剛度下降,延展性提升,然而老化問題并沒有得到應對。由于瀝青粘結性好,在受到外荷載影響時,可能出現(xiàn)一些小幅度的形變,這些形變難以被快速察覺,但當外荷載持續(xù)作用于形變位置時,應力集中也持續(xù)作用在形變處,導致路面形變越來越嚴重,應力集中位置漸漸下凹,形成凹槽,影響路面的使用價值和美觀度。
在現(xiàn)代市政道路工程中,鋪設與水泥混凝土路面上的瀝青層厚度一般不會超過20mm,在施工過程中,無論應用何種瀝青材料,都要嚴格保證施工規(guī)范性。2014年9月,遼寧某地進行路面瀝青層鋪設,混合料攪拌、輸送等過程均符合施工標準,但在壓實環(huán)節(jié),施工人員只使用了一臺中型壓實機,壓實工作并不到位,導致該段路面在后續(xù)使用中出現(xiàn)了嚴重的麻面問題,影響了影響路面美觀度以及使用價值。
目前常用于市政工程水泥混凝土路面瀝青加鋪層的碎石混合料技術,是高模量改性SMA-13瀝青瑪蹄脂碎石混合料技術,該技術可以應對長時間、高壓力路面的優(yōu)化需求,應對惡劣自然環(huán)境的能力也較強,可以避免路面出現(xiàn)車轍。瀝青瑪蹄脂碎石混合料耐久性好,抗變形能力強,結合此前學者的研究成果,在高溫條件下,瀝青混合料的模量對車轍的影響比中溫時的要大,瀝青瑪蹄脂碎石混合料較出色的抗變形能力能夠解決這一問題。在施工中,要求收集瀝青、纖維穩(wěn)定劑、礦粉等,并利用瀝青的物理性質實現(xiàn)粘接,確保其耐久性和柔性。之后采用粗集料進行互嵌,組成穩(wěn)定性較高的結構框架,用于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鋪設,鋪設過程中應注意壓實設備的選取,一般應用中小型設備從四周向中央進行弧形壓實[1]。
超薄瀝青加鋪層技術的應用,可以同步發(fā)揮瀝青延展性優(yōu)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剛度優(yōu)勢。在具體應用超薄瀝青加鋪層技術時,要求對水泥混凝土路面進行檢查,評定其級別,尤其是了解其損壞情況,對于一些結構參數(shù)進行記錄。完成數(shù)據(jù)收集后,擬定施工方案,首先更換破碎板,對水泥混凝土路面進行處理,將雜物清除,磨平錯臺,對舊水泥鹼路面表層的松散碎屑進行清理,之后進行重新封縫。針對可能出現(xiàn)的反射裂縫,需要進行傳荷能力評定,確保其處于中等以上,之后在根據(jù)氣溫、舊水泥鹼路面承載力、荷載、接縫處彎沉差等情況進行綜合分析,具體確定超薄瀝青加鋪層的厚度,在加鋪層內(nèi)設置橡膠瀝青應力吸收夾層,如有必要還可以設置織物夾層,最后在瀝青加鋪層上對舊水泥鹼路面的橫縫位置鋸切橫縫,完成施工[2]。
防水粘結層技術全稱高彈改性瀝青應力吸收防水粘結層技術,對瀝青進行改性處理,強化其應對水腐蝕的能力,同步改良其自恢復能力,提升彈性特質。該技術能夠控制反射裂縫出現(xiàn)的可能,也能改善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自身性能,提升其應對外荷載破壞的性能。目前在市場水泥混凝土路面瀝青加鋪層應用較為廣泛的是SAWI(高彈瀝青應力吸收防水粘結層)。該材料的優(yōu)勢是高韌性、低模量、防水性強,具體應用的過程中,不需要額外更換材料或者工藝,對瀝青實現(xiàn)改性后,需要進一步測試其指標,尤其是彈性模量和粘接性,彈性模量和粘接性是確保其疲勞性能、高低溫定性能、防水性能的關鍵。在此前部分地區(qū)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瀝青鋪設中,研究人員對該材料進行過測試,結果上看,改善后的舊水泥鹼路面狀況彈性特質較好,防水性能也得到了強化,需要控制的核心是其粘接性,應根據(jù)路面交通壓力具體確定,一般交通壓力大的地面要保證較高的粘接性。
針對碎石混合料技術、超薄瀝青加鋪層技術以及防水粘結層技術進行分析,利用電子計算機建構路面模型,鋪設瀝青加鋪層,同時構建常規(guī)瀝青加鋪層模型,采取人工變更模擬參數(shù)的方式進行試驗分析,變更的參數(shù)包括瞬間荷載、使用年限、雨水破壞和溫度四個方面,主要觀察指標為路面的形變總量、裂縫數(shù)目以及腐蝕破壞程度。實驗分四組進行,即混合料技術組、超薄瀝青組、防水組以及常規(guī)組。每組進行36次實驗,在保持三個參數(shù)不變的情況下,變更另一個參數(shù),了解觀察指標,不同實驗12次,重復實驗24次,取平均數(shù)進行分析。如混合料技術組,第一次實驗取固定荷載、使用年限、雨水破壞,變更溫度,其后每次試驗更改一個參數(shù),重復進行,對所有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記錄。
模擬結果上看,混合料技術的使用年限最長,在模擬實驗(理想)條件下,能夠保持22個月不出現(xiàn)嚴重破壞,但在形變控制和耐腐蝕性上不夠理想。超薄瀝青組的形變控制最理想,在反復模擬的情況下,形變量可以控制在2%以下,但使用壽命和耐腐蝕性較為普通。防水組的耐腐蝕性最理想,強于普通組4.5倍以上,但形變控制和使用壽命上面不夠出色。普通組在實驗中所獲數(shù)據(jù)普遍低于上述三類技術。結合各地水泥混凝土路面特點,給出三類瀝青加鋪層優(yōu)化方案的使用原則如下,各地可以結合需要具體選擇:
如果當?shù)亟煌▔毫Υ螅珳囟葪l件和降水條件較為理想,可以使用高模量改性SMA-13瀝青瑪蹄脂碎石混合料技術;
如果當?shù)亟煌▔毫Σ淮?,但溫度條件和降水條件不理想,可以使用高彈改性瀝青應力吸收防水粘結層技術;
如果當?shù)禺數(shù)亟煌▔毫Υ?,溫度條件不理想,但降水條件尚可,可以使用超薄瀝青加鋪層技術。
通過分析市政工程水泥混凝土路面瀝青加鋪層優(yōu)化方案,獲取了相關理論內(nèi)容。水泥混凝土路面在現(xiàn)代市政工程中十分常見,加鋪瀝青可以優(yōu)化路面性能,由于種種原因目前瀝青加鋪層常出現(xiàn)裂縫、凹槽、麻面等問題。給出的優(yōu)化方案包括應用碎石混合料技術、超薄加鋪層口試以及防水粘結層技術等三大類,通過模擬分析證明了上述三個優(yōu)化方案的可行性,可作為后續(xù)工作的參考,提升施工水平。
[1]盧軍源,袁野真.舊水泥混凝土路面瀝青加鋪層應力參數(shù)化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應用技術版),2017,13(07):211~212.
[2]宋麗霞,伍曉華,宋利軍.基于應力吸收層的舊水泥混凝土路面瀝青加鋪層材料研究[J].公路工程,2017,42(03):286~291.